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耀集團曹德旺:制造業的成功少不了時間沉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14





      怎么領悟儒家“仁義禮智信”的真諦?有些人付諸畢生精力仍困惑心底,有些人則是“心若菩提”并為之奮斗一生。福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是后者,福耀因此也形成了“以仁義為本”的管理文化。


      福耀發展至今,從最早的“為中國人做一片汽車玻璃”到“樹立汽車玻璃供應商典范”,再到“福耀全球,使命創造未來”,一直在追求通過自我的發展為客戶、產業、員工和社會做貢獻。


      7月10日上午,福耀總部,曹德旺接受《中國汽車報》獨家專訪,回顧福耀走向國際市場的點點滴滴。


      “最難的事兒是什么?”曹德旺笑著說:“什么都困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曹德旺有一本自傳《心若菩提》,原名是《臨深履薄》,原名本意是作為企業家,創業過程需要時時小心,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2009年5月,曹德旺從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中脫穎而出,榮膺“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成為該獎設立以來的首個華人得主。當時的評選會主席是這樣評價的——他的成就遠遠超過汽車玻璃領域,福耀集團真正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在海外的發展。


      《心若菩提》一書中第一張大圖就是曹德旺領這個獎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所拍。這張圖片中,曹德旺把中國國旗的一角舉得高高的,高于自己的額頭,高于右手緊握的獎杯。將國旗展開的舒展動作展現出曹德旺心底迸發出的自豪感,正如他領獎時所述,“這個獎不僅僅是個人的,也是福耀1萬名員工和中國的。”


      這次專訪,曹德旺總結了一句話,“作為企業家必須有國家觀念,企業家要做的就是讓國家利益最大化”,這是讓很多創業者、企業管理人士都難以做到更難以堅持的事。


      對于中國制造企業的未來,曹德旺并未過多闡述,他只說了四個字——實事求是。


      “我們是在粗造,不是制造。真正的制造是應用技術,比如想要造飛機,要能造發動機,而造發動機的機床是最關鍵的。”曹德旺說,“我們要對中國制造業的現狀有正確的認識,我們相比國外先進制造業少了100年的積累,制造業的成功少不了時間的沉淀。我們更要謙虛一點,為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做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我們都在倡導“品牌向上”。對于品牌,曹德旺也有著更深刻理解。


      曹德旺表示,“品牌”兩個字,關鍵在“品”,有品才有內涵,品有“四品”。


      第一品是人品的品。要想創品牌,首先要有人品。品是道與德的結合,即敬天愛人。敬天是遵紀守法、遵章納稅,遵守功德,愛人是愛天下人、敬天下人。


      第二品是產品的品。要想企業能夠出名,產品必須適銷對路,無論做什么產品都要明確服務對象是誰,研究特定人群需求,做客戶喜歡的東西。


      第三品是品質的品。品質有保證、要穩定。品質需要管理來保證它的質量,企業管理需要真正對生產、對質量非常內行,修得爐火純青。


      第四品是品位的品。品位有檔次、有文化,當我們全面做到了敬天愛人,做到了凡事考慮社會需要,受到社會尊重,品位就出了,品牌就有了。


      以下片段根據曹德旺口述以及《心若菩提》一書摘錄整理


      玩轉水表玻璃


      我有早起的習慣。少年時期隨父做水果生意落下的。每天十一二點睡,凌晨四五點起,一直是這樣,也習慣了。


      1946年,我出生于上海,第二年因世事動蕩便隨父母舉家搬遷,返回了福建省福清高山,9歲取名德旺并入學,又歷經輟學、放牛。


      父親曹河仁年輕時在日本的學徒生活成為我經商的啟蒙故事,后來隨父賣煙絲的經歷也讓我得到了歷練。母親陳惠珍的一句“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在福耀成立之前,也就是改革開放的最初近10年間,我的精力都放在了生產水表玻璃的高山異形玻璃廠上,但并非都順風順水。


      從1976年聯合他人創建玻璃廠,到解決成品率低的技術難題、原材料不足的指標問題,到后來身試改革、聯合承包、探路合資,乃至挑戰權威,擺平水表玻璃行業“雙標準”的阻礙,這一路走來才讓我深刻感悟“仁義禮智信”的真諦,我也一直把企業利益放在最前面。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每年220萬只水表玻璃,我們高山廠占了200萬只,占中國總量的90%。


      實現進口替代


      1984年6月,我到南平出差,借了部豐田海獅面包車,路途中買了根竹質拐杖,打算送給母親。


      我把拐杖當扁擔,挑著其他東西就上車,駕駛員卻被我的行為嚇得臉都綠了,他急忙說:“老曹,你小心點,車玻璃你可別給我碰了,你賠不起。”


      我楞了,一塊玻璃而已,我就是做玻璃的,賠不起?


