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阿姨打著燈籠都難找”“缺乏經驗活沒干好,要價卻不低”“服務時長縮水、態度惡劣”……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我國家政服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然而,一些行業亂象卻長期存在。
在家政用戶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找不到、不規范、不滿意已成為家政行業的三大痛點,許多受訪者表示掉“坑”是常態,找到滿意保姆全靠“碰運氣”。如何才能避免家政服務中的這些“坑”?在治理家政服務亂象方面企業又有哪些做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特地采訪了多家到家服務企業,探尋其對抗家政市場“開盲盒”現狀的突圍之道。
跳脫傳統中介制模式困境 以直營會員制實現價值躍遷
記者在調查不同企業的經營模式中了解到,長期以來,市場上大多數家政企業都是中介制,與家政服務人員未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相對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和培訓,由此導致從業人員技能水平不高、流動性大,消費者滿意度較低。
針對傳統中介制模式帶來的行業困境,一些家政企業先行先試,探索發展直營制和會員制。以國內互聯網+到家服務品牌企業——深圳輕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輕喜到家”)為例,公司成立伊始就將直營制及會員制寫入企業發展的DNA。從嚴格篩選員工、規范服務流程到加強員工培訓、建立完善監督機制,再到聚焦高凈值會員需求、構建品質可控、權益可溯的產業生態,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家政服務。
“之前生一胎的時候,經中介三挑四選的‘金牌月嫂’,竟然給小孩亂用開塞露,服務效果很差。后來經朋友推薦,二胎時果斷選用了輕喜到家。這家的直營員工全部由企業直接調度管控,阿姨上崗前都有經過專業培訓,售后也有保障,服務過程發生糾紛,可以找平臺管家投訴,這讓我真正感受到服務確定性帶來的安全感。”來自深圳福田的輕喜到家會員林女士在采訪中感慨道。
破局服務非標化行業堵點 以職業化培訓助力幸福加碼
記者在與企業的采訪交流中發現,目前家政服務行業市場還不成熟,存在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規模化企業數量偏少,崗前培訓不規范和機構亂發證等諸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政職業認知度不高以及技能人才發展受阻。
部分企業指出,家政企業向直營制、會員制轉型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支持,但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還得靠自身加強規范化管理,提升職業化水平。
“為提升服務質量,公司創建了現代家政產教研融合的輕喜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員工入職后會通過輕喜職校進行‘知識+技能’的系統培訓,實現綜合素質和多元技能雙提升,達到一定標準后才能接單為顧客服務。”輕喜到家品牌部負責人在接受采訪中說,“這一做法破解了家政服務行業存在的不規范、無標準的痛點,很多阿姨還會‘回爐’培訓,以適應市場需求、拓寬發展渠道。”
“市場上不缺阿姨,而是缺好用的阿姨。輕喜到家的職業化培訓著實讓我驚喜,人員干起活來有章有法,擦過的玻璃干凈得像鏡子,生動詮釋了什么叫‘標準化服務輸出’。現在我家統一交給輕喜服務人員打理,幸福感飆升!”談及家政服務體驗,已是黑卡會員的劉先生對輕喜到家頗感滿意。
不難看出,向直營制、會員制轉型,是整治中介制模式之困的良方,也是家政服務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需求和品質追求。以輕喜到家為代表的直營制、會員制家政企業,依托深層次的家政職業化培訓,在服務專業性體驗和售后服務等方面持續優化,有效激發了家政服務行業的市場潛力。可以預見,家政行業正以服務確定性重塑用戶信任,走向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