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山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存貸款增量均創歷年新高,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交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答卷。
“增”“降”之間,金融運行呈現哪些亮點?新的一年,市場主體在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方面有哪些新利好?,記者就此作了采訪。
聚焦服務重大戰略 各項金融指標創新高
2021年,為進一步落實“六穩”“六保”政策及省委關于服務業提質增效部署要求,金融業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主要金融指標保持有力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山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5.11萬億元,同比增長7.2%;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637.5億元;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4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3574.0億元,同比多增1052.5億元,增量創歷年新高。
中長期貸款增量占比較高,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大亮點。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調查統計處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末,全省中長期貸款余額為2.10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324.9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65.1%。從投向來看,采礦業、制造業、電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領域是中長期貸款支持的重點,中長期貸款余額合計達1.09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98.7億元。
綠色金融穩步發展,是2021年山西省金融運行的顯著特色。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如何運用金融手段來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成為金融業探索的重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山西省綠色貸款余額2735.7億元,同比增長25.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3.4個百分點。其中,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1152.5億元,同比增長4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9.3個百分點。監測的19家全國性銀行中,15家銀行綠色貸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項貸款增速。
數字增長來自于政策的有力支持。2021年,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與省政府金融辦等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就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安排,建立全省煤電煤炭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企業名單推送制度,建立綠色金融主辦行制度,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綠色金融發展。
去年11月,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在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成功落地3億元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該貸款將第三個計息年度貸款利率與企業預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新建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指標完成度相掛鉤,在滿足融資需求的同時,激勵企業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步伐。在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指導下,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去年還為山西國際電力集團發行了規模5億元的全國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債權融資計劃,掛鉤目標達成后,預計2021年至2023年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91.5萬噸。
此外,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大力推廣“綠票通”再貼現業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票據支持力度,盤活企業應收賬款,降低融資成本。2021年,山西省金融機構累計辦理“綠票通”再貼現業務22.3億元。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中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
中小微企業是帶動就業的主力軍。2021年,金融業圍繞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助力科技創新,實施一系列紓困措施。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省“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50.3億元,同比增長18.8%;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27%,較年初下降0.29個百分點;企業獲貸率為84%,較年初上升6.0個百分點,實現量增、價降、面擴。在小微企業方面,截至2021年末,貸款余額達5443.7億元,較年初增加633.0億元。
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得益于穩健貨幣政策的有效落實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貨幣信貸管理處負責人介紹,2021年,該行落實降準政策,全年釋放流動性187.3億元;累計發放再貸款395.4億元、再貼現416.2億元,辦理常備借貸便利9.01億元。2021年末,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較年初增加1549億元。同時,該行有序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行。2021年全省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1%,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其中,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6.3%,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普惠金融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2021年,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落實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累計支持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2.5萬戶、479.7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本金辦理延期;累計支持1-5級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78.1億元,惠及小微市場主體約2.6萬戶。
著眼市場主體倍增 普惠性政策帶來新利好
新的一年,實體經濟對金融提出新要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一系列支持實體經濟的普惠性政策,將在今年靠前發力,不斷釋放新利好。
1月30日,山西省印發強化市場主體倍增要素服務保障若干措施(試行),其中在金融支持方面,提出14項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
各項金融政策中,第一條就是“提高信用貸款占比”。若干措施提出,銀行業機構要減少抵押擔保依賴,推動全省信用貸款占比顯著提高、獲得信用貸款戶數顯著增加。為助力上述目標實現,若干措施提出在市級層面設立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全省遠期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為小微、“三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創業擔保貸款等增信支持。同時,將太原地方征信平臺升級為省級地方征信平臺。
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征信管理處負責人介紹,1月24日,太原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已通過備案并正式運行。該公司承擔省級地方征信平臺——“信通三晉”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融資服務平臺建設運營。截至去年底,該平臺已歸集共享稅務、工信、人社、供水、天然氣、城鄉管理等各類涉企信用信息1644萬條,覆蓋全省91.6萬戶企業,將為廣大中小微企業獲得信用貸款提供信用信息支撐。
擔保難,是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最大痛點。記者了解到,山西省圍繞構建普惠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出一攬子舉措。比如,大力發展“國家融擔基金—省級政府性再擔保機構—各類融資擔保機構”三級擔保體系;省級政府性融資再擔保機構牽頭,與銀行對接構建“2: 2: 4: 2”風險分擔合作模式。擴大省級政府性融資再擔保機構資本規模,各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規模到2023年達到5億元以上。完善融資擔保補償補貼機制,逐步提高省級財政對省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面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農”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等業務風險補償標準,從1‰提高到在保業務余額的2‰,到“十四五”末提高到在保業務余額的5‰。對省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的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以下、且擔保費率低于15%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農”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擔保、再擔保業務,以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平均盈虧平衡點為基準,分行業給予擔保費率補差等。
若干措施還提出,落實無還本續貸、分期償還本金、年審制貸款等政策,降低企業貸款周轉成本。對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規定享受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優惠政策。
若干措施還加強了雙創、專精特新等金融支持,提出擴大創業擔保貸款規模,簡化貼息流程;支持銀行業機構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信貸產品。(張巨峰)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