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402萬,占總人口的18.70%,已超過0至14歲人口數量。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引發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一直以來,山西省民政部門履職盡責,以更具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的政策保障,強基礎、建機制、破難題、補短板,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 搭建養老服務的“四梁八柱”
2020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和康養產業發展會議。8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支持社區養老服務18項舉措,搭建起山西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四梁八柱”。省民政廳配套印發了《山西省養老服務“431工程”實施方案》,與省財政廳聯合制定了《關于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1251”工程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落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扶持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策體系。
2021年,山西省將“推動社區居家養老優質服務建設”列入全省“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重點項目清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養老服務,推動山西省社區居家養老優質服務建設取得新突破。
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有養老服務機構1158家、老年人照料中心8120家,直接服務老年人約60萬人,解決就業崗位約3萬人。
為加強養老領域法治建設,在系統總結全省養老服務政策的基礎上,《山西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今年9月28日經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全國第一部針對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標志著山西省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邁入法治化治理新起點。《條例》從地方性法規層面將養老服務工作規定為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實現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細化了服務清單,強化了保障措施,厘清了責任邊界,推動養老服務工作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有助于為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立體化全方位保障。《條例》通過提供場所、運營補貼、建設補助、購買服務、信貸支持、財政貼息等扶持措施,切實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構建起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主體服務供給模式,解決老年人的“急難愁盼”,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準政策紓困 守住養老服務基本盤
為有效應對疫情沖擊,精準守住養老服務的基本盤,確保養老服務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山西省積極為養老服務實體紓困,支持養老服務企業做大做強。
制定養老服務業紓困政策。印發了《山西省民政廳、山西省財政廳關于對全省養老服務業實施紓困政策的通知》,推出減免房屋租金、減免公建民營費用、提前預撥補貼、有序恢復正常運營、加大關懷幫扶力度、建立宣傳激勵機制六條硬核措施,用最有力的措施對養老服務業進行紓困,促進養老消費,保剛需、穩就業、穩運營,推動養老服務業恢復正常運行。
對新增限上養老服務企業進行一次性獎勵。印發了《山西省民政廳、山西省財政廳關于對新增限上養老服務企業進行一次性獎勵的通知》,分4個檔次,對今年1月1日以來注冊并備案,且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率100%、年度無安全責任事故、年度營業額達到500萬元(含)的養老服務企業或社區連鎖養老服務企業給予20萬元-40萬元一次性獎勵,激勵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做大做強。
標準示范引領 培育養老服務品牌
以民政部、財政部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以及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為契機,山西省著力培育接地氣、示范性、引領性的養老服務品牌。
大力實施養老服務“431工程”。“十四五”期間創建4個養老服務模范市、30個養老服務模范縣(市、區)、100個養老服務模范機構,今年已優選出養老服務模范市2個、模范縣(市、區)14個、模范機構45個,實現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示范引領的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
強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1251工程”。“十四五”期間培育10個規范化、標準化、連鎖化社區養老服務品牌,200個市場化、規模化、標準化社區養老示范機構,打造50個養老示范社區,發展100個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壯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業態,全面帶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發展。
推廣“懷仁模式”,壯大農村養老。懷仁市聚焦公建民營、政策撬動和多元服務,助推“幸福養老”連鎖化、品牌化建設,連鎖運營全市99家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有效整合相關資源,不斷拓展農村老年人住得到、住得起、住得好、住得放心的普惠型養老服務,成為農村養老的“金點子”。
推廣“長治模式”,促進醫養結合。長治市依托豐富的醫療資源,實行醫養結合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培訓、同督導、同考核“五同”機制,成立了“長治市醫養結合促進會”,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實現優質資源下沉,醫養結合簽約率達到100%,有力推動了醫養深度融合發展。(王佳)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