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永濟到豐喜、陽煤,自運城到太原,從山西到新疆,他引領企業由小到大、由弱漸強。企業已擁有3座現代化化機制造基地,投資規模、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作為國之重器——晉華爐3.0的主要研發者之一,自2001年至今,他帶領技術團隊與清華大學聯合攻關,先后研發出三代晉華爐。以晉華爐3.0為核心,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產品幾乎涵蓋所有煤化工領域,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東南亞。他為中國煤化工行業貢獻了多個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
他就是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民。
35年夯實化機基礎
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陽煤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前身是1966年建廠的原山西省化工廳直屬企業——山西化工機械廠。歷經50多年的發展,公司現已成為集研發、設計、制造、安裝、檢修、維護服務于一體的大型化工機械裝備制造集團,注冊資金8.53億元,總資產57.8億元,員工2100余人。公司下設山西太原、永濟、新疆阜康三個化機制造基地,擁有海豐鋁業、怡建幕墻兩個鋁型材加工企業,擁有營銷公司、貿易公司兩個經營性公司,以及一個化工建設安裝公司、一家化工設計院、一個省級重點理化實驗室和一個院士工作站,是山西省創新型企業,兩化融合示范企業。近年來,公司還被評為中國化工裝備科技創新企業、中國非標壓力容器制造企業20強和中國化工換熱設備10強,位列中國化工制造業50強企業第5位,中國化肥設備制造企業100強第1位,投資規模和生產能力位居全國第一。
這樣輝煌的成就,與李廣民的努力分不開。
1982年,作為公司歷史上第一名專業對口的本科生,李廣民被分配到山西化工機械廠。35年來,他與化機行業始終不離不棄、結伴而行。
1996年,年僅35歲的他受命于危難之際,挑起公司大梁。在帶領山西化機人創業和發展過程中,他舍小家為大家,初心不改、砥礪前行,帶領著公司自永濟入豐喜、進陽煤,從運城、到太原、駐新疆。
2001年至今,他帶領公司技術團隊與清華大學岳光溪院士團隊聯合研發出三代晉華爐,對我國煤氣化技術領先世界居功至偉,始終引領我國水煤漿氣化發展方向。如今,以國之重器“晉華爐”為核心的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產品涵蓋所有煤化工領域的高、中、低壓靜止設備,暢銷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東南亞地區,為我國和世界煤化工事業發展建功立業。
目前,三座現代化化機制造基地巍立蒼穹。公司主導產品為煤氣化、煤制天然氣、煤制合成油、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耐高壓、耐高溫、耐腐蝕、絕熱深冷的特種壓力容器,年化工裝備制造能力15萬噸。在晉華爐等核心產品的帶動下,公司連續18年盈利,累計實現利潤17.11億元。
李廣民認為,企業之所以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最主要的經驗就是創新、發展、合作、包容、共享。
創新是核心。在陽煤化機,創新是引領公司不斷前行的核心力量。公司從一個修造廠,發展成裝備制造廠,再發展成目前全國投資規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強的裝備制造基地,每一步都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從材料來說,以前只能做碳鋼設備,現在能做鉻鉬鋼設備;以前只能做普通不銹鋼,現在能做超低碳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從壓力等級上講,以前只能做16千克以下的的一二類壓力容器,現在可以做1000千克的超高壓容器;就結構而言,以前只能制造化工設備的邊緣部件,現在逐步向核心設備、高端設備邁進;以前只能做單層的壓力容器、換熱器、塔器,現在可以做氣化爐、變換爐、多層整體包扎容器、鍋爐等產品;以前只能干制造,現在可以安裝、維保。公司主導產品也從低壓單體,創新發展到現代煤化工所需的單元成套承壓設備,生產能力和裝備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展是第一要務。歷經多年發展,公司從山西永濟化工機械修造廠發展成為山西化工機械廠;到了1999年,進入山西豐喜化工設備有限公司;2008年,成為山西陽煤豐喜化工設備有限公司;2012年,發展成為山西陽煤化工機械有限公司;2013年,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目前,陽煤化機集團擁有冷熱加工設備2158臺,檢測設備156臺套,擁有領先全國的產品研發創新能力。多年來,他們先后參與省內外300多次重大項目的設備設計,涉及氣化、變換、凈化、合成、分離五個環節的核心設備,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53項。
