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能源大省,煤層氣資源非常豐富,是國土資源部確定的首個煤層氣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省份。未來山西省煤層氣產業如何推進?省政府前不久發布了《山西省煤層氣勘查開發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為山西今后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繪制了“路線圖”。那么。該規劃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是什么,記者近日采訪了有關人士。
資料圖:煤層氣開發(圖片路:互聯網)
《規劃》編制背景:打通制約“堵點”,發展煤層氣產業
山西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煤層氣資源。全省埋深2000米以淺的含氣面積為3.59萬平方米,預測資源量約為8.3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計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5784.0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88%。煤層氣開采相對集中在晉城沁河流域。
歷史上,煤層氣(油氣)資源勘查開發一直存在資質許可、其他資本進入煤層氣領域有制度障礙等問題,且煤層氣礦業權多是行政授予方式出讓。國家雖然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的相關意見,但行業準入門檻較高、勘查開發進程有待加快。
據介紹,當前山西煤層氣發展面臨發展新機遇。一是能源形勢深刻變化要求大力發展煤層氣利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山西要再造能源產業新優勢,必須在“降煤增氣”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煤層氣工業,為有限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二是煤層氣資源賦存條件要求建立有效協調機制。煤層氣與煤炭共伴生于同一空間,不少礦區在不同層位存在著煤層氣與煤系天然氣(又稱致密砂巖氣)、頁巖氣等礦產,開發中需要統籌兼顧、有序協調,促進各類資源科學布局、有序開發和綜合利用。
三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轉變能源開發利用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須充分利用煤層氣資源,突破煤層氣勘探抽采技術,探索實現煤層氣多通道、多途徑利用,大幅提高煤礦瓦斯利用率;同時要推進綠色勘查開采,減少煤層氣勘探抽采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四是加快煤層氣產業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山西煤層氣資源開發經歷了國外大型資源企業先進駐、后退出的歷程,目前礦業權人與境外中小企業合作勘查開發的對外開放格局,難以適應產業大發展的需要。同時,國內外企業對參與山西煤層氣產業轉型發展充滿期待。因此,必須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共同推動煤層氣產業在大開放中實現大發展。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煤層氣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2016年4月6日,國土資源部發布第65號令,委托山西實施煤層氣礦業權審批改革。試點改革以來,山西在全國首次開展了煤層氣區塊探礦權公開出讓工作,已經辦理了8宗探礦權延續登記、1宗試采登記。
規劃是行動的先導。為加快發展煤層氣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建設國家綜合能源基地,保障“氣化山西”戰略實施,山西省啟動編制《規劃》,全方位、寬領域、多角度分析全省煤層氣勘查開發的基礎條件、發展現狀、規劃目標和布局安排。2017年6月4日,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復了《規劃》。隨后山西省政府正式發布該《規劃》。
《規劃》確立了煤層氣勘查開發目標、空間布局和時序,提出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
據介紹,《規劃》總體目標,到2020年達到1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地質儲量(新增探明5000~8000億立方米地質儲量)、200億立方米產量、400億立方米產能、1千億元產值,建強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煤層氣地面抽采利用產業化基地;到2025年,增加探明地質儲量5000億立方米,產量達到250億~350億立方米/年,產能達到450億~500億立方米/年。煤層氣產業布局和結構更加優化,綜合開發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綠色礦業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規劃》明確,規劃期內部署和實施兩項重大工程,支撐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建設,努力形成一批創新成果。一是建設煤層氣(油氣)綜合勘查開發示范基地。由省政府協調有關央企,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建設呂梁山區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等“三氣共探共采示范基地”,以及太行山—太岳山區復雜地層煤層氣高效勘探抽采示范基地。集中研究區內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的賦存規律、綜合評價指標,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勘探抽采技術,加快區域煤層氣(油氣)基礎設施配套、資源利用轉化,打造綠色勘查、綠色開采新模式,推動資源高效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企地聯手做大產業與拉動區域脫貧攻堅有機結合,促進山西省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提高本省和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保障能力。二是繼續實施全省煤礦瓦斯抽采全覆蓋工程,加強煤礦井下瓦斯抽采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并推廣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瓦斯高效抽采技術等。重點建設晉城、陽泉等兩個10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規模化礦區,山西焦煤、潞安等兩個5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規模化礦區。《規劃》還明確,分類確定煤層氣規劃礦區。按照《規劃》,到2020年,山西將落實7個國家規劃礦區,建設7個省級重點礦區,劃定一般規劃礦區。
《規劃》要求,要統籌安排煤層氣礦業權設置區劃和勘查開發時序。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置一個開采主體。《規劃》分類提出了開發時序。對現有采礦權加快煤層氣產能建設;到2020年,采礦權達到30個(含現有采礦權8個),新增產能175~270億立方米/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290~7200億立方米。
針對對煤炭、煤層氣礦權重疊區,《規劃》鼓勵常規油氣礦業權、煤炭礦業權人,采取獨立申請、合作勘查等多種方式,加快本礦區(非重疊區)內煤層氣資源的綜合勘查評價,具備條件的提交探明地質儲量、辦理采礦權。將煤層氣、煤炭礦業權人分置的重疊區,以及屬于同一礦業權人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高瓦斯煤礦列為協調重點。煤炭煤層氣礦業權人分置的,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及《山西省煤層氣和煤炭礦業權重疊區爭議解決辦法(試行)》,積極協商、妥善處理等。
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全面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格局
《規劃》還提出,山西煤層氣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治理相結合,嚴格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的環境準入,加快推進環境治理工程,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在礦區環境保護方面,《規劃》明確:一是嚴格環境保護準入管理。煤層氣勘查開發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土地復墾、復綠制度、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恢復制度,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嚴格執行《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暫行)》等。二要加強勘查開發過程的環境保護。三要強化企業生產過程的環境監管。《規劃》要求,項目建設前,必須系統監測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狀況,以便對比分析。各區塊應選擇一定數量煤層氣井,監測其在鉆井、壓裂、排采等作業過程對井場及周邊生態環境、聲學環境、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響等。對未按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恢復方案進行開發活動,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企業,要依法進行查處。
在推進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恢復方面,《規劃》要求,嚴格按照“三同時”制度要求,加強煤層氣勘查開發過程中的環境治理,確保不欠新賬。鼓勵建設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重點工程和示范工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探索構建多元投入機制,加快推進礦區環境治理恢復,全面實施礦區土地復墾等。
隨著《規劃》出臺以及一系列新制度、新舉措的實施,相信山西省煤層氣產業發展必將駛入發展快車道。(記者 邢云鵬 通訊員 郭鋒)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