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20年完成退耕還林2730.3萬畝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31





      “他王叔,你再和鎮里打問下,該們可都盼著把北面的地也給退了,那樣又有補助又有果樹的收成,以后的日子就更美了。”山西省靜樂縣鵝城鎮王端莊村村民李俊田坐在自家院里和村黨支部書記王懷拴談起全村人最關心的事。小院后方不遠處的山嶺,連綿起伏、堆碧疊翠,完全看不到當年山扛不了風、地保不住水的“三跑”田的影子。
     
      王端莊的改變得益于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從2000年在黃河流域16縣試點退耕還林開始,到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地處黃土高原的該省迎來了綠色轉機。20年來,該省累計完成國家退耕還林任務2730.3萬畝。其中,前一輪退耕還林2347.5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382.8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13.29%增加到2015年的20.50%,森林面積也由2000年的3094.5萬畝提高到2015年的4816.35萬畝。
     
      在前一輪退耕還林中,該省由試點縣到全省廣泛推廣,實行各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總結出了“戶承包、村申請、鄉組織、縣管理”的運行機制,以及“戶退村還”“此退彼還”“戶退隊還”“大戶承包造林”等靈活可行的組織形式,生態環境改善明顯,生態效益顯著。
     
      在新一輪退耕還林中,該省采取省級墊資的辦法連續兩年提前啟動下一年度退耕還林,重點在全省58個貧困縣25度以上坡耕地實施,還在國家補助標準基礎上對退耕農戶每畝增加補助300元。同時,該省創新地在貧困縣成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通過讓貧困群眾獲得勞務收入來提高大家退耕還林的積極性。據氣象數據,2018年全省植被生態較2000年-2018年平均水平增加了8%,達到2000年以來最大值。
     
      在生態治理的前提下,保障群眾收益是重要環節。實施中,該省一直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在適地適樹的前提下,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經濟林,探索推行“龍頭企業+農戶”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退耕農戶增加資產性收入。
     
      嵐縣新一輪退耕還林11.5萬畝,沙棘林就占10萬畝。王獅鄉蛤蟆神村貧困戶王明珍兩口子都在造林專業合作社打工,主要從事沙棘苗的撫育、栽植、除草、噴藥等日常工作,去年收入3.5萬元左右。
     
      監測表明:新一輪退耕還林緊密結合脫貧攻堅,覆蓋10個深度貧困縣,累計安排58個貧困縣退耕還林任務340.54萬畝,占全省任務總量的92.5%,貧困戶戶均獲得退耕還林補助4000元以上。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