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2025:品質品牌升級助推器


    來源:消費日報   時間:2017-05-15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務院國資委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同舉辦“中國品牌日”活動。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平介紹說:農業部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王平認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已進入數量、質量及綜合效益并重的新階段,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是提升現代農業的重要戰略舉措,意義重大。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表示:未來,商務部將研究制訂《中華老字號品牌管理辦法》,完善中華老字號和地方老字號名錄,實施動態管理。與此同時還將推動老字號的改革創新發展,引入社會資本和大數據技術,幫助老字號吸引新顧客、開拓新市場。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的重要論述,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的提出,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指明了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廓清了建設質量強國的宏大目標和具體要求,是我們做好新形勢下中國好品牌培優孵化工作的行動綱領和重要遵循。因此2014年也被品牌界一致認為是“中國品牌元年”。


      就在大家歡呼中國自主品牌意識時代到來的同時,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也已經實施2年,初見成效。


      《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美國《福布斯》雜志、西班牙《世界報》等海外媒體日前是這樣評價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的——“中國制造2025”將助力中國加強制造業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成為“高科技天堂”。專家認為,“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制造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自《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扎實推進。在2016年度15個重大標志性項目中,已有7個完全落實,4個基本落實,其余正在推進。47%的大企業搭建了運營協同創新平臺,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運營成本平均下降了8.8%,經營利潤平均增長了6.9%。整體看,我國制造業有了自己的獨特機遇和優勢。


      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而“中國制造2025”則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邁向創新社會的重要舉措。“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福布斯》雜志網站日前刊文說,“中國制造2025”表明中國正在推進創新,加快產業升級步伐。中國需要通過創新在全球發展中保持競爭優勢,立于不敗之地。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蔡源說,中國經濟現在正處于轉型階段,傳統制造業的優勢正逐漸降低,水、電、土地等生產資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也不斷攀升,這促使中國制造業必須升級。


      近年來,中國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明顯提速,促使智能制造水平持續提升,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


      蔡源說,中國有一些產業,包括軌道交通裝備、通信、電力裝備等已經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以通信產業為例,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已經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熊榆說,中國引進或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技術或創新,在經過中國市場培育后,又催生了創新和變革,進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影響力。


      目標瞄準新興產業


      在信息化浪潮下,工業化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制造2025”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瞄準全球新一輪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傳統產業與3D打印、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緊密結合。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說,中國企業正開始主導過去30年來一直由韓國和日本制造商引領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隨著環保觀念深入人心以及汽車制造商加大對電動車的投入,鋰離子電池生產至少在未來10年內會是一項重要技術。


      研究機構基準礦業情報總經理西蒙·穆爾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從小型電動自行車到大型純電動汽車都在快速發展,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正在占據世界領先地位。據基準礦業情報測算,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將占全球的62%,美國和韓國分別占22%和13%。


      此外,作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機器人產業成為新亮點之一。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34.3%。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40個,機器人企業數量超過800家。熊榆說,中國同時具備龐大內需和科技實力,推動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的制造業革新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大方向。


      國家推動長遠發展


      “中國制造2025”針對全球傳統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結合不同產業發展現狀,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制造業的方案,使中國在全球各產業的價值鏈地位全面提升。


      專家認為,產業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要行動,要想確保持續競爭力,還需要國家財政支持和不斷的科技研發。埃及埃中商業理事會副主席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表示,產業升級不能單純依靠商業利益驅動,還需要國家從遠期規劃和財政兩方面提供指導和支持。


      為完成目標任務,“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日前公布《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圍繞“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和關鍵任務,著力加強對制造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


      西班牙《世界報》報道,中國希望到2025年成為知識密集型產業中最具活力的“高科技天堂”,雄厚的資金投入無疑將使很多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秩序中占據優勢。


      中德“工業4.0”聯盟執委會副主席羅家福說,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有類似之處,政府都在其中發揮引導和扶持作用。中國企業只要有創新能力和高質量的產品,就會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簡稱“聯盟”)是整合多方資源打造的跨行業、跨領域、新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性社團組織
      2017-03-22
    • “中國制造”呼喚新型“大國工匠”

      “中國制造”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恰恰是為了讓中國制造業強大起來,從加入創新國家之列到走入創新國家前列,再到引領創新國家發展,會面臨非常多的障礙,需要通盤考慮。
      2017-03-22
    • 以“工匠精神”重塑“中國制造”

      “工匠精神”直擊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比較浮躁的痛點,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因此,只有每位企業員工都具備“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質,才能迸發創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國制造”才能邁向“中國創...
      2017-04-05
    • 中國制造出海追趕“最后的1%”

      根據商務部數據,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11299 2億元,同比增長53 7%。
      2017-04-2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