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龍山鎮:甘薯產業打牢農民脫貧致富之基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22





      仲秋,在奈曼旗南部山區青龍山鎮互利村的大田里,沿地壟擺開的一排排白色塑筐格外醒目,筐里裝滿剛剛出土的甘薯沉實鮮亮,成色飽滿;村里的甘薯淀粉、粉條加工車間已檢修完畢并開始生產季的加工準備;電商平臺也已開始了系列產品的預售。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互利村,在完成全村大面積土地流轉,形成甘薯產業“種管收加銷”一體化經營后,也成為當地精致農業培育發展的一個剪影。


      緊臨互利村的平房村,新建的淀粉加工廠也已開足馬力,院里原料鏟車穿梭運行,廠房內幾名工人守在流水線旁緊張忙碌。全村近2000畝甘薯也將就地轉化,直至形成粉條、粉絲、粉餅等終端產品。平房村黨支部書記王守君每天都要到廠里轉一圈,隨時幫助加工企業負責人郭金龍解決原料、用工等問題。王守君說,今年全村新增甘薯種植面積1000多畝,除了部分作為鮮食出售外,大多數甘薯都要通過這個廠子進行加工轉化,帶農增收。


      幾年來,如何把甘薯產業做大做精,提高產成品收益,一直是奈曼旗、青龍山鎮研究的課題。規劃甘薯特色產業園區、借助中科院掛職專家的專業技術實施脫毒育秧、引進龍頭企業推進甘薯深加工、培育小微企業實現村頭轉化……帶動甘薯種植3萬畝,按今年市場價格計算,每畝甘薯純收入將突破2500元,全鎮僅鮮薯將增收7500萬元。


      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小鎮建設并非一蹴而就,當地步步為營、扎實推進,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推進中,培育出了地域品牌。奈曼甘薯被列為自治區11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青龍山地瓜、青龍山粉條已成為區域性知名品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和生態原產地認證。幾年時間,以騰格里溪為代表的農牧業產業化生產線和多家食品公司先后入駐小鎮,龍抬頭、曼通等公司當年建成投產,冷藏保鮮、淀粉生產、精粉加工、冰薯研發、電商推廣等產業鏈條逐步拓展延伸,以栽植出售鮮薯為模式的傳統農業模式已浴火重生,甘薯從過去的“救命糧”演變成為“致富糧”和“健康糧”。(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郭洪申)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