開放合作如虎添翼。在公司發展歷程中,他們廣泛與一流企業進行合作。先期與豐喜的合作,使企業有了穩固的生存市場。2006年3月,公司5萬噸/年化工裝備擴能提質技術改造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07年9月全面投產;2009年3月,二期2萬平方米的五連跨車間破土動工,8月份竣工投產。隨后,陽煤豐喜給陽煤化機注入8億元資本金。2011年8月,太原化機破土動工,2013年6月投入生產,并取得了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的好成績。2014年4月,新疆金陽煤化機公司破土動工,目前已建成投產,陽煤化機集團邁開了布局全國的第一步。
和關聯行業前十名打交道,使公司能在新的平臺上與高手縱橫馳騁。與豐喜和陽煤的戰略合作,是陽煤化機近20年來最得意的神來之筆,也是最寶貴的財富;與清華大學深度合作,晉華爐業績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與中國化工報戰略合作,推動晉華爐品牌推廣;與惠生、天辰、賽鼎、華陸、五環等工程公司緊密合作,鞏固了非標業務市場;與揚州萬福合作,新疆化機開張營業;與陽煤豐喜合作,延伸了三聚氰胺設備制作;與太鋼、久泰、舞鋼等合作,擴大了朋友圈。
包容是成功的保障。在李廣民看來,包容就是員工特別是營銷人員、技術人員都要成為雜家,這樣才能在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時代捕捉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所用。包容,就是能海納百川,就是要相信高手在民間,能把干部員工和供應商、客戶等命運共同體的涓涓細流匯集在化機這個大海之中。包容,既要容忍別人的缺點,又要學習別人的優點。包容就是理解,就是給對方機會,給自己生存、成長的空間。正是因為這種包容精神,50年來,陽煤化機有胸襟、善團結、能共事,做到包羅萬象、海納百川、容人達己,一路過關斬將、凱歌高奏。
共享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擔當。共享發展成果,達到企業各利益攸關方的動態平衡,是企業得以永續發展的源泉。李廣民談到,與員工共享發展成果,員工就可以與企業同甘苦共患難;與供應商共享發展成果,供應商就能與企業建立長期友好關系;與客戶共享優質、安全、高效、超值的產品,客戶就會自然、自動地選擇企業。所以,企業只有最廣泛地惠及員工、供應商、客戶、股東,才能得到各方義無反顧的支持,百年夢想才能實現。
15年鑄就國之重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岳光溪說:“現在看晉華爐3.0成果很好,好象很容易就造出來了。實際上,我們推出三代氣化爐,用了15年時間,以問題為導向,一個一個解決。5年一代,每一代都要解決不少問題。”
2001年,清華大學和陽煤豐喜、陽煤化機合作開發第一代晉華爐(水煤漿+耐火磚+激冷流程),2006年在陽煤豐喜公司一次開車成功,當時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晉華爐1.0。
2008年,清華大學和陽煤豐喜、陽煤化機合作開發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二代水煤漿水冷壁晉華爐(水煤漿+膜式水冷壁+激冷流程),2011年8月一次開車成功,解決了高灰熔點煤氣化難的問題。這是晉華爐2.0。
晉華爐3.0技術由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北京清創晉華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和陽煤豐喜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
三代晉華爐的開發,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6月當我講了晉華爐3.0的意義時,李廣民董事長只講了一句話——岳老師說可以上,我們就上!而且只用了10個月時間就一次開車成功,并實現長周期穩定連續運行。李董的超人膽識和對科研人員的信任,讓我們感動!”岳光溪院士回憶說。
李廣民回憶起當年,也非常感慨:“當時我已任陽煤豐喜執行董事。豐喜非常困難,原料煤價格高,最終產品市場疲弱。晉華爐實施改造,成功了兩年可回收成本,不成功企業就雪上加霜,我就成了豐喜的罪人。但考慮到我們和岳光溪院士、張建勝教授在一二代晉華爐上的成功合作,就定下來了。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決策非常正確!”
