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0天的2025年春運已于1月14日開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預計達90億人次,汽車站、火車站、高速公路,人流、車流涌動,人們歸心似箭,對于家的期待具象成為待出發的車、數小時的旅途。
在這部名為春運的“流動的史詩”里,忙碌的不僅是政府相關部門,更有社會各方的參與。一些與普通人生活緊密相關的國貨品牌,從細節入手,在春運的路上為急于歸鄉的游子送上一份又一份溫暖,讓回家之路充滿“溫情”。
國貨品牌齊發力,溫暖春運返鄉人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這句詩,道盡了游子在新春佳節臨近時,對于家鄉的深切思念。而春運,則是中國人專屬的“年味”記憶,廣袤大地上涌動著的“鐵龍”將四散在各地的旅人送往天南海北,所有人目的地在此時顯得格外統一——“家”。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你總能看到讓人動容的一幕。年輕力壯的小伙主動幫老人扛起沉重的行囊,帶著孩子的母親得到旁人細心照顧,而那些天然和中國人有著共同情感基礎、文化背景的國貨品牌,也在此時為每一位歸鄉途中的游子送上溫暖。
2022年,經典國貨品牌完達山為春運期間的哈爾濱火車站送上了一份營養豐富的驚喜,從這里出發回家的旅人們收到的不僅僅是一盒牛奶,更是來自黑土地的問候;2024年,盼盼食品與中石化易捷聯合發起公益活動,為返鄉人們送上了盼盼大禮包。今年,王老吉在廣州白云站開展“保濟愛同行,情暖白云站” 活動,在為車站工作人員送上廣州牌保濟口服液和廣東涼茶顆粒的同時,也為旅客們搭建了春運愛心專區。
繼2024年春運期間在全國近30個車站設立 “白象中國面溫暖驛站”(下稱“溫暖驛站”)服務返鄉群體后,今年春運伊始,白象食品又在成都東、漢口、南京南、長沙南等全國多個人流量較大的火車站及石家莊、新鄉等地的汽車站設溫暖驛站,除免費發放方便面外,還提供熱水、口罩、紙巾、充電寶、創可貼、溫度計等應急物品,部分驛站還有現場寄新年明信片、送福字、贈春聯等新春互動活動。
“春運對于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回家本身,家是人們心中的溫暖港灣,平安順利回家是親人彼此間最大的期盼。希望通過點滴實際行動,讓他們在歸途中感受到一份關愛與溫暖。”溫暖驛站工作人員稱。
溫暖背后的新型社會價值
春節對國人的意義,不僅是傳統倫理價值的體現,更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人類共同價值,也充滿著善良互助、無私奉獻等中華民族的傳統底色,而國貨品牌在春節前后的春運時刻為返鄉游子送上溫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以白象食品為例,據公開信息,白象已連續兩年在春運期間推出“溫暖驛站”。驛站仿如磁場,以感情鏈接,吸引著人們前來,一碗熱騰騰的白象老母雞湯面,演繹的不僅是中國味道,更是游子們想念了一整年的家的味道,也是關于“春節”、關于“回家”、關于“溫暖力量”的具象體現。
“通過免費的熱湯面、應急服務及新春互動這些暖胃暖心的服務,希望在這個特殊時候添一份溫暖,為返鄉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實實在在的幫助,溫暖每一個回家的人。”溫暖驛站工作人員稱。
近期還有網友發現,在合肥、濟南等地火車站附近的便利店,豎起一塊手寫板,“如果您遇到困難,還沒有吃飯,請您告訴我們‘需要一個白象老母雞湯面’,您將免費獲得一份。”而日前在北京馬駒橋和深圳龍華汽車站這兩大零工勞務市場,白象也同樣有人在免費贈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溫暖的力量”常常被細化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的是關愛老人如對待我之父母,體恤幼童如照顧我之孩童;“勿以善小而不為”則是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去完成點滴善舉。
放眼當下,“溫暖的力量”不僅能夠幫助增加人們戰勝困難的勇氣,更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構建人與人之間的深度信任與合作,形成更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而這種“與時代共振,與大眾共情”的公益舉動,無疑是企業新型社會價值的體現。
公開資料顯示,白象以“食澤民眾、業潤社會”為企業文化和發展理念。春運之際,在社會需要時力所能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稱得上是白象作為國民品牌對于企業新型社會責任的質樸理解。
持續增長的客流、忙中有序的路途,彰顯的是流動中國的生機與活力,而來自以白象為代表的國貨品牌的那些善舉,也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里,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融入這宏大的、涌動的激流之中,共同譜寫著一首屬于中國春節的壯麗詩篇。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