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上,中央再次強調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表示,娃哈哈將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如既往地扎根實業,為國家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立足主業深挖行業潛力
作為食品行業領軍企業,娃哈哈始終立足主業發展,深挖飲料行業的創新潛力,利用中醫食療傳統理論和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力求向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創新型產品,把飲料產品從“安全”向“健康”方向發展,以實際行動落實“健康中國”戰略。
在最新建成投產的智能化菌種車間中,娃哈哈集團已成功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益生菌菌種十余種,同時建立了擁有近3000株菌株的菌種資源庫,有望打破國內乳品企業使用“洋菌種”的格局。
產業拓展進軍高新技術產業
在立足主業的同時,娃哈哈不斷尋求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積極響應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的號召,堅定地向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領域進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娃哈哈”注入新的內涵。近年來,娃哈哈一直在致力于飲料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以及機電裝備、機器人本體與核心部件的研發制造工作,并自主開發了碼垛機器人、節能電機等產品,向高端裝備制造業邁出了扎實的第一步。
目前娃哈哈已與以色列海法大學正式簽署了在以色列共建“海法大學娃哈哈聯合創新實驗室”的協議,同時還啟動了與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腫瘤細胞檢測聯合研究項目。此外,娃哈哈正在積極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無痛注射項目的洽談,在國內正在與上海理工大學相關團隊洽談合作建設上海理工娃哈哈太赫茲醫藥技術聯合研究院,共同推進太赫茲這一新技術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娃哈哈希望通過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的洽談合作,引進一批前沿學科帶頭人,開展高新技術研究。
質量優先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根,優越的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娃哈哈集團掌門人宗慶后眼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大程度上即是對質量的需要。為了保證質量,娃哈哈在集團內部建立起了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管理網絡,明確了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首負責任。為了加快高新質量檢測技術和手段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的運用,集團引進了大量的高精尖端檢測儀器與設備,培養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質量檢測人員,建立了以“后道監督前道”為基本理念的質量管理鏈和食品安全隱患排查與風險監測制度,構建了食品安全預防控系統,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了智能化生產與監管,有力保障了產品的質量管控“正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讓消費者“安心選用、安全享用”。
此外,娃哈哈還擁有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分析中心,中心引進了大量的國際一流分析儀器,為科研檢測提供了技術保證。截止目前,娃哈哈研究院分析中心共有318項食品類檢測指標和方法通過了CNAS認證,基本覆蓋了食品飲料中的各類檢測項目,具備了針對食品各種常規指標和危害因子(如三聚氰胺、塑化劑等)迅速檢測的手段和方法及針對食品中新出現的危害因子快速建立檢測手段和方法的能力,成為國內率先擁有國家級水平檢測實驗室的食品企業之一。
投身公益踐行企業家社會責任
宗慶后指出,弘揚企業家精神,就要牢記“先富帶后富”的社會責任。作為改革開放政策下率先成長起來的企業,娃哈哈持續發展的30年也是踐行扶貧開發、回報社會的30年。
截至2017年底,娃哈哈集團先后在重慶涪陵、四川廣元、湖北紅安、吉林靖宇、吉林延邊、江西吉安等17個省市,投資85億元建立了71家分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642億元、利稅282億元,上交稅金95億元,有力拉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并且帶動了其他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辦廠,成為扶貧開發成功的實踐者和引領者。除產業扶貧外,多年來,娃哈哈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累計公益捐贈近5.5億元,其中對教育事業的資助已逾3億元。從2007年起,娃哈哈先后捐贈635萬元在貧困地區援建22所希望小學、1所對口幫扶小學、100個陽光操場。2011年,公司設立了“娃哈哈·春風助學”專項資金,至今累計專項金額已達7000萬元,幫助20401名困難學生圓了“大學夢”。
多年來,娃哈哈善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先后獲得2008年、2011年“中華慈善獎”,2014年度中國扶貧“突出貢獻獎”,被國務院評為“對口支援三峽工程移民工作先進單位”和“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先進集體”“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連續五屆獲得“中國最受尊敬企業”,榮膺希望工程“25年杰出貢獻獎”等榮譽。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