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五礦:聚焦科技自立自強 以“三根支柱”深化創新體系改革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22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堅持打造“創新五礦”,著力建強“科技創新體系、科研攻關項目、科技成果轉化”三根支柱,大力破解體制機制頑瘴痼疾,充分釋放創新活力。目前擁有成建制研究設計機構14家,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43個,科技型企業136戶,科技人才2.27萬名。


      立科技創新體系之柱 破組織資金人才之痛


      變革科技管理組織體系。創造性建立“中央研究院+科技型企業”重點學科的虛擬體系,探索打造以開放運營、輕資產運作、知識分享、跨界交流為特征的新型研發機構,以“不動體制動機制”的方式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促進技術、產業、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技術服務能力,避免同質化競爭、提高研發效率,實現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改革科技專項組織實施模式,有序實施“揭榜掛帥”機制,創新設立青年科技基金項目,鼓勵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應用基礎、前沿技術和原創性技術研究。


      創新科技資金投入方式。推動科技、金融、產業有機融合,暢通創新循環鏈條,加大多元化資金投入,構建由集團公司科技專項資金、科創基金、雙創基金、產業基金、政府資金、企業自籌資金等構成的系統性、多層次、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體系,形成持續穩定的科技投入機制。改革集團科技專項支持方式,由資本金改為費用化,有效解決專項資金注資困難、注資周期長等問題,極大調動所屬企業科技創新熱情。


      打造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立科技領軍人才主導科技資源配置機制,完善科技發展委員會議事規則。組織召開女性科技工作者座談會,落實并積極推進國資委“巾幗建新功,奮斗新征程”活動部署,株硬公司、中冶設備院成立巾幗創新工作室,充分激發女性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創新熱情和活力。


      激活科技開放創新生態。積極打造科技創新“生態圈”,設立并組織中國五礦科技大講堂、首席專家十二講等系列活動,與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礦冶科技集團等建立長效協同攻關合作機制,共同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100余項。圍繞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等主流技術發展趨勢,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鞍鋼、華為、億固等開展“產學研用”對接活動,促成新田嶺鎢尾礦20萬噸/年瓷磚膠生產等項目,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立科研攻關項目之柱 破“卡脖子”被壟斷之痛


      錨定引領性技術攻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集團發展全局的“頭號任務”,確立重點科研方向、攻關項目和時間節點,一項目一臺賬,一項目一團隊,狠抓落實落地。著力推動打造深海深地、鋼鐵冶金、新能源及前沿材料、戰略金屬材料、產業數字化等5大原創技術策源地,部署實施20大礦產開發、20大冶金工程、10大金屬材料、10大新能源材料和10大基本建設技術攻關,實現從“找項目”到“造項目”轉變。目前,1025專項一期3項攻關任務圓滿收官,攻克了高性能硅基負極材料制備、礦石性質智能識別、深井卸壓開采等一批“卡脖子”技術。依托國家和集團科技項目支持,打破了多晶硅生產技術、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爐關鍵技術等國際壟斷,完成世界首次海底自行式多金屬結核采礦系統1000米級整體聯動試驗、世界首創超級電弧爐鋼廠熱試,相關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錨定替代性技術突破,打贏進口替代技術保衛戰。上海寶冶公司作為“科技冬奧”承建單位,圓滿建成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作為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中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項目,打破多項瑞士、韓國施工技術壟斷,實現多個“中國首創”,成功問鼎魯班獎。深圳金洲公司研發出直徑0.01mm極小徑銑刀,是世界最小直徑銑刀,利用這種銑刀在一根頭發絲上能夠銑出7個字母,在一粒米上成功銑出56個漢字,突破了微型精密刀具的“卡脖子”技術,在全球同行業中實現了從起步、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發展。


      錨定基礎性技術升級,打贏行業共性技術翻身仗。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靠,不斷加強應用基礎和產業前沿基礎技術研究,攻克復雜鎢及伴生螢石資源高效利用、鐵礦資源高效利用、重有色金屬冶煉開發等多項核心技術。以重大專項為抓手,帶動技術升級,牽頭“揭榜掛帥”國家“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與系統”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項目,牽頭中標“氮化硅陶瓷粉體制備”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大專項項目,成功推動“鹽湖高效提鋰技術”列入2022年高質量發展重大專項清單;作為國際海底礦區的首位中國企業承包者,獲得東太平洋海域72740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的專屬勘探權,圓滿完成第一個五年勘探任務,編制完成第二個五年勘探規劃并通過黨組會審議和董事會批準,為建設海洋強國持續貢獻力量。


      立科技成果轉化之柱 破商業化產業化之痛


      探索“事業合伙人制”產研模式。針對科技研發風險高、創新成果轉化慢、科研人員積極性不足等難點痛點,建立科研人員與科研項目風險收益綁定機制,允許科研人員以現金出資參與項目研發,同項目單位簽訂書面協議,約定各方出資比例、資金使用、項目核算、成果收益分配以及項目清算等事項,條件成熟并完成項目清算可注冊成立合資公司。科改示范企業長沙礦冶院以內部“雙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在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梯級利用項目等多個項目進行探索,運行良好且取得了顯著成效。


      健全科技創新容錯和激勵機制。出臺中國五礦《科技項目管理實施細則》《關于支持科技型企業體制機制創新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支持鼓勵“科改示范企業”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的工作方案》,指導“科改示范企業”等科技型企業探索突破。建立科技項目容錯機制,對探索性強、風險性高的項目,因關鍵技術、市場前景、產業政策等發生重大變化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項目結題,且原始記錄能夠證明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已經履行勤勉責任義務,不納入相關單位和個人科研誠信記錄。推動1025專項等重大攻關任務研發投入考核還原、工資總額單列等支持政策落地,保障重大項目高效推進。


      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開展專利質量提升專項行動,設計相匹配的高價值專利評估指標體系,從“專利布局質量、成果質量、運用質量、保護質量、管理質量”五大層面,提出20項具體工作任務,細化任務目標和時間節點,與第三方專利服務機構對接征求專業意見,強化專利創造、申請、獲取、運用、轉讓各環節的責任落實和科學管理。推動集團雙創基金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對接,以高價值發明專利為切入點,共同研究梳理具有較大推廣前景和獨立轉化空間的優質專利成果。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五礦用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

      中國五礦用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

      為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保障企業科學有序復產復工,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體系,借助各種信息化手段,及時快速支撐廣大員工居家辦公,確保公司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工作不斷不亂,生產...
      2020-03-03
    • 落實國企三年行動計劃  中國五礦打算這么干

      落實國企三年行動計劃 中國五礦打算這么干

      從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國五礦將借此次兩會釋放的政策信號,在未來的5年中持續發力,為深化市場化機制改革創新以及更宏大的布局調整埋下伏筆。
      2020-06-01
    • 中國五礦召開企業文化工作座談會

      11月10日,中國五礦在京召開企業文化工作座談會。中國五礦董事、黨組副書記董明俊出席會議并講話。黨群工作部(企業文化部)部長王文海主持會議。
      2020-11-20
    • 中國五礦:機制創新激活發展動能

      中國五礦:機制創新激活發展動能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中國五礦集團瞄準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這一目標,通過市場化改革讓企業體制機制活起來、布局結構優起來、發展動力強起來,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2021-01-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