      “真的很貴,老曹,一片幾千塊!”駕駛員說。


      后來,我做了市場調查,當時的一輛進口車,換塊前擋玻璃要6000元,著急的話還得加不少錢。太離譜了,那時候的幾千塊可以相當于現在的幾十萬了。


      憤怒之余,我也陷入了思考。我要為中國做出自己的汽車玻璃,讓所有的中國人都能用得上,用得開心、用得安心。


      我通過上海耀華公司購買圖紙,通過國內采購界的朋友建設專用生產線,用8個月時間就造出了第一塊汽車玻璃,并通過安全檢測,完成了他人幾年都難以完成的事情。


      到1986年,高山廠產值596萬,獲稅利101萬,汽車玻璃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實現替代進口(配件維修市場),被當時的中汽公司定為全國進口汽車修配定點供應單位。


      擴產合資迎上市


      “一生勤奮好學,練就十八般武藝,今日潮來忙解纜,東西南北任君行”——1987年,我創立福耀之初,在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求得一簽,大意是隨心所欲、大展身手。


      這一年,我為了擴大企業規模,關停高山廠,移師宏路鎮(同處福清市管轄),建立中外合資企業福建耀華玻璃工業有限公司,引進了芬蘭HTBS鋼化爐,一年即可賺2000多萬。


      1991年,福耀成為福建省最早試行股份制上市的企業。我非常支持省政府的試點工作,當時省領導提出來之后,我的回應是“福耀本來就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政府需要就拿去試試吧”。至1993年6月10日,福耀上市首日收盤價達到40.05元,創下福建省首批上市公司股票的天價。


      那幾年的發展,國家汽車產業政策(主要指零部件國產化率的相關要求)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中汽公司的入股推動了福耀的產業化發展,從而也獲得了一汽、廣汽相關合資企業的業務。


      沒有他們的幫助,就不會有今天的福耀。


      開啟國際配套先河


      福耀被國際市場熟知,其中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是2004年福耀打贏了與美國PPG等同行業公司進行的“反傾銷”官司。另一個關鍵正是與PPG的合作。


      反傾銷案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如果想獲得當時世界八大汽車廠汽車玻璃供應商的認證,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原片)生產線。2004年,日本浮法玻璃企業試圖通過技術手段(遮擋紫外線技術)壟斷這個市場,讓我更堅定了這一信念,而PPG是擁有遮擋紫外線玻璃生產技術的企業,引進PPG的技術成為必然。


      就這樣,我與PPG一邊打官司,一邊商談引進新技術的事兒。比較意外的是,首次洽談,PPG就對我的到來擺出巨大的接待陣容,并沒有因打官司而拒我于門外。以和為貴、以信為本,我與PPG經過多次相互調研最終達成了合作——福耀購買PPG浮法玻璃生產設備,PPG向福耀轉讓浮法玻璃技術。2004年,我們已經開始快馬加鞭地建設浮法玻璃工廠。


      2005年,我與奧迪采購外飾件總監Hell Karlheinz在福州簽訂全球配套協議。自此,福耀融入奧迪全球采購網絡,進入全球高端汽車品牌市場。與奧迪的合作,開啟了中國自主零部件企業國際配套的先河。


      2006年,福耀順利獲得全球八大汽車企業汽車玻璃供應商認證。像奧迪、大眾、豐田這樣的國際客戶,對我們的質量提升、管理提升提供了很多支持。那一段時間真的非常艱苦,福耀也在那一段時間實現了一次飛躍。


      國際化是當今制造企業的終極目標。從1987年到1995年,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真正搞懂怎么做好汽車玻璃,也就是在那之后福耀才真正走向了國際。多年來,我們堅持市場多元化、產品專業化,走國際化發展之路。在福耀位于美國俄亥俄州的工廠,工人數量達到2000余人,當地人以進入福耀工作為榮。


      今天的福耀繼續立足汽車產業搞創新,圍繞汽車玻璃發展相關附件業務,拓展“一片玻璃”的邊界,加強對玻璃集成趨勢的研究。我們要將福耀打造成一個代表行業典范的國際品牌,使福耀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杜應流:制造業應提高競爭力向中高端邁進

      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的重要作用將越來越顯現,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則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向中高端邁進的必由之路。
      2017-03-22
    • 杜應流:用創新驅動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

      “去產能”依舊是2017年全國兩會熱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扎實有效去產能。而且將更加注重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嚴格執行,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2017-05-10
    • 中車集團劉化龍:振興中國高端制造的核心是品質

      中國中車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高鐵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的體會是振興高端制造,提升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最核心的兩個字是品質。
      2017-05-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