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底都珍藏著一幅關于鄉村的獨特畫卷。或是魂牽夢繞的故土,青瓦白墻間回蕩著童年的歡笑,田埂上的腳印深深淺淺,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熟悉的稻香;又或是某個偶然邂逅的美麗鄉村,溪水潺潺繞過青石臺階,錯落有致的屋舍前,老人們曬著太陽閑話家常,孩子們追逐著掠過檐角的紙鳶;亦或是在鄉村振興浪潮中結緣的結對村,曾經的泥濘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道,整齊的大棚里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嶄新的文化墻上繪制著村民對未來的憧憬。
這些鄉村畫卷里,總有一些鮮活的人物,讓畫面有了溫度。在那座炊煙裊裊的老村落,張大爺總愛坐在老槐樹下,用布滿老繭的手,緩緩講述著村莊的過往。年輕時,他是村里的“壯勞力”,挑著百斤重擔在山間健步如飛;如今,他守著老手藝,教孩子們編竹籃,竹篾在他指間翻飛,仿佛時光也隨之流轉。他的故事,是鄉村歷史的縮影,承載著歲月的厚重。
在偶然邂逅的美麗鄉村,那位開民宿的王姐令人印象深刻。她曾是大城市里的白領,厭倦了快節奏的生活,毅然回到家鄉,將自家老宅改造成別具一格的民宿。她精心布置每一間客房,從床品的選擇到墻上的掛畫,都傾注著巧思。在她的帶動下,村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民宿經營,原本冷清的村子變得熱鬧起來。游客們在這里品嘗農家菜,體驗農事活動,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王姐常說:“鄉村有最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自然與淳樸,我想讓更多人看到這份美好。”
而在鄉村振興的結對村里,大學生村官小李則是一抹亮麗的色彩。剛到村里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復雜的村務,他也曾迷茫過。但他很快調整狀態,挨家挨戶走訪,傾聽村民的需求。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村里規劃特色產業。引進新品種果蔬,帶領村民搭建智能大棚;聯系電商平臺,為農產品打開銷路。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經濟蒸蒸日上,年輕人也紛紛返鄉創業。他用青春和汗水,在鄉村這片土地上書寫著奮斗的篇章。
鄉村的畫卷,不僅有人物的溫情,更有四季變換的詩意。春天,田野里是一望無際的金黃油菜花,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穿梭;山坡上,桃花、杏花競相開放,粉白相間,宛如云霞。孩子們在花叢間嬉笑奔跑,笑聲回蕩在山谷。夏天,清澈的小河成了天然的游樂場,男孩子們光著膀子在水中嬉戲,女孩子們則在岸邊采摘野莓,酸酸甜甜的滋味,是夏日獨有的記憶。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金黃的稻谷鋪滿田野,果園里碩果累累,果農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冬天,一場大雪過后,整個村莊銀裝素裹,老人們圍坐在火爐旁,講述著古老的故事,溫暖的氛圍驅散了冬日的嚴寒。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也在不斷蛻變。曾經破舊的老屋經過修繕,變成了充滿藝術氣息的鄉村博物館、咖啡館;傳統的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智慧農業讓田間管理更加高效;互聯網的普及,讓鄉村與世界緊密相連,農產品走出大山,鄉村的美景也通過直播呈現在世人眼前。但無論如何變化,鄉村那份寧靜、淳樸的本質始終未變,它依然是人們心靈的歸宿,是記憶深處最溫暖的港灣。
那一幅幅鄉村畫卷,在時光的長河中徐徐展開,既有對過去的眷戀,也有對未來的期許。它們是無數人情感的寄托,承載著鄉愁,也孕育著希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這些畫卷將被描繪得更加絢麗多彩,鄉村的明天也將更加美好。(紅安 陳虹)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