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發源地。生長在這片土地上,他決心開創一番宏偉的事業。成功后,他深有體會地說:"學的是藝,窨的是茶。人生如茶,苦中有甜。"
“30年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花農;30年后,我成為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大師。這得感謝黨的好政策,幫助我實現人生創業的夢想!”說起自己創業的經歷,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茉莉花茶藝大師林洪壽情不自禁地道出了這番肺腑之言。那么,林洪壽為了做好福州茉莉花茶,是如何堅持不懈地艱苦創業呢?
花田種花成花農
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發源地。林洪壽的家鄉倉山區城門鎮一帶則是福州市種植茉莉花的重要基地,被稱為“瓊花玉島”。或許年幼受花香的熏陶,林洪壽從小對福州茉莉花懷著一種特別深厚的情感。在林洪壽的成長過程中,茉莉花是他的心中最美、最漂亮的一朵花。
1978年,林洪壽的家里分到了幾畝地,便開辟花園,種植茉莉花。當時,年僅18歲的林洪壽在老花農的傳、幫、帶下,開始在田間地頭學習種花,干著各種花園農活。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學到了不少管理花園的知識和經驗。
“茉莉花是典型的氣質花,每年5月至10月間是盛開期。然而,并不是這個時期開的所有花都可以用。因此,必須有所選擇,一般以花蕾成熟、含苞欲放、潔白飽滿的花蕾為最佳。而那些未成熟的青蕾或已開過的花,因其芳油尚未完全形成或已揮發,則不宜采摘。制作高端的茉莉花茶,需要選擇七八月三伏天盛開的茉莉花,天氣越熱,花開得越大越香。所以,采摘茉莉花時,應考慮采花的氣候條件。晴天高溫時花香持久,品質優良。而陰雨天開的花香氣泛淡,品質較差。所以在晴天下午采摘最為理想。”林洪壽向筆者娓娓道來。
林洪壽停了會兒又說開了:“當時市面一斤茉莉花收購價只有五六毛,而我種的花因為管理好,開得又大又香,每斤比別人多賣二毛多。隨著花的質量提高,家里增加不少收入。不久,我又投資數萬元,把花園面積擴大到五六十畝。”
通過種花、采花,培養了林洪壽吃苦耐勞的精神,使他學到不少管理知識,也為他搞茉莉花基地建設打下了良好的管理基礎。
茶廠學藝成大師
1985年,林洪壽到其姐夫辦的茶葉加工廠打工,一直做到車間主任。由于他自幼聰明,生性好學,刻苦磨煉,基本上掌握了福州茉莉花茶的一套傳統窨制技術,成為倉山區遠近聞名的制茶能手。2014年10月,林洪壽被授予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稱號,2016年10月又榮獲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大師稱號。
回憶這段學藝經歷,林洪壽深有體會地總結道:“學的是藝,窨的是茶。人生如茶,苦中有甜。”
“制作茉莉花茶的工藝包括茶胚處理、鮮花護養、茶花拌和、堆花等11道窨制程序,110多個小工序,功夫精細,步驟繁瑣。每道工序都有溫度、濕度、水分、時間等嚴格標準,否則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今年52歲的林洪壽說起茶藝頭頭是道。
他還向筆者演示其所學的福州茉莉花茶的一套傳統窨制技藝——“平、抖、蹚、拜、烘、窨、提、裝”。只見茉莉鮮花與綠茶坯在林洪壽手中抖動、滾翻、和合,每個步驟都顯示出林洪壽嫻熟的技藝。
林洪壽告訴筆者,茉莉花茶是加工類茶品,窨制技術等級要求比較高。必須抓住鮮花吐香、茶葉吸香、復火保香三個重要環節,窨制過程要掌握“干、涼、勻、快”的獨特技術要領。再者,制茶勞動強度大,有時連續工作時間長達十七八個小時。
“雖然制茶勞累,但能讓消費者喝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健康茶、放心茶,我感到十分欣慰,這也是我們制茶人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林洪壽如是說。
打造基地創品牌
1988年春,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閩江兩岸的群山。面對著這片熟悉的土地和茉莉花園,在黨的富民政策引導下,林洪壽自籌資金20多萬元,開辦了城門鎮鼎耀茶葉加工廠。
企業開辦初期,由于人員、設備和資金的不足,林洪壽只得以收購綠茶為主。他白天翻山越嶺,走村串戶,一斤一斤地收購茶葉;晚上回來,還要與工人們一起加班用手工制作花茶,再把成品拿到市場銷售。一年下來,生意不算大,但也掙了不少錢。
不久,細心的林洪壽發現,由于沒有自己的茶葉基地,茶葉品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他想,企業要長遠發展,就必須擁有自己的茶葉基地,這一方面能保證茶葉的品質,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能為茶廠生產提供充足的綠茶原料,提升茶品等級指數。
說來也巧,不久,林洪壽的一名朋友給他穿針引線當“紅娘”,介紹他到本省的福鼎市白琳鎮承包了2000多畝茶山。林洪壽如獲至寶,非常高興,采取“企業+茶山+農戶+加工”的創業模式,把茶山按面積劃分,承包給當地200多戶農戶開展生產。他推行統一技術、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收購管理模式,讓茶農經營茶山。這樣一來,茶農的投入減少了,收入都增加了,積極性更高了。作為企業來說,茶葉品質上去了,銷路也更順暢,真正形成一個自產、自制、銷的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目前,企業在山西、陜西等省的20多個城市設有銷售網點,年銷售花茶100多噸,年實現營業額5000萬多元,上繳國家稅金100多萬元。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林洪壽于2010年把茶葉加工廠改名為福州鼎壽茶業公司,把茉莉花種植基地面積擴大到200畝,綠茶面積擴大到7000畝。如今,鼎壽公司擁有一萬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和5條現代化茶葉生產線,年加工生產能力達200噸。
2011年以來,公司建設的茉莉花和綠茶兩個基地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定達到綠色食品A級標準。2010年以來,公司十幾次榮獲國家級、省市級金獎。2013年以來,在歷屆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賽中,鼎壽牌茉莉花茶系列產品多次榮獲“茶王”稱號和金獎以及福建省名牌農產品金獎。2015年11月,鼎壽茉莉茶王在第13屆中國農交會上斬獲金獎。
面對未來,林洪壽滿懷信心地說:“做好茉莉花茶,是我們這一代福州人的追求。我這一輩子是離不開福州茉莉花茶了。今后,我要做的事情雖然很多,但是我會堅定地沿著把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做大做強這條路子一直走下去!”(陳其彬 張建勝)
轉自:中國工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