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常委、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斯澤夫接受采訪,談及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制造業,如何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
“雖然中國制造業還有許多問題,但中國的制造業已經完成了從落后的追趕者到并跑者的偉大轉變。” 斯澤夫認為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中國制造業已經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二是中國制造業在許多行業令人稱贊。“中國的工程機械在世界上非常有競爭力,中國的發電設備,無論是水電、火電、核電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
面對中國的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斯澤夫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軟實力不如人,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不如人;二是產品質量和品牌不如人;三是管理水平、管理效益,特別是盈利能力不如人。
“中國的‘十四五’已經開始,中國的制造業一定能夠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補上短板。” 斯澤夫表示,作為發電設備行業的企業,將緊緊圍繞總書記提出的“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展創新驅動,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對電力的需求。
“要滿足人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并不是簡單的事情。 最近美國得州發生了大面積停電的事故,迅速使500萬人口一下回到了沒有光明的時代。由于沒有電也就沒有水,沒有電供暖就出了問題,可謂饑寒交迫。” 不過斯澤夫認為,“中國制造企業和中國的電力企業有能力杜絕美國電力的事故在中國發生”。
“中國制造企業已經在制造業強國的路上走了很遠,離制造業強國還會更遠嗎?”斯澤夫表示,“無論多遠的路,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就一定能夠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轉自:貝果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