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工匠精神”重塑“中國制造”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17-04-05





      “工匠精神”直擊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比較浮躁的痛點,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因此,只有每位企業員工都具備“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質,才能迸發創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國制造”才能邁向“中國創造”。


      “工匠精神”繼去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受訪人士表示,“工匠精神”直擊當前制造業大而不強、比較浮躁的痛點,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要弘揚“工匠精神”,應從教育、體制以及文化等方面系統施策,需要更多的耐心。


      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


      “企業最大的短板是不能沉下心來提高質量,我們要采購最好的原料,嚴苛地追求質量,生產出不一樣的光伏產品。”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董事長陳康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產品質量不高的根源在哪兒?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法士特汽車集團公司齒輪聯合一車間工人曹晶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產品缺質量、缺品牌,雖然有標準不高、技術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從根本上講是缺少靈魂,中國制造業亟待弘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繼去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工匠精神”,并且首次提出要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譚永華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每位企業員工都具備“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質,才能迸發創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國制造”才能邁向“中國創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需注入“工匠精神”,才能生產出更多符合消費新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抓住‘工匠精神’就是抓住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關鍵。”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如果中國不能擺脫浮躁,告別過去的“短平快”,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就難以從“世界工廠”走向“創新工場”“品牌工廠”;難以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從全球視角來看,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將難以提升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長此以往,也將難保“世界工廠”的地位。


      積極行動系統施策


      記者發現,“工匠精神”已引發制造業人士的共鳴。當下,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譚永華表示,應從教育入手,扭轉教育導向,構建多層次的教育體系:一是應在各類教育中加強科學技能、人文素養的培養,做到“愛一行,干一行;干一行,專一行”。二是在國民教育中,除了理論教育,還要加強應用教育,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三是應當加強職業教育。四是完善對職工的培訓體系,加強產業和學校的聯動,不斷適應新技術發展趨勢,加強對職工的培養。


      曹晶說,培養“工匠精神”,既要考慮工人待遇,還應當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一是隨著工人技能的提升,應當提供與其相匹配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二是打通人才晉升之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牛牌紡機:“工匠精神”成就精品

      當前,中國的紡織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行業競爭激烈,勞動力成本上升,用戶對產品品質要求、性能要求大幅提升。
      2017-07-01
    • 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簡稱“聯盟”)是整合多方資源打造的跨行業、跨領域、新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性社團組織
      2017-03-22
    • “中國制造”呼喚新型“大國工匠”

      “中國制造”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恰恰是為了讓中國制造業強大起來,從加入創新國家之列到走入創新國家前列,再到引領創新國家發展,會面臨非常多的障礙,需要通盤考慮。
      2017-03-22
    • 中國制造出海追趕“最后的1%”

      根據商務部數據,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11299 2億元,同比增長53 7%。
      2017-04-2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