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碼江銅集團“三年創新倍增”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2-18





      江銅完成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工作,被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評為江西省唯一A級企業。


      3年來,江銅累計研發投入約150億元,完成科研項目210項。


      航向清晰,方能行穩致遠。


      過去3年,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動謀變,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實現“三年創新倍增”。


      重重壓力之下,這個有色金屬工業領域的老牌國企如何實現“二次飛躍”?又如何在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下,邁向世界一流企業新征程?讓我們一起走進江銅、發現江銅、解碼江銅。


      科技創新鍛造“最強大腦”


      在江銅中試基地,一排機器正生產出頭發絲五分之一粗細的銅銀合金線,這是我國目前能生產出的最細的銅絲,是新能源汽車的支撐產品。


      “這類產品過去只能依賴進口,而且價格非常高。”江銅研究院副總經理陳巖介紹,為了打破壟斷,江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今,這項“卡脖子”難題已經破解,江銅自主研發的銅銀合金線線坯可拉出直徑0.016毫米微細線至百公里長不斷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單純從現金流來說,從2000億元到4000億元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就是有所創新。”江銅集團黨委副書記汪波說,江銅的倍增計劃是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實現的,創新的第1個切入點是引進人才。


      筑巢引鳳、為鳳筑巢。3年間,江銅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50億元,建設了一流的研發大樓和中試生產基地,購置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設備,引進領軍科學家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20多人,為創新發展鍛造了“最強大腦”。


      29歲的北京大學博士蔣久陽畢業后來到江銅研究院,負責礦物參數自動分析系統。他說:“科研人員都夢想著有自己的實驗室,江銅讓我夢想成真。實驗室還可以對接生產一線,成果直接服務于企業生產和行業發展。”


      科研創新增強了產業韌性,攻克了生產技術難關。


      利用“化學硫化”“超低品位銅尾礦高效回收”等新技術,從廢水中萃取硫化銅,從低品位礦石中提取銅,從尾礦中回收低品位銅精礦。


      “這臺680m3超大型浮選機,是我們自主聯合研發的全球最大容積的浮選機,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掌握超大型浮選機關鍵技術的三個國家之一。”讓江銅德興銅礦礦長吳啟明自豪的“超級工程”,獲得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3年時間,江銅科技創新成果增效近10億元,專利授權增加400余件,省部級獎勵科技成果7項。


      產業升級造就“最優結構”


      用未來思考今天。3年來,江銅始終堅持全產業鏈思維,通過兼并、收購、重組、資本運作等方式實現協同發展。


      在國內,江銅集團不斷“南征北戰”:加注北方投資,構建支撐環渤海經濟發展的江銅牌銅基產業帶;成功打造有色產業合作共贏的華南生態圈。


      在海外,江銅發力境外投資,間接持有第一量子股權,增強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接連完成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為江銅產業全面升級,結構持續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源為王”是礦業行業不變的定律。經過數年的開采,江銅旗下骨干礦山資源儲備陸續進入礦山末期。在搶占上游資源的同時,江銅不斷向銅產業鏈下游延伸。


      2021年,江銅耶茲銅箔有限公司在原有成熟標箔生產的基礎上,緊跟市場需求,開始“發力”鋰電銅箔領域。“目前,公司年產鋰電銅箔15000噸,成為頂級科技公司和一線新能源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江銅耶茲銅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芳恩說。


      在新材料領域,江銅正在實現從“0”到“1”的質變,碳納米材料、銅合金線材和金屬基復合材料這3張“王牌”有望最先打出,成為新的增長點。


      江銅早期的鑄造和冶化裝備大都從國外引進,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輸出”的技術應用模式,現已自主創新開發出多項“拳頭”產品。“銅冶煉圓盤澆鑄機”銷往全國,“智能捅風眼機”通過實踐檢驗,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的升級,延長了產業鏈,培育了價值鏈。


      以人為本打造“最暖企業”


      “每一位江銅人都了不起!”江銅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高清無比驕傲和自豪地為江銅人點贊。


