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背景下,如何積極把握AI浪潮機遇,打破傳統管理慣性?如何通過技術革新推動數智化轉型升級,精益化生產管控成本以及激發組織人員內生動力?如何提升組織能效與競爭力,從而達到系統性變革成效?長虹控股集團給出的答案是:創新驅動、管理賦能和人才強基。
創新驅動:核心技術自主化 全面聚焦智能化
隨著AI浪潮席卷全球,技術驅動家電行業邁入智能化升級的新紀元。通過深度融合大模型,家電行業從功能優化向全場景體驗服務躍遷,智能化已成為技術突破的核心方向,推動重構用戶體驗與產業生態。
廣東長虹電子有限公司(簡稱“廣東長虹”),作為長虹控股集團布局華南、進軍全球市場的戰略支點,憑借“需求捕捉-技術攻關-標準”輸出的閉環研發體系,依托“內外雙循環”機制,實現從需求到“三階信號追蹤法”技術標準的躍升,同時引入Google TV動態背光補償算法攻克手機系統壁壘。
僅2024年一年時間,廣東長虹就完成了新一代智能電視平臺R+5.0全球首發,該平臺支持Roku TV、WebOS、AOSP等全球主流智能系統,可滿足差異化需求,同時搭載的AR可視化系統、AI大模型交互功能,實現全場景解決方案,拉動長虹電視當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0.27%。
核心技術自主化是長虹控股集團打造的重要標簽。作為其跨界進入新能源領域的載體,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虹新能源”)通過自主研發打破“卡脖子”瓶頸,其開發的750支/分鐘堿性電池高速生產線,較進口設備的效率提升25%,在“智改數轉”行動下,通過智能化改造升級,其產線電池產品電性能均勻性提升6%、產線生產效率提升10%、制程廢損下降30%-50%、關鍵質控達100%覆蓋。
值得肯定的是,創始于1958年的長虹控股集團,歷經多次轉型,實現了彩電主業向多元化布局的成功蛻變,目前其業務涵蓋智慧家居、數字產業、特種裝備、綠色能源、醫療健康等產業,旗下擁有7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及地區。
管理賦能:以精益化管理提質增效控成本
近年來,隨著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家電行業市場格局分化、競爭加劇,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延續并擴大補貼范圍。在這種形勢下,一方面,迫于競爭壓力,企業需提升運營效率匹配政策紅利;另一方面,在“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的政策號召下,精益化管理也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在頭部家電公司中,長虹控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四川長虹(600839.SH)的管理費用率、期間費用率長期處于行業低位,且呈現逐步下降趨勢。
記者綜合研讀多家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四川長虹的期間費用率、管理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2022年至2024年,四川長虹的期間費用率由6.32%降至5.64%,管理費用率從1.88%壓縮至1.72%,費用使用效率持續提升。
管理效率的提升,一方面,源自企業供應鏈的優化。中山長虹電器有限公司(簡稱“中山長虹”)前瞻性地推行物料供應“去獨家、去中間商、去異地”,通過打破單一供應依賴、直連原廠降本增效,以及構建本地化供應網絡,重構供應鏈,實現80%物料4小時內送達,物料運輸時間較同行減少2至3天。在供應鏈韌性持續強化下,2024年,其海外銷量突破500萬套,5年產量增長率超200%。另一方面,通過精益化生產實現靶向降本。“十四五”期間,長虹新能源推行“靶向監管”模式,分別成立降本增效、設備攻關、品質攻關團隊,落地21個降本增效方案,覆蓋訂單采購、營銷、物流等環節。同時,公司引入阿米巴經營模式,將每個班組作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通過測算材料進入工序價格、工期費用、產品出庫價,完成成本效率考核。
人才強基: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激活內生動力
隨著家電行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化、場景化方向轉型,具備算法開發、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而在“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的背景下,吸引和留住核心技術人才、驅動產業升級,才能實現技術突破,應對市場變化。
四川長虹空調有限公司(簡稱“長虹空調”)通過差異化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工作動力。公司遵循“271”人才法則,針對管理層、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營銷人員以及職能人員進行評估排序,根據排序結果,公司重點提升位于前20%的優秀員工的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和學習成長空間等,而排名靠后的10%的待改進者則面臨崗位調整等壓力。通過這一管理辦法,公司涌現出眾多優秀員工,以“90后”的技術所所長李磊鑫為例,其采用的“給機會、壓擔子、扶上馬”的人才培養和團隊管理機制,在三年內幫助公司關鍵項目決策周期縮短60%。
無獨有偶,中山長虹建立了“賽馬機制”晉升體系,該體系明確考核機制、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通過主管經理每年競聘、技術部專家每兩年進行答辯等舉措,強化競爭以激發員工創新熱情。
廣東長虹則推出“師帶徒+項目制”培養體系,構建雙通道晉升機制、B庫人才儲備計劃,幫助員工快速成長,同時構建“戰略-培養-激勵”人才發展體系,針對新員工、老員工、中層干部,打造全周期、分層級的成長生態。此外,該公司還推出研發預研競賽、營銷跨國輪崗等特色項目,全方位激發員工潛能。
業內人士認為,從技術突破到效率優化,再到人才反哺,長虹控股集團堅持創新驅動、管理賦能、人才強基三大法寶,實現了高效穩健高質量運營,其構建的“智能平臺+場景方案+全球人才”體系,或將繼續推動制造行業行穩致遠、臻于至善。(記者 吳永 實習生程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