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根本上決定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日前舉辦的全國企業文化年會(2019)上,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在作主題報告時表示,擁有一批世界領先的優質企業,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國際產業競爭博弈的關鍵所在。目前,雖然我國一些重要領域的創新實力得到明顯提升,但同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本次年會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以"把握新時代文化脈搏 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對新形勢下企業牢固樹立文化自信進行了探討,總結了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研究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新問題,以推動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認為,要注重企業文化軟實力對企業發展的柔性支撐。他在致辭中表示,在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過程中,企業不僅需要資金、設備、技術等硬實力來保證,還需要使命、精神、品牌、商譽等文化軟實力來支撐;要注重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緊密結合,立足于基層文化、崗位文化和團隊文化建設,把企業文化逐漸內化到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中;要注重企業文化與工業文化相互促進。
近年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國外貿行業發展持續放緩,尤其近段時期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外貿企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如何度過難關,承壓而行是擺在多數企業面臨的考驗。記者在采訪中觀察到,當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越來越依靠自身發展建設,外貿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尋求通過提升文化建設水平賦能企業發展,以增強自身的軟實力。
"企業文化在現代市場競爭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內可以提升員工的凝聚力,對外則能夠更好地展現企業形象,樹立企業品牌。"廈門一家外貿企業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一些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文化建設上亟須補短板,首先就是糾正一直以來的誤解。"認為企業文化是可有可無的,只是表面上的等等,這樣的想法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海外品牌塑造更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記者了解到,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不足日漸顯現,中國企業在適應國際語境、國際規范的跨國企業文化培育和溝通、企業形象傳播等方面的"撓頭"正在倒逼自身的改革。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于曉虹表示,在全球化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硬件競爭上升到軟件競爭,從技術、產品的競爭上升到公司文化理念及品牌形象的軟實力競爭。如何形成強大的企業文化感召力和文化凝聚力,如何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樹立企業的危機管理和品牌形象,是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和迫切任務。承包商將不斷挖掘國際公共關系資源,整合海外傳播渠道,努力為會員企業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
不過,一些優秀的中國企業也嘗到了企業文化的甜頭。例如,吉利集團收購了沃爾沃等國際品牌,成為沃爾沃集團、戴姆勒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同時在7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不同地域、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教育和人文背景成為吉利員工團隊組成的新特點。為此,吉利發布了適應全球文化傳播需要的中英文雙語版企業文化綱要。吉利的成功,遵循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也傳播了吉利企業文化,即把不同梯度的員工都集中到吉利的發展戰略上來,從而認可并自覺遵循吉利的管理風格。(記者 張偉倫)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