      3年來,江銅全方位改革“選、育、用、留、酬”體制機制,給予各類人才展示能力的平臺,讓員工看到希望。


      讓工作勤奮、能力突出、業績出眾的員工,能夠得到可觀的回報。2019年,江銅試點員工職位體系考核,打通晉升通道。2020年,公司8家職位體系試點單位1096人獲得職級晉升,占參與試點員工總數的19%。


      “勞模創新工作室”是江銅的一大特色。加工事業部的萬胤明勞模創新工作室獲得國家專利8項,創造經濟效益1279.39萬元。“公司鼓勵創新,更獎勵創新。”萬胤明憑借高密齒熱管項目獲得了2萬元獎金獎勵,從技術員成長起來的他,現在已是銅管分廠副廠長,參與了多個項目的成果轉化工作。


      2019年以來入職江銅的優秀畢業生,每月可獲得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津貼。同時,他們還有專屬的一系列培養“套餐”,能夠獲得大量能力提升資源和職業晉升的機會。


      江銅的“以人為本”還體現在生態保護和治理上。3年來,江銅在環保方面投入超過96億元,生態治理花費近15億元。如今的德興銅礦4號尾礦庫碧波蕩漾,成群的天鵝在此嬉戲覓食。天鵝一年比一年多,礦山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目前,江銅擁有國家級綠色礦山6家,3年完成生態修復面積360公頃。


      堅持改革創造“最大潛力”


      2021年11月,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到江銅調研,充分肯定了“三年創新倍增”成效,寄予江銅“四個勇當”新期望,鞭策和激勵江銅繼續挑大梁、打頭陣,向著具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進軍。


      鄭高清表示,3年來,江銅發生著的每一點變化、經受住的每一次考驗、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績,得益于國家國企改革的大環境,得益于合作伙伴的支持,得益于員工的拼搏付出。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惟有改革,才能激發潛力,攻堅克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實現有序退出無效資產。2020年8月,江銅果斷關停東同礦業,資產轉讓,人員全部分流安置。江銅勇闖改革“深水區”,將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相符、與戰略不相適應的無效或低效企業果斷出手。


      企業職能改革方面,陸續剝離企業社會職能。近年來,江銅所屬各單位17個社區的14790位退休人員,以及其他社會職能全部移交當地政府。改革后的江銅輕裝上陣,獲得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發展環境。


      產權改革方面,堅決推動體制創新。2021年4月,江西銅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完成注冊,成為江銅7家實行混改的企業之一,也是江西省“百戶國企混改企業”之一。


      機制改革方面,既做到責權明晰,又做到協同發展。自2020年開始,江銅推進“大協同”管理,彌補跨單元管理裂縫,從而獲取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大協同”管理實施僅一年時間,公司就獲得了千萬元收益。


      隨著“三年創新倍增”的實現,江銅發展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鄭高清表示,今天的江銅人,將再次以奮斗者定義自己,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全面開啟具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新征程。(戴艷 王曉震)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江銅集團:塑造共享價值觀念 推動企業持續成長

      江銅集團:塑造共享價值觀念 推動企業持續成長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緊抓住塑造企業共享價值觀這一核心,積極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大力推進企業文化管理,有效推動了企業快速持續發展。
      2018-06-29
    • 培育好青年隊伍就是謀劃好江銅未來

      培育好青年隊伍就是謀劃好江銅未來

      過去40多年來,幾代江銅人擔起了振興中國銅工業的使命。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公司更加需要一支理想信念堅定的青年隊伍,承擔起公司“三年創新倍增、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生力軍使命。
      2020-05-13
    • 江銅集團國家級綠色工廠增至7家

      江銅集團國家級綠色工廠增至7家

      日前,國家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公布。江銅集團江西銅業鉛鋅金屬有限公司、江西江銅龍昌精密銅管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銅材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銅材有限公司4家工廠通過公示,標志著江銅綠色發展再添碩果,旗下國家級綠色工廠增...
      2020-11-16
    • 江銅科技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超1600萬元

      近日,江西銅業集團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項目名單出爐,52項轉化成果當年內共創經濟效益約8800余萬元,合計獎勵項目團隊1663.48萬元。其中,單項年度獎勵金額最高為189.97萬元,獎勵達百萬元的項目有5個。
      2021-10-2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