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加減乘除”調優農業種植結構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07





      眼下,我省從南到北已經陸續進入“三夏”期間,河東大地金黃色的麥浪翻滾,這幾天,夏縣胡張鄉沙流村村民閻衛軍每天都到田地看幾次,站在一望無際的麥田前,閻衛軍絲毫不敢馬虎,地里種的是優質“專用”小麥,這是家里增收的保障。

      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行動是運城市堅持市場導向,通過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和經營規模化、產銷加一體化的產業格局來提高小麥生產的質量和效益。近年來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一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一邊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從2016年開始,實施全省范圍內的種植業結構大調整,適度調減籽粒玉米,逐步調優水果、蔬菜等優勢產業和雜糧、中藥材、飼料等特色產業,從而初步構建起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種植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

      引領農業邁向更高水平

      一朵、兩朵、三朵、紅色、白色、紫色……5月30日,清晨的陽光照耀下,帶著露珠的玫瑰花嬌艷欲滴,一望無際的翠綠中姹紫嫣紅,迎風搖曳香飄千里。這里是朔州福茂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玫瑰種植基地,兩年前栽的玫瑰秧苗如今已成繁茂之勢。這是朔州市朔城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好、調順、調優農業種植結構,做強特色主導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保障農民穩定增收的結果。

      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思路,朔州加大力度積極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在原有玉米、馬鈴薯、小雜糧、蔬菜、胡麻、飼草六大種植基地的基礎上,增加種植藜麥、黃芪、黃芩、甘草、板藍根等經濟作物和油用牡丹、玫瑰等油用作物。

      福茂玫瑰種植基地員工崔福海介紹,合作社主要以種植中天玫瑰、研究與試驗發展,玫瑰技術服務與推廣,玫瑰加工技術研究與試驗發展,玫瑰餐飲、美容、養生等服務為主。同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簽訂了長期技術合作協議,旨在發展玫瑰的衍生高端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與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研究院合作堅持自主研發,從玫瑰的繁育、栽培、花朵有效成分研發等入手,現已建立無公害玫瑰種苗繁育基地120畝和種植基地3000畝,開發出了一系列玫瑰用品及護膚產品。經過兩年多的種植試驗,中天玫瑰品種優良,產量高,具有多種優勢,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讓農民在改變中得到實惠

      “自打縣里出臺扶持中藥材產業以來,農戶種植連翹的積極性高漲,已經形成一方富民產業。”長子縣信愿禪耕農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趙樹盟說。2017年,他在石哲鎮刁黃村村里流轉了400畝土地,雇用50多人種丹參,在他合作社打零工的農民平均增收5000多元。

      利用荒山、梯田地、坡耕地新植連翹的農戶,根據不同標準每畝補貼200元-450元;當年新建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設施蔬菜園區,根據不同類型每畝補貼1000元-5000元;當年新發展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露地辣椒園區,每畝補貼400元……

      為了打破農民想改種植結構不敢改、想種高效作物不會種的尷尬局面,長子縣還與省農科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今年邀請省農科院的十多位專家制定了《長子縣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并在全縣建立6個集科技咨詢、人才培訓、產品研發、技術推廣于一體的試驗示范基地,進一步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帶動廣大農戶參與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來。

      在調整種植結構的實踐中,長子縣注重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引導作用,讓廣大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全縣1100余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為農戶種植蔬菜、中藥材、小米、紅薯等提供產前、產中和銷售一條龍服務,成為小農戶聯結大產業、進入大市場的紐帶。

      “組合拳”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你看,這樣一個蘋果能賣16.8元,還出口呢。”6月1日,在臨猗縣角杯鄉上豆氏村忠定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果農吳秀麗捧著一個鮮紅光亮的蘋果高興地說。因為富硒而且口感好,所以價格高也不愁賣。

      優質優價,市場選擇。近年來,山西農業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向,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一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一邊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打出“加減乘除”組合拳調優農業種植結構。

      “加法”,就是著力推進雜糧、鮮干果、蔬菜、中藥材、飼草作物“五大行動”。深度開發雜糧,到2020年,全省雜糧種植面積將增加到1600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將穩定在300萬畝以上。“減法”,就是引導農戶在非優勢區域調減普通玉米種植面積,全省11個市將普遍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省將調減籽粒玉米300萬畝以上。“乘法”,就是以城鄉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為路徑,拓展產業多功能新業態,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加快多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大力引進產業龍頭項目,依托龍頭項目,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除法”,就是淘汰過時、低效低質種植品種。切實健全制度,持續推進,推動農業種植結構向高質高效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在本輪種植業結構調整中,我省將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穩定糧食生產,統籌糧經飼發展,實現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張云)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山西確立2017年旅游發展新目標

      到2020年,力爭旅游經濟總收入、人均出游率、旅游就業三項主要指標實現“三個翻一番”。將旅游業建設成為山西經濟結構調整的先導產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2017-03-23
    • 山西今年投入12.9億元建設大水網

      記者從山西省財政廳獲悉,近日省財政下達大水網骨干工程建設經費12 9億元,用于中部引黃、小浪底引黃、東山供水、淜頭水電站工程的建設。
      2017-03-23
    • 山西近5年排污權交易逾18億元

      山西省環保廳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山西省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224宗,成交金額3 79億元。過去5年間,山西共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金額逾18億元。
      2017-03-24
    • 山西省新能源發電突破500億千瓦時

      從2008年7月28日山西首座風電場正式并網至今年2月底,全省風電、光伏新能源發電累計已突破500億千瓦時,達到538億千瓦時,全省新能源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
      2017-03-24

    熱點視頻

    走基層調研:發展蘋果產業成為甘肅靜寧農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利器 走基層調研:發展蘋果產業成為甘肅靜寧農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利器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