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企業創新稅收指數”多維透視科創生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17





      近日,福建省改革優秀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廈門市“企業創新稅收指數”從全省220個參評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特色微創新”類優秀案例。這一由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聯合復旦大學公共績效與信息化研究中心、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打造的創新評價體系,為衡量企業創新能力提供了全新視角與精準標尺,正在成為多維度透視區域科創生態的“顯微鏡”。


      五維畫像精準識別科創潛力


      為破解科創企業“輕資產、高不確定性、融資難”的共性難題,2023年6月,廈門市稅務局在廈門火炬高新區試點應用“企業創新稅收指數”。該指數整合企業各稅費種申報、財務報表、數電發票,以及以稅務特色標簽引入的外部門數據,構建“創新投入、人才支撐、市場認可、政府支持、外部評價”5個維度、35項指標的量化評價模型,為企業創新能力繪制全景“畫像”。


      例如,“創新投入”維度涵蓋研發費用金額、研發費用增速、自主研發情況等指標;“市場認可”則通過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等數據衡量企業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能力。


      “我們積極思考如何把稅收大數據用于評估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益。通過多維度的指標設計,不僅有效消除企業規模差異影響,還實現了企業創新能力的可視化、可量化。”該項目牽頭人廈門市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二級調研員連育堅介紹。


      復旦大學公共績效與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牛軍鈺介紹,企業創新稅收指數通過稅收大數據構建的多維度動態追蹤模型,實現了創新能力的精準“顯影”。她認為,這一指數將“政府支持”與“市場認可”雙維度聯動分析,既能客觀反映政策效能轉化率,又能捕捉企業創新成果的商業化脈搏。


      2024年7月,廈門市政府出臺《廈門市稅費共治保障辦法》,明確提出在全市推廣應用這一指數,完成了從“試驗田”到“標準件”的升級。


      “創新能力是企業的通用能力。從試點到全域推廣的實踐證明,該指數的核心機理對不同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主體都適用。”牛軍鈺說,“這種用數據說話、用指標導航的治理方式創新,為科創評價體系升級提供了實踐經驗。”


      多方協同激活創新生態


      在廈門火炬高新區,廈門銀科啟瑞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芯片技術,卻因缺乏抵押物遭遇融資瓶頸。“企業創新稅收指數”第一次開展評價時,廈門市稅務部門發現其創新潛力,將其納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培育庫,對其合規享受稅收政策開展精準輔導,助力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憑借2023年度指數排名躍居全市前列,公司近期獲中國銀行1000萬元'新質貸'貸款,減輕了創新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銀科啟瑞創始人王建紅說,公司產值已從2022年的1600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2億元。


      “企業創新稅收指數”不僅是評價工具,更是創新生態的“連接器”。對政府而言,這一指數為產業規劃、強鏈補鏈、資源配置提供了“數據羅盤”,政府依據指數自動識別創新能力強、潛力大的白名單企業并予以政策幫扶。稅務部門借助這一指數構建起“政策匹配-風險預警-服務優化”的科創企業管理閉環,建立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專項培育庫,助推企業提質增效、合規經營。金融機構借助這一指數破解了科創企業“看不清、評不準”的評估困局,以指數得分為參考標的推出“新質貸”“創新保”等產品。


      據了解,自2023年6月試點以來,“企業創新稅收指數”已幫助超197家企業獲得信貸融資逾17.52億元,幫助11家企業獲得股權融資4.69億元。以試點的廈門火炬高新區為例,2023年創新企業研發費用資本化金額同比增長22.76%,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62%,獲得信貸股權融資企業實現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5.3%,專項培育庫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54%。(田雨 徐然 王新宇 黃嘉珺)


      轉自:中國稅務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