近幾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特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歷史機遇,著力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形成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助理徐峻峰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論壇的圓桌論壇上說,內蒙古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向北開放優勢獨特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現代化的建設步伐,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過去的主要依靠農牧業,經濟效益較低,到現在經濟發展方式變成以工業為主導,工業體系逐步以能源、冶金、化工為主導,并涌現出諸多知名企業,如蒙牛、伊利、北方重工等,這些企業都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力軍。
2014年,中國、俄羅斯、蒙古國領導人舉行會晤,達成多方共識,其中蒙古提出建設草原之路,俄羅斯提出建立橫跨亞歐的大鐵路,與"一帶一路"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內蒙古在我國向北開放和建設中俄蒙經濟走廊方面優勢巨大,在"一帶一路"發展浪潮中逐步向集約型和高附加型轉變,更多地考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這也是內蒙古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徐峻峰介紹道,內蒙古向北開放的優勢獨一無二,其聯通俄羅斯和蒙古國,區位獨特,優勢明顯。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內蒙古設立了18個對外開放口岸,主要是對俄邊境口岸和對蒙邊境口岸,這些口岸在雙方業務合作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滿洲里口岸與國內一些經濟貿易區相連,并兼顧俄羅斯、歐洲等一些地區;二連浩特口岸則打通了中國與蒙古國的往來渠道,使水陸交通及陸路交通更加便捷,促進內蒙古對外投資的開展。
"走出去"還需更多助力
據徐俊峰介紹,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深入開展,內蒙古順應國家政策,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企業"走出去",成效卓著。尤其在對外投資方面,從無到有的迅速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內蒙古的經濟發展,進一步深化了內蒙古的對外關系。近幾年俄蒙經濟顯現下滑趨勢,俄蒙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經濟復蘇,此舉也為內蒙古擴大對外投資提供了機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后,內蒙古的對外投資總額逐步上升,"走出去"規模逐步擴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內蒙古新備案境外投資項目共計361個,其中對俄羅斯投資項目共130個,占比為36%;對蒙古國投資項目91個,占比為25%。
然而,徐峻峰也坦言,由于經濟基礎較弱,內蒙古對外投資仍處于起步階段,位于較低水平,整體投資規模仍然偏小。2008年至今,內蒙古的對外直接投資依存度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縮小,但對外直接投資程度仍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走出去'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難以有效解決。"徐俊峰稱,到2017年末,內蒙古對蒙古國境外投資備案企業199個,千萬美元以上項目42個,但是這些"走出去"的企業很難得到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一方面,"走出去"企業難以提供境內銀行所需的資產抵押,并且國內銀行縮減對境外銀行的授信規模,尤其是對蒙古國的境外銀行;另一方面,投資國的貸款利率較高,其商業銀行給予這些境外投資企業較少的信貸支持,因此這些"走出去"的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其在境外發展也會受到諸多限制。(記者 何芬蘭)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