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企業精神的本質與內涵
企業精神是企業一種特殊的生命基因,它是在企業員工共同價值追求下形成的,是被廣大員工高度認同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狀態、不斷進取的思想境界和求實奉獻的行為作風。具體而言,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社會意識、市場意識、質量意識、信念意識、效益意識、文明意識、道德意識等)與企業個性(企業的價值觀念、發展目標、服務方針和經營特色等)相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作為企業內部員工群體心理定勢的主導意識,是企業經營宗旨、價值準則、管理信條的集中體現,它屬于企業文化范疇內的一部分,構成了企業文化的基石。每個企業都有各具特色的企業精神,它往往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通過廠歌、廠訓、廠規、廠徽等形式形象的表達出來,可以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
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曾說:“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期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并非結構、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對組織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這實際上說的就是企業精神,反映了企業的特點,與生產經營不可分割。企業精神不僅能動地反映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本質特征,而且鮮明地顯示了企業的經營宗旨和發展方向,較深刻地反映企業的個性特征并發揮它在管理上的影響,起到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企業精神一旦形成群體心理定勢,既可以通過明確的意識支配行為,也可以通過潛意識產生行為。其信念化的結果,會大大提高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和修正個人行為的自覺性,從而主動的關注企業的前途,維護企業的聲譽,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中國企業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中國企業的典型特色,有中國企業的精神意志和思想風格,所以中國企業必將有中國企業精神。總結和提煉中國企業精神,不斷挖掘其歷史積淀,理清思想脈絡,豐富精神內涵,才能讓中國企業精神融入新時代的民族精神和創新精神,從而從精神層面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這是中國企業求得長足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國企業精神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曾言:“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識長慮,然后知其為益之大而收功之遠也”。黨的十八大勾繪出了國家的價值內核、社會的共同理想和億萬人民的精神家園,那就是當代中國精神世界的“價值公約數”,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國家需要價值導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精神導航。我們說,這24個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畫的正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是中國精神的具體凝結和價值體現,同時對中國企業精神的規范和發展起到了把關、鑄魂的作用。
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那么企業精神就是企業的精神支柱和靈魂。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務實、創新、奉獻的企業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面對思想文化多元多樣、精神需求日趨增長、價值取向標準各異、員工隊伍結構變化的特點,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豐富和提升企業文化的內涵,用企業精神來凝心聚力,教育引導員工樹立共同理想和崇高信仰,不斷激發員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上下一致,知行合一,積極投身到企業的發展實踐當中去。
三、中國企業精神之崇高追求
司徒雷登曾經感嘆:“共產黨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員對它的事業抱有無私的獻身精神。”而這種獻身精神正是中國精神的一種折射。正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隨著企業改革的全面深入,企業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問題和挑戰,更需要發揮精神的力量來解決思想認識問題。
所以,對于今后的發展,陜煤化集團要勇于把以文化引領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作為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需要重點解決和推進的重要課題之一,把創建科學和諧的企業文化放在助推企業大發展、大跨越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放在“躋身世界500強的戰略目標”中去審視和謀劃,積極探索建設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大集團企業文化體系,力圖使企業文化建設始終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雖然在集團的層面上整合和推動力度不大,還未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力,但各基層單位結合各自實際在企業科學管理、安全生產和管理創新方面的實踐,為全集團在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水平等問題上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工作思路。尤其是這些產生于基層實踐基礎上的陜煤化企業精神滋養著陜煤化的生命力,激發著陜煤化的創造力,培植著陜煤化的競爭力,激勵著陜煤人不斷地超越自我、創業創新、頑強奮進。
四、中國企業精神之陜煤化企業精神
作為西部地區首家世界500強煤炭企業,陜煤化集團秉持“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切實推進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以大項目、大園區建設為主體,以科技、金融、物流為支撐,圍繞煤炭搞轉化,圍繞轉化上規模,圍繞規模促升級,積極探索煤炭高效綠色開采、綜合利用、清潔轉化的創新發展道路,為加快建設“三個陜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銳意進取,追求卓越”是陜煤化的企業精神,在陜煤人心中,它就是激勵陜煤人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的精神信念。銳意進取展示出陜煤人執著追求,勇于變革,善于變革,以變革求生存、求發展的工作理念;追求卓越彰顯了陜煤人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對更高目標孜孜不倦追求的進取精神。
