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山西省專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提出從六個方面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資金投放,合理控制融資綜合成本,力求為山西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第一,充分運用財政手段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加大對銀行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補償。對銀行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省財政按照不超過上一年度小微企業貸款新增量0.1%的比例給予風險補償。對小微企業債券融資進行財政補助。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對接債券市場,運用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工具進行融資。對成功參與發行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非公開發行可轉債的中小企業,由省財政在當年安排的直接融資獎勵預算規模內給予一次性補助。優化對融資擔保機構小微業務的風險補償政策。對融資擔保機構開展小微企業、“三農”業務并滿足一定條件的予以風險補償,按照不超過上年度小微企業和“三農”業務在保余額的0.1%給予風險補償。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存款激勵機制。將銀行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情況作為社會保險基金定期存款招標的重要指標,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小微企業貸款力度,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
第二,進一步提升銀行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
完善小微企業建設。支持大型銀行深化普惠金融事業部建設,向基層延伸普惠金融服務機構網點,加快落實“五專”經營機制,縮短決策鏈條。鼓勵股份制銀行探索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增設扎根基層、服務小微的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支持郵儲銀行繼續堅守服務小微企業的定位,提升基層支行信貸服務能力。地方性法人銀行機構繼續下沉經營管理和服務重心,重點向縣域和鄉鎮等地區延伸服務觸角。鼓勵未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的銀行增設社區、小微支行。合理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銀行監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管,督促各銀行機構進一步縮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過橋”環節,同時對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優惠價格,通過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覆蓋風險溢價,主動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利率。加大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創新。根據小微企業經營特點,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積極創新信用類金融產品,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大力開展知識產權、倉單、存貨等抵質押融資業務,并合理提高抵押率。認真落實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印發的《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銀發〔2017〕104號),建立市級應收賬款融資服務機制,深入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推動小微企業開展應收賬款抵押融資,盤活企業存量資產。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合作對接,大力推進“銀稅合作”,試點開展“信易貸”工作,將小微企業公共信用信息作為貸款審批重要參考。銀行監管部門要高效落實國家金融政策,鼓勵銀行機構積極運用年審制貸款、循環貸款、分期償還本金、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續貸支持力度。強化銀保合作分險功能。嚴格落實收費減免政策。強化政策監管和引領。建立投資項目與小微企業貸款掛鉤制度。建立優質中小企業項目定期篩選推薦機制。
第三,激活資本市場服務小微企業融資功能。
加強小微企業上市(掛牌)培育。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每年推動100戶小微企業進入股改程序,力爭2020年全省股份制改造企業達到1200家;建設省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項目庫,力爭2020年入庫小微企業達到300家;加大小微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工作力度,提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額。積極推動股權融資。支持小微企業在山西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托管、股權融資,力爭2020年在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晉興板”掛牌小微企業達到300家,對在“晉興板”掛牌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用好基金持續扶持作用。設立基金聚集區。將山西綜改示范區設為基金聚集區,省級財政將省、市兩級財政涉及入區基金的稅收留成部分,全部下放給山西綜改示范區,同時安排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落實入區股權投資類企業的規模獎勵、投資獎勵等優惠政策。山西綜改示范區開放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注冊,取消前置備案程序,直接受理基金注冊申請,設立綠色通道,5個工作日內完成營業執照、印章等全套注冊手續,為境內外基金企業的落戶、運營、投資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
第四,充分發揮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
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積極創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服務模式。進一步加強銀擔合作。鼓勵銀行機構主動參與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加大與融資擔保機構的業務合作力度。改進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考核評價和薪酬機制。
第五,發揮好小額貸款公司的補充作用。
支持在貧困縣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在貧困縣獨立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金放寬至不低于1500萬元;貧困縣設立的注冊資本金在3000萬元以上的小額貸款公司可在本市跨縣域開展業務,在設立縣域的貸款投放不低于全部貸款余額的50%。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支持力度。鼓勵小額貸款公司向小微企業和涉農領域提供貸款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在辦理抵(質)押、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和農戶小額貸款貼息、接入征信系統、債權司法保障等相關事務時參照銀行機構政策執行;小額貸款公司發放的扶貧小額信貸,可享受同等政策。
第六,營造小微企業融資的良好環境。
加快辦理土地、房產手續。建立銀行債權司法清收“綠色通道”。優化債權清收訴訟流程,對銀行司法清收案件快受理、快審判和快執行,提高司法清收成效。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企業債務行為。大力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強化金融知識普及教育。(記者 楊中)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