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與共和國同齡的中鋁山東企業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文化自信,把企業文化視為企業的靈魂,視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動力源泉,持之以恒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山東企業弘揚“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繼承發揚“501”基因,叫響并踐行“困難面前有山鋁人,山鋁人面前無困難”的山鋁作風,以“重振‘501’雄風、勇做中鋁排頭兵”為目標定位,構筑起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在努力實現企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闊步前進。
不忘初心 以文化促進企業經營
“企業精神僅僅印在紙上、掛在墻上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入腦入心、落實在行動上,推進文化理念落地,彰顯企業文化力量。”山東鋁業有限公司黨委領導班子這樣認為。
作為中鋁集團最老的成員企業,中鋁山東企業把“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落實到超常奮斗中,落實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落實到重點項目達標達產上,推進生產經營邁上新的臺階。
勵精圖治是一種精神。生存或者滅亡曾一度成為山東企業自身抉擇的選項。在經歷2008~2012年的陣痛后,企業決策層深知自己的短板,明確生存必須勵精圖治、背水一戰,必須“殺出一條血路”。從2013年起,秉承“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狀態,上至企業領導,下至黨員干部,發揚新時期艱苦奮斗的“老兵工”精神,加班加點干工作、千山萬水跑項目、千方百計攻難關、超常奮斗求生存,幾年如一日,一年接一年。為了當天工作,每晚亮到深夜的辦公樓燈光成為山鋁人“勵精圖治”精神的生動寫照。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6年開始,山東企業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利潤創出歷史新高,今年更是保持了生產經營的良好態勢,成為中鋁“第一個走出困境的老企業”。
勵精圖治是一種作風。山東企業從日常管理的點滴入手,在各項工作中形成了“一周一部署、一周一總結、一周一點評、一周一督辦”“四個一”工作法,以“等不起、拖不得”的緊迫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最為典型的是,過去的設備設施檢修以天為單位安排工期,現在的檢修精確到小時論功行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實現裝置產量最大化贏得了時間。
勵精圖治是一種狀態。為盡快實現新項目達標達產達效,山東企業堅持群策群力集中攻關,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狀態,找問題、盯進度、嚴落實。去年以來,新建煤制氣、熱電機組項目較好地保持了高產穩定運行,煤氣、蒸汽和發電量同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0萬噸功能新材料、4萬噸微粉氫鋁實現達標達產,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
創新驅動 以文化引領企業轉型
文化是重要的軟實力,在引領企業轉型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中鋁集團提出的目標愿景。中鋁山東企業以這個目標愿景作為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堅持轉型升級工作總基調,積極推進企業轉型發展。
山東鋁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中鋁山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正基說:“作為中國鋁工業長子,山東企業曾經創造了若干個第一,曾經是氧化鋁行業的龍頭老大,曾經是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在新時代中鋁集團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征程上,勇做排頭兵是使命所系、責任擔當、當仁不讓,一定要把‘501’基因傳承好、發揚好、踐行好,闖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重振‘501’雄風。”
把創新體現在頂層設計上。山東企業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確立重振“501”雄風、勇做中鋁排頭兵的目標定位,瞄準“一核帶兩翼”發展定位,“一核”即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鋁基新材料集群,“兩翼”即打造鋁合金產業集群、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實現由冶金級氧化鋁向精細氧化鋁轉型、由原料生產向材料生產轉型。目前,新的戰略轉型項目多點開花、全面發力。中鋁齊魯工業園招商引資工作有序推進,中鋁齊魯工業園鋁基新材料產業一期項目加緊建設,中鋁中央研究院山東分技術中心在淄博高新區掛牌運行,中鋁齊魯工業園一期暨淄博生態鋁業小鎮開工建設。
把創新融入到項目建設中。山東企業在新項目建設中堅持倒排工期,全天候、快節奏。標志著由冶金級氧化鋁向精細氧化鋁轉型發展邁出關鍵一步的鋁基新材料產業一期三個項目,自2017年10月份開工以來,所有參建人員持續發揚艱苦奮斗的“老兵工”精神,按照葛紅林董事長“狀態再好,節奏再快,力度再大,辦法再多,效果要好”的要求,不斷創新項目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項目負責人制,以一流的標準、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質量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只爭朝夕、奮力拼搏,從過年過節不休息到全方位堅持24小時連續施工,確保項目早日投產早日見效,確保干一個、成一個、盈一個,為企業抓住市場機遇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一以貫之 以文化統領企業全局
企業文化是凝聚人心、眾志成城的利器,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山東鋁業有限公司黨委一班人認為:文化落地必須一以貫之、統領全局,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凝聚強大的發展力量。
隨著企業改革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入,中鋁山東企業托管者有之,異地搬遷的有之。不管企業在哪里,都把文化帶到哪里、傳播到哪里,毫不動搖地絕不含糊地貫徹落實中鋁集團企業文化理念,共同踐行“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和“困難面前有山鋁人,山鋁人面前無困難”的山鋁作風。
對托管的傳播文化到位。去年9月,山東企業托管中鋁青島輕金屬公司后,企業領導班子立即到該公司召開現場會,進一步強化“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嫁接“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思想共識。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扭虧脫困為目標,因企施策、對癥下藥。盡管企業還是那個企業,但人的狀態變了,企業也為之一變。短短三個多月,青島輕金屬公司實現了產量、效益雙增長。同時,山東企業著眼長遠,將與鋁加工相關的四個企業聯合起來,實施“四廠聯動”,形成鋁基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為新企業開拓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年,青島輕金屬公司實現扭虧的措施正在一項一項落地。
對遠離的堅守文化高地。山東鋁業職業學院在搬遷至威海南海過程中,教職工們繼承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老兵工”精神,努力克服困難,充分體現出“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風格。有的老師將年邁的父母送往親屬家或養老院,有的將年幼的孩子寄放在父母或親友家,有的將馬上就要高考或中考的孩子留在寄宿學校。為了學院發展,全體教師義無反顧地來到距離家鄉400公里以外的威海南海開始新的生活。“橘生南為橘,橘生北則為枳”。啟用后的職業學院威海校區,硬件一下子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但學院的根在山東企業,到了威海,地域變了,文化不能變。企業領導班子及時利用周末時間到學院現場辦公并指出:職業學院遠離企業本部,更要用“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管校治校,堅守中鋁集團企業文化高地,更好更快地推動打造“全國領軍式職業院校”和“產教融合”的進程,實現學院興旺發達。在去年夏季招生中,職業學院沒有因為“天時地利”而坐等學生慕名而來,而是以良好的理念、優良的作風和響亮的口碑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創出了招生5100人的歷史新高。
走進新時代,站上新起點。中鋁山東企業將一如既往地強化文化落地,弘揚“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企業不斷攀登新高度,為中鋁集團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譜寫新的華章。(作者:山東鋁業有限公司 胡曉燕)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