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礦業集團因頗具傳奇的錫鐵山鉛鋅礦而崛起,屹立于高原之巔,產業布局大江南北,如今已發展成為集有色金屬、鹽湖化工、建筑地產、旅游文化、金融貿易、科技信息六大產業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公司業務覆蓋青海、西藏、四川、內蒙古、新疆、北京、上海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總資產超過500億元,連續十一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家中國500強企業。
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近年來,西部礦業集團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繼承與創新并舉,從企業制度建設、人才建設、黨的建設三個維度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和導向作用,提升公司企業文化“軟實力”。西部礦業集團緊緊圍繞“智慧創造價值責任成就未來”的核心價值觀,積極踐行“信念、忍耐、嚴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大力構建“守法誠信、穩定發展、問題導向、提質增效”的經營文化,努力打造“精干高效、過程管控、注重實效、追求卓越”的管理文化,著力倡導“敬廉崇儉、忠誠干凈、遵紀守規、拒腐防變”的廉政文化,以文化凝聚力量、以文化引領發展,打造西部礦業轉型發展硬支撐,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制度建設和企業文化相融合 提升企業發展軟實力
良好的企業制度是員工行為的準則,而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軟實力,也是企業不斷積累的無形資產。近年來,西部礦業集團逐步將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層面,積極從“制度創新、形象統一、作風建設”三個層面探索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核。
以制度創新凝聚發展新力量。前些年,受有色金屬行業市場低迷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影響,有色金屬價格持續走低,作為一家靠著礦山資源“吃飯”的老牌國企,西部礦業集團和眾多同行業一樣,也經歷了從高速發展到市場嚴冬的“生死考驗”。2015年4月12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對西部礦業集團提出“內樹信心外塑形象、二次創業再鑄輝煌”的十六字要求。面對不容樂觀的發展形勢,面對西部礦業集團點多、面廣、線長的生產經營特點,新一屆領導班子沉著應對,客觀分析行業形勢,轉變企業發展思維,在艱難的自我革新和逆境突圍中,將改革的首枚棋子落在“制度創新”上。
公司修訂出臺了更為嚴格的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對涉及財務、審計、內控、物資、生產、設備、安全、環保、購銷、營銷等方面的制度進行全面整理、修訂、補充和完善,累計新建和修訂各類制度達200余項,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管理制度體系,宏觀管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制度創新凝聚發展新力量,為西部礦業集團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形象統一擴大企業影響力。2015年10月,西部礦業集團對旗下所有企業VI進行全面統一,在公司總部及所屬企業辦公區域、辦公用品、工作服和勞保用品、對外宣傳等各類載體的設計上全面導入西部礦業集團視覺識別形象,特別對新成立的分子公司,如西礦建設有限公司、青海西礦杭蕭鋼構有限公司、青海茶卡鹽湖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初期就大力推進企業標識統一,樹立了西部礦業新形象。同時,為廣泛宣傳西部礦業集團形象,擴大企業社會影響力,聚力打造“一報三網兩平臺”的宣傳載體,積極發展融媒體文化傳播,打造企業內外宣新旗艦,講述好故事,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大力宣傳和展示公司良好業績和發展前景,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以作風建設提升全員執行力。公司領導班子率先垂范,深入到企業生產一線摸實情、糾問題、出實招,有效解決了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諸多實際問題和困難。機關干部員工從勞動紀律入手轉作風,每天提前15分鐘到崗,推遲5分鐘下班,每周六自愿再上半天班。各級領導干部為攻克生產難題和加快基建項目進度,和員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堅守一線,日夜奮戰。公司節約之風催開文明花,公司上下節約意識明顯,全體干部職工在細節上下功夫,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摳門”成為一種習慣,“擰毛巾”成為一種常態,“講實話、干實事、出實效”成為一種風氣。
人才建設和企業文化相融合 提升企業發展競爭力
