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造就多元文化沖突和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文化景觀。各行各業的網絡虛擬文化產業,嫣然成為推動文化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作為實體經濟的企業文化又該何去何從?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強調,中國這么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其實,從文化層面的角度來看,擁有創新的企業文化,才能更好地走穩實體經濟這條路。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在近幾年可謂風生水起,成為助推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不可否認的是,一些網絡戾氣也在充斥著網絡空間,不少人成為“鍵盤俠”、“水軍”,有的甚至自己都沒有察覺。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將網絡文化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格局中予以考量,培育正能量的網絡主流,為網絡文化正方向。企業文化不言而喻最終也會在網絡文化范疇中占據一小部分,而其背后的實體經濟在今后應牽住創新企業文化的“牛鼻子”,與虛擬經濟進行深入融合,方能突破傳統實體經濟的發展瓶頸,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8年1月23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個體勞動者第五次代表大會上,致信強調,企業經營者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堅守實體經濟,落實高質量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了,“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企業文化與經濟社會息息相關,它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新型文化業態的實體經濟,擁有強大的根基,并且也在不斷摸索著新的商業模式。這樣的業態,我想是每個企業都想要去奮力爭取這源源不斷的商機,但與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到追求經濟效益時也要有所擔當,牢守底線,打通“虛”“實”隔閡,最大限度的拓寬實體經濟的市場范圍。在這一方面,筆者認為企業文化的魅力就脫穎而出了。
一個企業的文化最高境界應該就是用更優良的意識形態促進員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客觀要求,更是企業文化的職能所在。從制度文化層面角度觀察,不難發現,國有企業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上,會比其他企業更加嚴苛精準。
青山紙業公司作為一家擁有60年老字號的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上,采取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有機結合的觀念方式,為企業服務提供精神動力。靑紙員工以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精神,主動出擊,通過上下聯動找到了自身的成就感。任何一個企業文化,都是當下企業精神的寫照,都具有時代的烙印和特征。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企業文化自信來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相信擁有青山精神的企業文化定能點燃頭頂上的光環,把成就意念匯成河。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在建設文化強國的路途上,如何提升企業文化品質,是所有企業的共同考題。諸如,“中國制造如何轉向中國智造“,”賣產品不如賣品牌,賣品牌不如賣文化”,“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類話題,無疑也是在詮釋文化對經濟的重要影響力。對于實體經濟能否在康莊大道上穩步前進也是對一個民族一個企業文化自覺的考驗。(張小鋌)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