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文化先行”。企業能不能成功轉型,離不開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的適應,進而支撐企業改革發展目標,成為與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執行系統。百年開灤在推進企業轉型過程中,要努力構建與現代企業制度、轉型發展戰略、市場經濟形勢相適應的開放文化、變革文化、市場文化、法制文化和創新文化,形成具有開灤特色的底蘊深厚、科學嚴謹、與時俱進的新型企業文化體系,把文化的軟實力打造成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的硬支撐。
用變革文化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支持力。未來的市場,屬于勇于變革的企業。只有勇于變革,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潮流。轉變發展思路,變革發展模式是必然的選擇。為此,開灤在轉型發展中,從單純的挖煤、洗煤,延伸到煤化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文化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等多種業態綜合發展,形成了體現開灤特色的六大轉型模式。企業文化包含在企業發展戰略、發展模式之中,企業文化必須隨著戰略調整而變革。通過組織開展全員大討論活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和價值觀;舉辦中層以上領導人員培訓班,由企業一把手親自授課講企業發展戰略,統一思想;調整形成“合作制勝、共同發展”的發展理念,“誠信第一、合作共贏”的營銷理念等,凝聚了全體干部、員工的思想和意志,增強了對轉型發展的認同感,形成了強大的文化執行力,為推動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用主體文化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控制力。每個企業都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質。隨著戰略的推進,開灤形成了河北、內蒙古、山西、新疆及海外等發展區域。如何實現主體文化的統領、多種文化的融合、文化品牌的傳播非常重要。為此,要從努力打造開灤主體文化這一金字招牌入手,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控制力。一是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即:鑄魂、立道、固本、塑型、聚力,鑄企業“特別能戰斗”精神之魂,立科學發展經營之道,固精細管理基礎之本,塑國有大企業公眾品牌之形,聚全員攻堅克難之力。二是堅持文化建設“五個統一”的原則,即:企業精神、企業宗旨、核心價值觀、目標愿景、VI標識的統一。“五個統一”原則不是整齊劃一、死水一潭,而是在主體文化大框架下,積極鼓勵基層、新建、外埠、代管等企業建設個性文化、特色文化、創新文化,形成“主干突出、枝繁葉茂”的文化體系,從而實現遵循與創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用制度文化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執行力。強大的執行力是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的穩固基石。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管理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管理的最高層次。提高執行力,既要靠企業文化自覺性,也要靠管理制度的強制性,二者應該并存和互相補充。在企業轉型發展中,要持續推進企業精神、管理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以文化的力量強化執行力建設。一是倡導高效執行的文化氛圍。引導各級管理人員貫徹“說了算、定了干,落實責任抓兌現”的執行理念。二是強化目標和責任的落實。按照發展戰略確定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年度目標和重點工作以項目管理的方式,把責任落實到各級管理人員,強化檢查督導。三是正激勵與負激勵并重,獎優罰劣。通過年度績效考評,干得好的給予表揚、嘉獎、提職重用,業績平平、工作長期打不開局面的給予處罰,直至降職免職。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的有機結合,有力地提高了各級領導人員和廣大員工的執行力,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思想和制度保證。
用創新文化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驅動力。企業轉型,本身是改革,是創新。只有創新,轉型步子才能加快,才能增添動力與活力。要努力打造創新文化,營造濃厚的管理和技術創新氛圍,建設創新型企業。一是在管理創新上,形成了以RMDC現場管理、市場化精細管理、安全文化管理為平臺,以準軍事化職業行為訓練為保障系統的“三加一”企業管理新模式。二是在技術創新上,形成了以研發投入為保障,以產學研相結合體系為平臺,以組建技術研發領軍團隊為載體,以突破關鍵技術為重點的技術創新模式。通過管理和技術創新,涌現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管理技術創新成果。
用文化產業擴大開灤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作為中國洋務運動最早的民族工業企業之一,開灤擁有許多珍貴的文化遺跡和文獻。企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寶貴的文化遺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為核心,建設中國北方近代工業博覽園、老唐山風情小鎮、現代礦山工業示范園,打造世界一流的礦山文化園區。通過弘揚企業光輝歷史,一方面形成全體員工熱愛企業、建設企業的強大凝聚力;另一方面將開灤豐富的文化底蘊、開灤職工特別能戰斗精神等文化元素向社會傳播,擴大開灤的社會影響力,盡國有大企業的社會之責。(王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