在陜煤企業精神的感召下,陜煤化集團不斷加大資本運營和煤業、化工等多元化發展力度,以企業文化引領企業管理,用文化力來推動生產力,推進產業升級,延長產業鏈,使企業呈現了強大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安全管理良好,企業環境穩定,生產經濟效益取得驕人成就。截至2016年年底,陜煤化集團在煤炭、鋼鐵兩大行業跌宕起伏中,堅持以治虧創效求生存、深化改革謀發展為主線,在去產能、優結構、抓改革、促創新、降成本等方面持續發力,經濟運行質量得到大幅改善。全年完成煤炭1.26億噸、化工產品1387萬噸、鋼鐵730萬噸,發電403億千瓦時,實現利潤30.01億元。資產規模達到4500億元,銷售收入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20億元,同比增長11.2%。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繼2015年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后,2016年再次位列世界500強榜單第347位,較上年前進了69名。
五、中國企業精神之陜煤化企業文化發展新探索
企業管理者需要通過有效的企業管理手段,在企業與員工、企業與部門、企業與市場和企業與社會之間建立并創造先進、和諧的企業文化,養成融洽、和諧的內外部人文環境,形成富有個性的企業文化氛圍,這樣以來,在企業內部,企業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范,達到內化與固化結合,文化與管理一體,隱性與顯性相融,剛性約束與柔性導向優勢互補,從而科學規范地管理和引領好企業,才能以強有力的文化力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一個在管理上發展成熟的、和諧的企業必然有自己的主導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有其正氣和精神追求,有自身優秀的企業精神,它能夠強化企業文化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戰略、市場營銷和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使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實現制度與文化理念的對接。
回顧以往的工作經驗,結合新常態的新要求,以文化力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示和思路:
啟示之一:改變思維方式,提升決策力。思維是一切行動的開始和準備,并將主導整個行動的過程。正確的思維方式將對正確決策執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提升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當務之急,必須通過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包括心理素質的轉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和優勢,盡快實現與國際經濟和國際規則的接軌,形成對國際、國內市場的正確認識,以正確應對挑戰和積極利用新的機遇,而實行先進的企業文化為實現這一正確決策提供了條件。
啟示之二:加強學習培訓,提升學習力。現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如果不學習新的知識,盡快更新知識結構,借鑒新的經驗,就意味著落后和被淘汰。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煤炭化工企業的廣大管理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加強學習和培訓,全面建設學習型企業,盡快學習和捕捉最新的市場發展動態和信息,全面了解國內外經濟發展走勢,做好市場形勢研判和預測,同時及時充電,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習當今世界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管理經驗,吸收他人所長,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做法,并充分地運用到實踐工作當中,使工作當中能夠有正確的對策和明確的方向。
啟示之三:強化團隊精神,提高凝聚力。培養團隊精神是塑造先進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良好的團隊精神,有助于企業員工內部的交流和聯系,由此形成良好的深厚的團隊凝聚力,在工作當中發揮出團隊組織的作用和團體作戰的優勢。這是企業精神和核心競爭力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實現途徑。現代企業中新的管理模式的實行,新的生產線的建立與運行,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與發展都需要通過團隊精神來保障實現。所以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對于推動企業和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啟示之四:實現思維革命,提升創新力。創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和生命力所在,是企業活的靈魂。把創新這個內核植入企業價值觀,全方位融入企業文化諸多要素和建設企業文化的全過程,培育全體員工的創新精神,使創新成為企業的品質,這是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始終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所有成功企業的共同經驗。十八大以后中央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讓每一位員工都有創新的欲望和動力,并始終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激發和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同時為其提供創新的外部環境,大力推進企業的經營理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
啟示之五:完成準確定位,提升競爭力。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準確地完成企業與社會關系的定位和企業內部員工與企業關系的定位。要明確員工的個人價值是不可能離開企業這個整體單獨去實現的,只有融入到企業之中,在實現企業整體價值中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完成了對企業的定位,實際上就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準備了條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定位要著眼于實際,有利于穩定,立足于改革,放眼于發展,最終體現出企業的實力和競爭能力。
綜合以上問題,無論是中國企業精神的融入與貫徹,還是中國企業文化的深度推進,一切著眼點都在于促進企業員工的全面發展和企業的和諧發展,一切為了發展,一切為了員工,這才是企業管理實現自主創新的最高境界。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要在國際市場上獨立潮頭做弄潮兒,樹立中國品牌,建立中國創造,要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就離不開中國企業精神的塑造,離不開中國企業文化的融入和推進,并最終促使企業文化建設形成企業文化生產力,和企業管理實現有效融合,推動企業脫胎換骨走上一條管理有成效、文化有品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轉自:三秦企業文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