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濤是國網山東平原縣供電公司派駐王廟鎮蘇集村的第一書記。
王廟鎮蘇集村,全村78戶,304口人,649畝耕地,種植作物相對單一,以玉米、小麥為主。地處偏遠村落,幾年前交通不便,農作物沒有水利條件灌溉,村集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土地流轉承包租地費,屬于省定貧困村。
急群眾所急、疫情過后緊抓春耕春灌
“張書記,春雨貴如油啊,今年春旱,麥子豐收就靠我們的井井通了,地頭上的電能用嗎?”4月15日,村民李五好大聲問道。
“老李頭,你就放心大膽的用吧,我們早已經對36眼井井通線路全部檢查過了,隨時合閘上水”張書記滿懷激情看著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綠油油的麥田,滿懷信心笑著說。
作為供電公司一員,當然不會忘了本職工作。自2月20日起,張明濤組織本鎮供電所6名員工對田間地頭所有灌溉線路和灌溉變壓器進行“拉網式”排查,從每一眼井的用電線路中每一個線夾每一個空開到剩余電流保護器按照標準細致檢查,詳細檢查機井通電所有設備,消除用電安全隱患。再到反復試送電提水,并制定了詳細的用電實施方案,保障了春耕春灌生產用電,助力打贏疫情過后的春耕春灌生產用電攻堅戰。
走在鄉間土路上,暖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看著綠油油麥田間忙于春灌施肥的身影,張明濤如釋重負。
齊心抗疫保安定 精準“造血”謀發展
“大家都回家吧,當前疫情緊張,不要串門,不要聚集……”張明濤在蘇集村口向來往的村民說道。
1月30日起,張明濤便組織黨員干部在蘇集各個進出路口設立疫情防控點,嚴格做好出入口的疫情防控值守任務,對過往車輛及人員詳細詢問來往路線,是否經過疫情區域并詳細登記姓名手機號,所有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嚴防死守。并就過節返鄉人員開展疫情排查防控工作,逐戶上門走訪,積極引導居民群眾正確理解、積極配合、有序參與疫情防控。
同時,為了保障疫情期間村民安全放心用電,張明濤督促王廟供電所對轄區重要線路增加巡視次數,配齊搶修力量,合理安排值班人員,緊急配備搶修物資和車輛。為減少電力用戶的臨柜次數,通過朋友圈、廣播、手機短信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網上國網”APP,讓用戶足不出戶,享受7*24小時線上辦電服務。
截止目前,在張明濤及全體黨員共同努力下,平原縣王廟鎮蘇集村沒有發生1起停電,78戶304口人沒有出現1例新冠肺炎感染或疑似病例。
為了確保能夠精準扶貧、真扶貧、扶真貧,圍繞實現村集體“造血”功能,張明濤爭取上級部門捐贈資金40萬元。
40萬元現金,好鋼一定用在刀刃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精心選址,多次研討論證,其中30萬元用于建設2個30KW光伏發電站,投資10萬元資金用于亮化工程的80基光伏路燈建設。光伏發電站資產及收入列入村集體收入,這樣既確保了村集體的收入,又鞏固脫貧成果,永不返貧。
目前光伏發電站已并網發電,為蘇集村和之前派駐的李寨村實現每年收入75000元。80基建設一新的光伏路燈,不僅照亮村里的大街小巷,村容村貌得到進一步改善,更是點亮村民鄉村振興、脫貧奔小康的決心與夢想。(張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