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了!
北田鎮的蘋果一個賣到了38元!農村人想都不敢想,一個蘋果就要了普通人家的一頓飯錢。購買者卻說,“貴是貴了點,買回去嘗嘗還真是好吃。”
資料圖 北田鎮蘋果 (來源互聯網)
咋回事?
原來,位于山西晉中市的北田鎮,近年來成立了晉中市清清蘋果種植合作社,致力于現代新型生態蘋果種植基地建設,引進了歐盟的有機生產標準,還建立了共享農莊,蘋果種植實現了個性化、訂單化,品質不斷提高。
蘋果價雖高,市場反倒好,這全是質量的功勞。
銷售負責人劉欣介紹說,過去種植、銷售全是“土辦法”,品質一般還沒有特色,往往收了蘋果就愁銷售。現在不一樣了,合作社社員每戶不足10畝地,但戶均收入超過了10萬元,小蘋果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革”。
“變革”源自資本的投入。合作社本身基礎不錯,欠缺的是質量的提升,城市資本介入后,合作社的果樹按株打造,以“互聯網+農旅生態體驗+社區會員制”的營銷模式,構建了“私人定制”的現代新型農業產業平臺。
農村產業發展快,要靠城市資本帶。“十二五”以來,晉中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且不斷轉型升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翻番,數量達到了456個,并催生了一批新產業,累計加工轉化農產品近350萬噸,帶動農戶近37萬戶。與此同時,還為1.36萬人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吸納季節性農村勞動力2.8萬余人,提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元。
農村產業“蛋糕”在不斷做大。截至2017年年底,晉中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208億元,涌現出全省最大的肉牛屠宰企業、全省最大的粗糧飲料企業等一大批新興市場力量。農業產業化已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徑,成為引領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新引擎。
城市資本進入農村產業,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效益,也推動了農村的現代化發展。
進村資本在催生大批龍頭企業的同時,也培育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目前,晉中市擁有家庭農場822家,農民合作社11320家,累計培育縣級示范社1239個、市級示范社465個、省級示范社255個、國家級示范社33個,基本覆蓋了糧食、蔬菜、果品和畜禽養殖等傳統產業、特色產業和新型產業。另外,職業農民培訓達46279人次,職業農民認定1469人,這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了主體保障和人才支撐。
在晉中市太谷縣,杜柿番茄是近年來興起的高品質農產品種植品牌,所有設備全部從西班牙進口,所有溫室大棚全部由國外高科技公司安裝,種植需要的生產要素全部從國外進口。在這個縣的范村鎮,杜柿番茄已經投入超過10億元,無土栽培、水肥等新鮮種植技術讓種植戶們大開眼界,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人人都成了“技術型農民”。
今年以來,晉中市又啟動了“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加快推進城市資本“上山下鄉”,改革農村資源要素的供給方式和供給結構,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資源開發,推進資金投入多元化、項目運作專業化,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和農民全面發展。(記者王勁玉)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