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全球領先業績 潘剛如何成就伊利奇跡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24





      近日,伊利發布了2017年三季度財報,營收和凈利呈現雙位數增長。目前,伊利市值突破了1800億,穩居國內行業領先。伊利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更是位居全球乳業領先。在全球同行業企業頻頻爆出虧損的背景下,為何伊利能夠一枝獨秀逆勢增長?在產業鏈長且復雜、風險挑戰巨大的乳制品行業,為何伊利能夠一騎絕塵創造出驕人業績?有管理專家曾就此評論稱,作為企業的靈魂,企業家是帶領企業創造奇跡的最大法寶,對于伊利來說同樣如此,伊利奇跡離不開董事長潘剛的智慧與才干。
    pangang
    內蒙古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
     
      成功沒有捷徑 付出才有回報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成功企業家的就餐照、日程表成為網絡上熱議的焦點話題,而事實上,絕大多數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的工作、生活狀態,都大同小異,潘剛更是如此。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說過,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經營訣竅。在他提出的“六項精進”中,第一項就是“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面對長且復雜的產業鏈,面對遍布全國乃至全球的工廠、牧場、市場,面對采購、生產、物流、銷售等眾多環節,潘剛幾乎沒有個人時間,隨時隨地處理工作是他的正常狀態:每年的中秋、春節等節假日,他都和一線基層員工一起度過;在伊利的各個牧場、生產線上,常常能看到潘剛的身影;即便已經是全球乳業八強企業的掌門人,潘剛依舊積極參加行業內外各類會議和活動,保持學習狀態,跟上時代步伐。
     
      正是在潘剛這樣忘我付出和腳踏實地不斷拼搏的帶動下,短短20年,伊利就從內蒙古走向了中國、走向了世界,近幾年更是連續位居全球乳業八強、蟬聯亞洲乳業領先。
     
      對潘剛來說,眼下的成功還遠非停頓的理由。近期在伊利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潘剛語重心長對下屬說,我們作為一個地方企業憑什么能從呼和浩特走向全國乃至世界?正是因為從領導到員工,大家用高度的責任心和超強的執行力鑄就了伊利精神,形成了“卓越、擔當、創新、共贏”的伊利核心價值觀,在這樣的企業文化的引領下,我們比別人付出的更多,比別人更努力,才抓住了更多的機會,才比別的企業取得了更多的成績。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深刻、清醒地認識。
     
      潘剛用身體力行的方式貫徹他的信念。由于伊利的市場遍布各地,潘剛一天之內要趕赴好幾個城市,為了節約時間,他的午餐和晚餐就在車里解決;對于伊利的高管來說,半夜收到潘總的工作郵件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深夜一兩點時,潘剛還在工作……
     
      支撐潘剛前行的是他的使命感。作為伊利的掌舵人,他不僅要帶領企業持續發展,還要帶動千千萬萬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員工一起成長,潘剛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也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心血和汗水。潘剛總結道:“任何一個人、一個企業沒有付出是不可能有回報的。伊利過去的經歷充分證明了成功沒有捷徑!沒有踏踏實實的工作和努力,不可能成功。”
     
      既要著眼長遠 也要重視細節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確的人。企業家,就是做正確事情的人。”面對紛繁復雜、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做正確事情”的企業家?我們或許可以從潘剛的這段話中獲得一些啟示——“我的左眼是‘望遠鏡’,右眼是‘顯微鏡’。作為管理者,既要著眼長遠,明確戰略方向,也要重視細節,做好精確管理。”
     
      回溯伊利過往歷程,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伊利往往在最關鍵時刻的做出最成功的戰略抉擇,而這背后,就是潘剛所說的“望遠鏡”。
     
