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268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6%,超過全國0.4個百分點,超過全年目標0.3個百分點。自2017年以來,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6%以上合理區間。”山西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衛永杰表示,今年以來,山西省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態勢強勁。
12月14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最新一期報收在550元/噸。盡管年底臨近,各行業均處于消耗庫存階段,沿海煤炭市場交投活躍度較低,煤炭主產地基本完成年度任務的煤礦紛紛停產限產,但反觀我省今年關閉煤礦18處,合計退出產能1895萬噸。這背后,是山西省認真履行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重大使命、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增長動能轉換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年初,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堅持把深化供改和綜改結合起來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此后,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推進煤礦減量重組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于2020年底前實現每年6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退出,單一煤炭企業生產建設規模達到每年300萬噸以上。“近年來,我省煤炭行業堅定走‘減、優、綠’之路。2016年至2018年,累計關閉煤礦88座,退出過剩產能8841萬噸,煤炭去產能規模全國第一,煤炭先進產能占比提高至68%。”山西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
煤炭產業的升級是山西省轉型的“主角”。這一年,山西持續推進能源革命。10月,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為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山西再一次打響了知名度,提供了轉型發展的澎湃動力;山西省能源革命在科技領域有所突破,全省現有的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煤炭轉化、煤與煤層氣共采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一定研發優勢。
轉型發展、社會進步,說到底要落到項目上。今年是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建立完善了并聯審批、職能部門責任、項目化管理、協調調度、省市縣三級聯動、監督考核六大常態化機制,有力地保障了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山西省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3%,較1—10月份加快6.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0%,加快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6%。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7.4%,占全省工業投資比重35.5%,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
結構性反轉是山西省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增長動能轉換的又一次莊重宣言。數據顯示,1—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其中,煤炭工業增長4.6%,非煤工業增長6.4%,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1%,超過煤炭工業14.2個百分點。工業新動能較快成長。全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8%,較1—10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增長19.5%,汽車產業增長19.7%(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69.6%)。全省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2%,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1.8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1%,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增長10.6%,新材料產業增長8.7%。部分工業新產品產量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1.3%,光伏電池增長47.5%,鐵路機車增長32.4%。
一年來,山西省取得的成績,是在整體發展由“疲”轉“興”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是在轉型發展邁入正確軌道后的進一步提質。今天的山西,正以只爭朝夕的擔當、抓鐵有痕的作風、久久為功的韌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斷提升山西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朝著資源型經濟轉型的目標奮勇邁進。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