一個有活力的企業,一定具備高度凝聚的團隊精神。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更深刻、更深遠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團隊精神之中,成為企業發展的精神內核。企業之魂,文以載道,人以聚力。西部礦業集團積極發揮企業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導向和規范作用,在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起協同發展、和諧共生的關系,以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最大限度地提升員工的能力,讓員工從情感上自愿接受企業文化,并將文化之力內化于實際工作中,實現雙贏的同時,將文化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以人才培養激發企業活力。西部礦業集團“筑巢引鳳”打造企業人才高地,“聚才引智”引領企業創新發展,積極從“引進來、留下來、走出去”三個維度入手,做好引才、聚才、育才的文章,讓更多的“人員”成長為企業所需的“人才”。近年來,西部礦業集團在人才引進、選拔聘任、激勵考核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實施“百名研究生培養計劃”“精英計劃”、成立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工程,并科學構建“管理、技術、操作”三級人才序列,打通了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技能人員職業發展通道,為員工成長成才提供了更加廣闊、更加公平的發展平臺,實現了企業與員工共進、共贏、共發展。
以關愛員工匯聚發展動力。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石,西部礦業集團把關愛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器”,根據分子公司所處工作環境、海拔、勞動強度等差異,建立動態薪酬激勵體系,并向生產一線崗位傾斜;出臺息工、內退、休假、療養等一系列普惠政策,將在礦山工作的雙職工一方調至西寧地區上班,解決職工孩子教育難題和職工后顧之憂;利用旗下青海省鹽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口的閑置房產,積極推行療休養福利政策,分批次組織外出療休養;建立扶貧幫弱、公安英模子女西部礦業助學基金等幫扶救助工作體系,積極組織開展“春送慰問、夏送清涼、秋送助學、冬送溫暖”活動;重視員工身體健康,每年為員工進行健康體檢;企業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每年對在崗職工發放績效獎勵……一系列的措施給予員工全方位關愛,在企業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中匯聚起更多企業發展動力。
黨的建設和企業文化相融合 提升企業發展向心力
近年來,西部礦業集團大力融合“黨建+文化”,把黨的先進思想和理念融合到企業文化、生產經營當中,堅持圍繞生產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做到黨建和生產經營比翼雙飛,黨建和企業文化相輔相成,讓紅色生產力在企業發展中有形、有為,開創了西部礦業集團發展文化“強筋”、黨建“強魂”的雙強新格局,使黨建成為公司“二次創業”的強大紅色引擎,全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以黨的建設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多年來,在西部礦業集團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各個時期黨組織建設,使黨建文化在企業發展中形成了深厚的組織基礎和文化基礎。西部礦業集團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入學習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強化企業黨建工作,做好頂層設計,全面扛起管黨治黨責任,把黨的領導融人公司治理各環節、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圍繞生產經營中心任務開展黨建工作,不斷抓實“三基”建設體系,扎實開展創建“黨員示范崗”“巾幗標兵”等創先爭優活動,著力打造黨建亮點工程,凸顯了黨建服務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重要作用。同時,按照“雙向進人、交叉任職”領導體制要求,加強各企業領導班子建設,設置董事長(總經理)黨委(黨總支)書記“一肩挑”,并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按照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兩個核心”的總體要求,完善黨委決策事項和規則,健全“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修訂《黨委會議事規則》和《黨政聯席會議事規則》,編寫《西部礦業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指導手冊》系列叢書。確保黨在企業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使黨建文化在企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得到了整體提升。
以選樹典型凝聚企業發展合力。西部礦業集團注重先進典型的培育、選樹和宣傳,積極發揮榜樣的示范激勵和教育引領作用,以鮮活的事跡詮釋企業文化的精神實質。2016年,西部礦業集團在“兩學一做”中涌現出了以尹磊同志為代表的一批黨員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并及時總結先進典型事跡,樹立職工身邊的先進榜樣和光輝形象,通過宣講報告、網絡宣傳等多種方式,先進榜樣在西部礦業集團和青海18家國有企業中宣傳弘揚,逐步形成了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企業精神。培育出西部礦業集團“李英菊”愛心公益志愿隊和茶卡鹽湖景區兩個省級“學雷鋒活動示范點”。2018年,西部礦業集團宣揚愛崗敬業、專心致志的工匠精神,宣傳公司員工楊尚明憑借在鹽湖提鋰方面刻苦鉆研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勞模事跡。在公司積極倡導文明新風,開展慰問生活困難黨員、慰問精準扶貧聯點村困難群眾等一系列活動,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構建和諧健康的企業文化。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