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提升內蒙古自治區煤礦智能化水平,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展改革委、應急管理廳、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工信廳、財政廳、科技廳、教育廳、通信管理局等九部門,結合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行業實際,共同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全區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并于日前印發。
《實施意見》提出,堅持創新引領,分類有序推進,通過重點發展:巷道智能快速掘進系統、采煤工作面智能協同控制系統、煤流及輔助運輸智能化管控、能化綜合管理系統、露天礦智能連續作業,并積極推進露天煤礦生態環境協調綠色發展、推進5G+智慧礦山高質量發展,從而在內蒙古自治區已有11座煤礦實施智能化改造、2處露天煤礦無人駕駛卡車工業性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加快煤礦智能化實施進程。
到2021年,建成50個智能工作面。重點在沖擊低壓、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礦井、存在3種較大安全風險的煤礦、近兩年竣工投產的300萬噸/年以上煤礦實現智能化,實現掘進工作面減人增效、綜采工作面少人或無人操作、大部分井下固定崗位實現無人值守、遠程控制。
到2025年,117處井工礦實現全部固定崗位機器人作業,38處露天礦實現智能連續運輸。重點對75處安全風險較大煤礦、109處核定產能300萬噸/年及以上的大型煤礦實施智能化改造。在安全實時通信及地下精準位置服務、巷道智能快速掘進、開采工作面智能協同控制、煤流及輔助運輸、綜合管理、煤炭洗選、煤礦廠區及綠色生態智能系統等方面實現智能化。
到2035年,全面建成以智能煤礦為支撐的煤炭工業體系,實現各類煤礦智能化,構建多產業鏈、多系統集成的煤礦智能化系統,建成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
為加快全區煤礦智能化建設,該 《實施意見》還提出了保障措施,除要求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應急管理廳、工信廳、財政廳、科技廳、教育廳、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通信管理局等單位,加大協同推進的力度。還要求落實支持政策。包括發展改革、工信、科技廳等部門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技術創新、科研攻關等,對符合要求的相關建設項目予以支持;對驗收通過的智能化示范煤礦,在產能置換、產能核增等方面優先予以支持;在煤礦安全改造資金安排上,對應用井下智能裝備、機器人崗位替代、推進煤礦開采減人提效的煤礦予以重點支持;對新建智能化煤礦,在規劃和年度計劃中優先考慮;將煤礦相關智能化改造納入煤礦安全技術改造范圍,相關投入列入安全費用使用范圍;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智能化煤礦、煤礦智能化改造的支持;鼓勵企業發起設立相關市場化基金,支持煤礦智能化發展。
提出加強人才保障。支持和鼓勵高校加強煤礦智能化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培育具備礦業工程、軟件工程、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鼓勵高校和企業共建實踐基地,搭建高校教師掛職鍛煉平臺,積極開展在職人員智能化和信息化培訓,優化知識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發展體系。
要求強化安全監管。煤礦企業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依法依規推進智能化開采。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監督煤礦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生產、建設礦井違規布置采掘工作面和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手續不全礦井以推進智能化開采為由違法違規組織生產。(鄒潔)
轉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