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出海追趕“最后的1%”


    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陸璐    時間:2017-04-21





      “這臺4500噸位的壓鑄機已經組裝完畢,正在調試,投用后將成為世界上最重的壓鑄機。”廣東順德,伊之密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廠房內,監事于壯志指著眼前高約10米的“龐然大物”說道。這臺機器出自伊之密和美國百年企業HPM聯合研發團隊之手,研發歷時一年多。而他所說的客戶,是北美知名汽配企業WalkerDieCasting。


      不足30公里外的陶機制造商科達潔能,海外事業部總經理鐘應洲正在為非洲塔桑尼亞的合建項目奔忙。


      盡管早在十多年前,就陸續有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國門,在海外銷售產品或投資建廠,但總體規模較小。近兩年,企業出海進入加速期。根據商務部數據,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11299.2億元,同比增長53.7%。


      搭乘政策東風,更多“中國制造”跟隨“中國建造”走出去。“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注冊的公司數量有2萬左右。盡管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領域以國企為主,但民企大約占到總投資主體的72%。”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信息中心主任李志剛表示。


      墻內不足墻外補


      盡管在國內穩坐行業頭把交椅,但科達潔能的2015年過得并不輕松。


      靠生產陶瓷機械起家的科達潔能,上世紀90年代曾依托佛山這個中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迅速壯大。2011年收購競爭對手佛山恒力泰后,結束了國內陶機企業“三分天下”的局面。沒料到的是,隨即遭遇了市場寒冬。科達潔能財報顯示,2015年其建材機械板塊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9.29%。


      “主要是受下游陶瓷企業影響。由于低端產能過剩加上環保壓力,那一年佛山大量陶企或倒閉或遷出。作為產業鏈上游企業,我們自然受到沖擊。”恒力泰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陳添用“冰點”來形容2015年的市場環境。


      這時,自2003年就開始接觸出口業務的科達潔能,在印度、中東、非洲等區域的海外銷售卻出現了高增長。科達潔能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1至6月實現海外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126.76%。


      在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看來,海外建陶業務還大有可為。“意大利的陶機企業占了國際市場130億至140億元的份額,其出口比例遠超內銷。我們的出口卻仍未占到總體銷售的一半,國際市場空間巨大。”


      關鍵那把“鑰匙”


      2013年,江金洋接手恒力泰機械在中東、非洲區域的銷售總經理職位。近兩年,和她做生意的中國人明顯變多了。


      拋開“一帶一路”政策優勢,她認為,產品技術過硬和剛性市場需求增加才是海外市場回暖的主要原因。“無論是東南亞還是非洲,都處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爆發期,這意味著他們對機械裝備的需求同樣如此。”


      然而,看似黃金期的出海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擺在企業面前的第一道大關,是如何處理和當地政府的關系。陌生的當地文化和法律環境、融資渠道和市場研判個個都是關卡。”


      在謀劃布局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大多數企業將熟悉當地文化和法律環境、可信賴并具備國際化視野的管理人才,看做是打開局面的關鍵鑰匙。


      但這樣的人才往往難找。以伊之密為例,該公司在收購HPM的全部知識產權后,最初獲得的只是一個品牌和一大堆技術資料。后來通過聘用HPM原工程師Bill,才得以請回HPM退休總裁WalliamFlickger,并在當地重新組建運營團隊。


      最難跨越的1%


      一腳跨入海外,在克服了人才缺乏、文化差異等諸多障礙之后,懸在眾多制造業民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來自國際一流品牌的擠壓和競爭。


      一個事實是,盡管在國內已占據絕對的市場地位,但大多數中國制造型民企在國際市場上仍處于中低端位置。其出海路線也多是“農村包圍城市”—布局東南亞、中東、拉美和非洲等欠發達地區,歐美高端市場少有涉及。


      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亦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據江金洋介紹,在中東和北非市場,來自意大利的薩克米、B&T、維高等陶機裝備巨頭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總體規模為200億美元左右的國際市場份額,這些品牌占據了2/3。


      陳添也承認,競爭對手的技術沉淀確實更加深厚,尤其在關鍵零部件和產品的質量、材質、穩定性等方面。而過去幾年,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已經不那么明顯。


      “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通過活躍的市場需求和技術買進,迅速趕上了歐美企業99%的技術。但最后這1%的差距,要花的努力比那99%還要多。”陳添感嘆道。他認為,中國品牌要實現在國際市場上質的跨越,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這1%是關鍵,也是瓶頸。


      “要破解這1%的難題,關鍵還是核心技術研發。”陳添補充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簡稱“聯盟”)是整合多方資源打造的跨行業、跨領域、新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性社團組織
      2017-03-22
    • “中國制造”呼喚新型“大國工匠”

      “中國制造”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恰恰是為了讓中國制造業強大起來,從加入創新國家之列到走入創新國家前列,再到引領創新國家發展,會面臨非常多的障礙,需要通盤考慮。
      2017-03-22
    • 以“工匠精神”重塑“中國制造”

      “工匠精神”直擊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比較浮躁的痛點,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因此,只有每位企業員工都具備“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質,才能迸發創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國制造”才能邁向“中國創...
      2017-04-05
    • 瓦軸集團的“金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瓦軸集團將今年確定為“品質年”,提出要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力氣抓全面提高產品品質。這其中,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
      2017-05-05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