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煤機: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破解產業難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18





      踏進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石煤機”),《中國電子報》記者便被眼前的一派景象吸引:毛料分廠焊接車間,兩排整齊劃一的智能焊接機器人井然有序地“工作”;廠區道路上,身形小巧靈活的掃路機平穩前行,所經之處地面潔凈如新。誰能想到,這家已走過八十余載風雨歷程的老牌裝備制造企業,如今正散發著向“智”向“綠”向“新”的蓬勃氣息。從1965年成功研制我國首臺礦用安全鉆機,到大功率單軌吊控制技術取得國際領先,再到開辟新能源環衛車新賽道,這家公司憑借多元化的科技創新和改革激勵機制,在穿越多個經濟周期后依舊“活力四射”。


      精準定位持續創新開拓廣闊市場


      煤礦行業降本增效、煥新升級是大勢所趨,但傳統懸臂式掘進機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低,嚴重制約著煤礦巷道施工技術的發展。


      石煤機副總工程師李英娜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為打破困局,石煤機依托雄厚的機械制造“基因”,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科研團隊,開啟長達數年的技術攻關: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核心部件設計,從智能控制系統搭建到整機性能優化,團隊逐一破解難題。


      去年年底,石煤機公司承擔的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智能型懸臂式掘進機研制及示范應用”通過專家組驗收。目前石煤機公司正批量生產新型掘進機并快速投放市場,“一鍵掘進”“智能診斷預警”等一系列新功能的集成,正引領煤炭開采向綠色、智能、無人化全速邁進,塑造開采效率與效益的新格局。


      洞察行業“痛點”與市場需求,方能發現商機。今年以來,石煤機自主研發的大功率防爆柴油機齒軌車,在山西大型煤業集團成功中標數千萬元合同,為地區現代化礦山建設提供高端裝備保障。


      李英娜表示,針對用戶煤礦巷道實際工況,市場開發團隊與科技創新團隊緊密協作,提供“一礦一策”差異化輔助運輸系統方案,最終石煤機憑借智能化、成套化的裝備保障能力和全方位、高品質服務優勢,在眾多競爭對手中成功突圍。


      “在科技研發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每一項新產品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市場調研與論證。”李英娜表示,正是這種精準的市場定位與持續的技術創新,為石煤機開拓了廣闊市場,新產品在總銷售中占比超過60%。


      在李英娜看來,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出題人”“答題人”,也是“閱卷人”。石煤機公司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度合作,暢通產學研機制。近年來,石煤機公司依托八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與兩個院士團隊緊密合作,圍繞行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重大科技項目和前沿技術攻關,有效破解了行業發展的難題。該公司平均每年推出30余項新產品,“十四五”以來更是完成了超過140項新產品研發,其中9項為行業首臺(套)產品。企業智能綠色高端產品的不斷涌現,不僅提升了上述相關產品在新簽合同訂單中的占比,更彰顯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和市場競爭力。


      以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在石煤機公司毛料分廠,一臺臺焊接機器人焊花閃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石煤機公司焊接機器人創新應用團隊技術帶頭人關虎時而在暫停的焊接平臺調整工裝卡具,時而在操控臺前為新部件編程。


      焊接機器人是石煤機近年大批引入的主力智能制造設備。“這些機器人與傳統焊接方式不同,需重調計算機語言,因無參考只能不斷嘗試,有時一天能歷經幾十次失敗。”關虎告訴記者。


      這幾年,石煤機改革生產系統,激勵一線職工靠創新提工時,關虎成為首位“機器人”操作者。幾年來,他從一名普通電焊工跨界成長為機器人焊接首席技師,去年在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獲第三名。此后,眾多一線工人如關虎般主動鉆研新工藝、新技術。“多勞能多得,干得好工人也能成才。”關虎說,為貼合生產特點,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智能焊接機器人應用開發創新團隊,按照規劃的工藝提升方案,對掘進機后架焊接工藝進行了創新攻關,焊縫機器人可焊率由40%提高到了100%。如今該團隊已發布技術革新成果100余項,其中1項被授予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多名電焊工成為焊接機器人操作能手。


      此外,石煤機還通過研發激勵機制改革,讓科研人員實現“搞科研”與“賺大錢”兼得。石煤機公司副總工程師王亞風團隊自主研發的大功率柴油機單軌吊,以速度快、牽引力大打破進口依賴,熱銷國內,團隊獲得80余萬元獎勵,王亞風的收入已連續3年超越公司副總經理,而他,并不是公司的個例。


      石煤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改革向市場求發展、靠創新贏市場。公司持續推進激勵機制市場化,強化薪酬與創新成果掛鉤,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早在2019年,石煤機就構建了揭榜掛帥、風險抵押承包、課題組長和成員“雙向選擇”等一整套激勵體系,研發人員收入不僅有揭榜項目獎勵,還與產品收入、利潤掛鉤,兼顧了研發人員的即時激勵和中長期利益。


      “如今,我們科研人員榮譽、待遇、地位兼具,創新研發動力滿滿。”王亞風表示。改革極大地激發了科研創新活力,石煤機科技創新成果逐年遞增,近三年完成139項新產品研發,獲40余項專利授權,多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3。(記者 齊旭)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