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山西省太原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省國土資源廳等上級部門支持指導下,太原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要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總體目標,精心組織,科學規劃,規范管理,狠抓落實,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項目區農業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得到顯著提高,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起到了應有的基礎性作用。
堅持規劃先行,整體推進。依據城鎮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空間布局規劃、農田水利規劃等,在考慮留足城鎮建設、工業發展空間的基礎上,太原市合理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成片推進、規模開發,快速形成一批連片高標準農田集中區。整合各類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統一安排,統籌使用,整體推進,形成合力。
成立項目領導機構,科學規劃項目建設。各部門項目建設單位成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領導組,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統籌項目實施;深入項目區調查研究,結合年度建設目標任務,科學確定改造類型和改造措施,合理采取各種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開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全程管理,規范開展項目建設。一是把好招投標關。嚴格按照政府項目招投標程序,確定設計、施工、監理單位。項目各項建設工程實行公開招標,委托代理機構或納入政府招投標中心實行統一招標。二是把好質量關。要求監理單位嚴格實施現場監理,嚴控原材料、工序流程、施工工藝、基礎性工程和隱蔽工程質量,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整改。部分項目還建立項目農民監督員制度,強化群眾對項目實施監督。三是把好驗收關。工程竣工后,在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單位復檢、項目單位初驗的基礎上,項目驗收時組織相關專家并邀請財政、審計等部門全程參與,報請上級終驗。四是把好資金關。所有工程竣工后,按照規定由財政或審計部門委托相關單位進行工程結算審計和項目資金審計。嚴格實行縣級報賬制,按合同規定根據施工進度、質量考核、審計結果撥付項目資金。
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確保年度任務完成。市、縣兩級農業、農發等部門積極申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以確保年度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
項目和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全面助力脫貧攻堅。“十三五”以來,結合國家扶貧政策,太原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進一步向婁煩縣和陽曲縣貧困地區傾斜。國土市級統籌使用的各項土地整治專項資金,包括使用省級切塊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市級耕地開墾費等,均優先考慮向兩縣傾斜。農發和農業等部門在突出建設重點、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同時,著力支持貧困縣發展,加大了對貧困縣資金投入力度,助力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建立健全制度,狠抓項目管理。太原市各部門建設單位堅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開展績效評價、綜合考核、檢查驗收等,強化資金和項目管理,完善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資金和項目公示制、縣級財政報賬制,實行資金和項目統一管理。同時,加快預算執行,提前下達財政資金,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
加強輿論宣傳引導,調動群眾支持項目建設。太原市通過廣播、電視、墻報專欄、出動宣傳車、召開村民大會等形式,廣泛宣傳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的和意義,以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不斷推進,為太原市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基礎設施配套,耕作條件顯著改善,有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為農田實現高產穩產奠定了基礎。與建設前相比,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每畝增產50公斤~100公斤,項目區土地租金每畝普遍提高300元~500元。農業合作組織通過規模化集約經營,節省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
太原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土地平整、田間路、生產路建設、鹽堿地改造、增施有機肥、施用改良劑和加厚耕作層等。通過實施上述工程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完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提高了耕地生產和蓄水保墑能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通過修筑防滲渠,使灌溉水節約20%~30%;實施土地平整,耕地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了5%~10%,有效增強了土壤抗旱能力。
通過修建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改變了項目區以前粗放的農田灌溉、作業管理方式,為實現集約化生產和經營奠定了基礎。通過田間配套農耕路、機耕路、田間路后,現代大型農機生產工具可到達田間地頭,既方便了耕種,降低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農業生產力。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暢通了農機入田通道,部分建成區糧食生產機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項目建成區的土地后,或興建大棚發展設施農業,或種植可以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使種植結構得到了優化,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項目建成區土地流轉率大幅提高,為推進全托管創造了有利條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后,太原市將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土地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強化領導,整合力量,加強統籌,實行8個結合,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8個結合,即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與村莊環境整治相結合,與美麗鄉村、特色村鎮建設相結合,與農村綠化造林相結合,與糧食主產區規劃定位相結合,與土地整治項目相結合,與農水項目、河道疏浚項目相結合,與農村廢棄村莊用地拆舊復墾相結合,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復墾相結合。(邢云鵬 鄭峰)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