      在二十年前的中國乳業市場,幾乎所有乳企都在經營當地市場。但潘剛并不這樣認為。他敏銳地意識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乳制品消費必將迎來一個快速增長的“黃金期”。因此,潘剛做出了一個決定——大膽加快布局全國市場,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產業結構,并從2000年開始大力發展超高溫滅菌奶。2000年以前,伊利液態奶的年收入只有6000萬,在潘剛的帶領下,2000年伊利液態奶業務就實現5億的收入,2001年達到12億,2002年達到24億,2003年達到46億,到了2005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已經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率先突破百億元的中國乳品企業。事實證明,潘剛這一充滿前瞻性的重要決定,讓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上的消費者都能喝得上、喝得起、買得到牛奶,從根本上改變了國人的飲奶習慣,更帶動實現了伊利乃至中國乳業的發展與騰飛。
     
      放眼伊利發展史,潘剛的步伐似乎總是快人一步,其戰略決策似乎總出人意料卻又收效顯著:
     
      2000年,潘剛就要求各個部門對標國際領先企業,選擇業內排在全球前三的供應商、服務商進行合作,例如率先引入了波士頓、麥肯錫、羅蘭貝格等全球一流戰略咨詢公司,幫助伊利進行組織體系變革,確立了事業部制的組織架構,此舉也開創了國內乳制品企業實行事業部制的先河;
     
      2005年,潘剛清晰地看到奧運的潛力和價值,力排眾議、克服重重困難牽手北京奧運會,成為符合奧運標準、為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
     
      2010年,潘剛帶領伊利當仁不讓地成為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服務的乳制品企業;
     
      2011年,潘剛看到了國際化帶來的巨大機遇,加速推動伊利布局全球的步伐,在新西蘭投資建設了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聯手瓦赫寧根大學打造了高端海外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與瑞士通用公證行、英國勞氏和英國天祥等全球質量認證三巨頭達成戰略合作,這一系列舉措讓伊利的“全球織網”戰略迅速推進,成為業界典范。
     
      如果是潘剛用“望遠鏡”為伊利領航,那么他的“顯微鏡”則讓伊利有了不竭動力。
     
      再好的戰略,沒有精確的管理和高效的執行都是空談。渠道建設對伊利這樣的快速消費品企業至關重要。如何讓伊利產品深入到每一個消費者的生活中?這是潘剛最關注的事。為此,他每年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到市場走訪調研,就是為了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市場與渠道。
     
      據伊利一位高管介紹,潘剛的出差行程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一次參加商務洽談時,從早到晚一整天的密集談判已經非常辛苦,結束后當人員準備趕赴機場時,卻找不到潘剛了。后來經過與其秘書的緊急聯絡,才在附近的一家超市找到潘剛,當時他正在認真地做市場調研,希望利用登機前的一點時間多看看當地市場情況。
     
      在潘剛的親身垂范下,伊利渠道建設堪稱業界標桿:500多萬個線下銷售網點遍布全國,甚至深入到三四線城市乃至更基層的地方。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伊利同樣在電商渠道取得了成功。今年上半年,伊利天貓旗艦店同期增速超過300%,在京東超市牛奶品類銷售額持續領先。權威數據統計顯示,每天,有1億多份伊利產品到達全國消費者的手中,每年,有超過11億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伊利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在渠道方面的精耕細作,潘剛推行的“精確管理”還體現在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確立“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要求每個伊利人都要視品質如生命,還是建立和完善業務流程、日常管理、產品質量追溯等方面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精確管理”的理念和實踐持續助力伊利的健康發展。
     
      一個偉大的企業,背后必然有一位不平凡的領導者。“登高莫問頂,途中耳目新”是潘剛最喜歡的一句座右銘。當伊利從一家內蒙古企業成長為全球乳業巨頭之時,人們逐漸讀懂了那句座右銘的含義——永不停歇的自我超越。
     
      伊利的企業愿景是“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潘剛說,他的個人夢想是“讓世界共享健康”。相信在國家建設人民美好生活、實現“全民健康”的偉大征程中,潘剛帶領伊利必將不斷超越自我,開創更輝煌和美好的未來。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