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華為每年有30億~40億美元用于基礎研究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10





      華為心聲社區近日發布了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在Fellow及部分歐研所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


      任正非表示,我們要加強基礎研究的投資,希望用于基礎研究的費用從每年總研發費用150億~200億美金中劃出更多的一塊來,例如20%~30%,這樣每年就有30億~40億美金作為基礎研究投入。


      “同時,我們希望大幅度增加對大學相關教授和世界標準組織的資助。”任正非稱,我們支持大學教授去做后天的探索與研究;公司做基礎研究的一萬多人主要做明天的“know-how”。“know-how”這個東西需要Fellow看清楚并理解外部科學家的思想理論,以為引領,讓我們的專家、年輕人來做研究。研究是將金錢變成知識,開發是把知識變成金錢。你們做思想領袖、理論領袖,這樣轉換一下工作負擔,讓公司能夠很好地前進。


      如何評價基礎研究的成效呢?任正非認為,評價基礎研究,我們不能采用量化的考核方法。如果你們來給我匯報,我聽懂了,就給你們的考核簽字,我都聽得懂,那還叫科學?其實很多科學家講的是“鬼話”,全世界能聽懂的沒有幾人,誰去考核?古時候講“千里眼”“順風耳”“阿拉伯飛毯”……不都實現了嗎?但這些話放在1000年前,他們肯定被認為是“騙子”。


      因此,我們應從一個很長的時間軸來看科學家講的話,不能計較所有內容是否都具有現實性意義。費馬大定理是用350年證明的,它并沒有對法國經濟起多大貢獻,如果我們這么狹隘地看問題,人類怎么探索前進?“但是我們有個約束,方向要大致在公司前進的主航道上。”任正非強調。


      任正非說,我們可能聽不懂科學家講的話,但是可以開放在網上,讓公司的“二等兵”來學習。這些“二等兵”是博士、碩士、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功實踐人士,怎么知道他們之中沒有人能讀懂你的文章呢?即使現在讀不懂,十年、幾十年后也有可能讀懂。如果他們讀明白了,為什么不可以做“將軍”呢?現在我們的博士招聘不分國別、民族、膚色,只看是否優秀,補充到你們的繼任計劃中去,十年時間他們可能就成長起來了。


      “今天強調你們的科學家作用,是希望大家能在公司主航道的范圍內,更積極大膽地向縱深研究,沒有產業技術的深耕探索和核心控制,怎么會有產品與產業的控制力呢。所以,公司發展到現在,更需要各位發揮科學家的研究與探索作用。”任正非表示,對真正有奇思妙想又可能在主航道上有科學合理成分的人,讓這些新苗不斷成長。我們對未來的探索,要寬容。我們還是要寬容創新、寬容失敗,但華為要求方向要大致對準主航道。


      “科學研究,沒有浪費就不可能有成功。華為公司走到今天,我們在產品研究的成功率應該還沒有超過50%,相當于我們每年有幾十億美金被浪費了,但是培養一大批高級將領成長起來。”任正非強調,我們要寬容失敗,才會有創新,做到雙重寬容:第一,科學家自身對評價要有一些正確的態度,有時候科學家也會受一點委屈,但是請你們自己對組織也寬容一些,只要生活是體面的;第二,我們對科學家的評價也要相對合理,不要過于情感化,對一時的不成功,也要合理的鼓勵,讓你們能接受。我們要肯定你們的貢獻,你們也要寬容公司在一個階段里沒有對你們作出特別的評價。(袁鶴)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華為徐直軍:消費者對4K超高清需求亟待釋放

      日前,中國超高清視頻(4K)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市召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徐直軍出席會議并發表主題演講,徐直軍說:“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4K用戶將超過2億戶,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總和,是日本的13倍,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
      2018-04-24
    • 華為董事長梁華:新技術成為構建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關鍵

      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講話時指出,數字化進入新階段,行業成為數字化主體。在這個新的產業周期中,5G、IoT、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構建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關鍵。
      2018-05-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