晉華爐3.0的水冷壁及輻射廢鍋設計,充分吸收和采用鍋爐行業成熟的水冷壁技術,結構特點鮮明,其氣化室水冷壁采用優化設計的垂直懸掛膜式壁結構;熱能回收采用垂直管結構輻射式廢鍋,水系統設計為本質安全的自然循環;工藝燒嘴采用特殊結構的點火和運行組合燒嘴,點火、投料程序一體化;取消激冷環,簡化激冷流程。
整套裝置于2015年6月份開始設計建設,2016年4月1日一次投料成功,并實現連續穩定運行。該氣化爐每小時可以副產蒸汽30噸,年可創造效益3000萬元以上。其特點是一爐變兩爐,一爐四聯供,從氣化爐生產合成氣,再聯產高壓蒸汽,每千立方米合成氣可副產高壓蒸汽0.6~0.8噸,噸合成氨可副產1.6~1.8噸高壓蒸汽。蒸汽可以發電,還可供熱,可使煤化工成本降低10%以上。
據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張建勝介紹,晉華爐3.0采用水煤漿進料,氣化爐上部為氣化室,采用膜式水冷壁結構,氣化室溫度高達1600℃。氣化室高溫煤氣進入廢鍋段回收熱量,副產高壓蒸汽,既解決了高灰熔點煤的氣化難題,又解決了氣化爐溫度提高能耗高的難題。作為目前煤種適應性較寬的領先世界的煤氣化技術,晉華爐3.0的研發,實現了煤氣化技術裝備領域的重大突破。
岳光溪院士指出,晉華爐3.0首次將“水煤漿+膜式水冷壁+輻射式蒸汽發生器”進行組合,成功實現工業化;首次將水煤漿+耐火磚+激冷流程通過改造直接升級為更高效、可靠的聯產爐(水煤漿+膜式水冷壁+輻射式蒸汽發生器+激冷流程),開創了新型煤氣化技術改造的先河。
2016年4月19日,山西南耀集團率先簽單晉華爐3.0;2016年5月10日,河南金大地公司也拋來橄欖枝;2017年10月13日,新疆天業集團再選4臺晉華爐。截至目前,晉華爐3.0已簽訂23臺套合同。
2017年11月14日,晉華爐3.0通過石化聯合會組織的連續穩定現場考核。氣化爐各項技術指標達到或優于設計,實現了化工、電力、燃氣、供熱一條龍綜合應用。
專家組認為,該裝置系世界首套水煤漿水冷壁直連輻射廢鍋的氣化工業裝置,輻射廢鍋副產的高品質蒸汽可以作為工藝和動力用汽,灰水循環量大幅度減少,節能降耗和環保綜合性能優異。
考核組組長、中國天辰工程公司原副院長孫正泰表示,一爐多供、多聯產是我國煤化工行業的工程化目標之一,晉華爐3.0做到了,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該爐不僅可以提供化工合成氣,還可以提供工藝、動力用的高壓、高品質蒸汽,為煤炭清潔、綠色、生態、高效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
2017年12月25日,晉華爐3.0通過石化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鑒定組組長謝克昌院士代表鑒定委員會宣布,水煤漿水冷壁廢鍋氣化爐技術具有顯著的創新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提高系統熱效率的同時,可以增強煤種適應性,節能環保、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綜合性能高,總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到目前,晉華爐已贏得多方認可。神華、中煤、惠生工程、華魯恒升、湖北三寧等116家業內企業到廠參觀考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山西省地方領導給予高度關注;傅向升、顧宗勤、榮世立等業內專家蒞臨企業;倪維斗、金涌、邱勇等院士點贊;韓國、朝鮮、南非等國客人紛至沓來……
李廣民說:“我干了一輩子,就干成晉華爐這一件事。晉華爐一下子使我們陽煤化機從國內二流企業躋身一流,實現了從上門求人到顧客盈門的徹底轉變。”而今,晉華爐已是陽煤化機、陽煤化工、陽煤集團創新驅動的名片,正向著山西名片和中國名片進發。
百年化機圓夢新時代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踏上了建設百年新化機的新征程!”李廣民說,東風浩蕩滿眼春,百年化機催人急。今后50年,陽煤化機將著眼當前,放眼未來。
2018年,陽煤化機將發揚工匠精神,從煤質分析做到設計、研發,到制造、安裝,再到售后、培訓全產業鏈條,加快晉華爐系列化、標準化、大型化、成套化、信息化、智能化開發,錘煉精品,實現合成氣、蒸汽、發電、供熱等多聯產。他們計劃建成單爐日投煤量2000噸級的晉華爐4.0氣化示范裝置,形成國際領先的超大規模水煤漿氣化成套技術,為我國現代大型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公司未來將分三步走。第一是智能化制造,第二是系列化、成套化菜單式供給,第三是提供大數據遠程監控和服務。他們將針對新疆、內蒙古、河南、山西等各地的煤種特點,以及企業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優化晉華爐3.0,推進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實現全國首家氣化爐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率先在全國建立晉華爐所有客戶運行、試用、維護等遠程網絡控制、檢測和保養系統,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菜單式、增值化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并實現晉華爐的系列化、成套化。系列化即日投煤量從500噸做到3000噸;成套化就是將壓力從24千克提高到87千克,進而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全套裝備制造。
此外,公司將投資建設氣化島,賣合成氣,實現煤價氣價聯動,致力于陽煤煤化工“氣化、催化、自動化”戰略的實施,助力陽煤集團在煤制化肥、甲醇、乙二醇等三個領域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
在公司發展戰略和方向上,李廣民力主推動跨界發展,即與化工園區、發電企業以及城市供熱、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造氣等領域聯合發展,開拓新的合作空間。
李廣民的夢想,就是把晉華爐等所有產品打造成不朽的精品,為中國由化工大國躋身化工強國貢獻更多、更好、更優的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他說,陽煤化機將按照“夯實基礎、強化管控、提質降本、創新增效”的指導方針,朝著百年化機的偉大夢想奮勇前進。(記者 閆俊榮)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