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發展瓶頸 我國裝備制造瞄準產業鏈高端


    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17-05-22





      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主題為“集智聚策助力中國裝備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機工智庫2017春季發布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會上,機工智庫發布了三項獨家趨勢研判成果:中國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中國裝備制造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2016~2017年度智能制造行業輿情監測結果。試圖從第三方的視角,對裝備制造業發展狀況、發展趨勢作出客觀研判,為政府部門及制造業領軍企業提供決策支撐。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院長王文斌表示,面對發達國家高端打壓、發展中國家低端逼近的“雙重擠壓”,我國裝備制造業要突破發展瓶頸、搶占發展的制高點,需要認清新新一輪工業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和愿景,適應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文化,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將進入產業落地階段
     
      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也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主攻方向。在全球的每個角落,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和智能傳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加速、深度融合,使得在航空航天、汽車、造船、工程機械、能源裝備和快速消費品等各行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理念和新經濟層出不窮。
     
      機工智庫結合我國細分制造行業的產業環境、基礎能力、產品特點、市場和客戶需求等因素,建立了完整的新模式、新業態成熟度評價模型。模型分析顯示,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我國智能制造的頂層框架設計和規劃已經基本完成,當下急需進入產業落地階段,大量制造企業都在尋求與自身發展相結合、可行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和突破口。
     
      面對諸多制造企業提出的“智能制造如何起步”這一訴求,王文斌表示,發展智能制造各國的情況不相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情況更復雜一些。首先,企業要從充分利用互聯網做起。充分利用互聯網可以建設企業的信息流,為發展智能制造創造條件,還可以通過破除信息屏障快速獲得收益。其次,要從自動化做起。自動化生產可以建設企業的數據流,為發展智能制造創造條件,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再次,要從梳理企業內部的知識資產做起。梳理知識資產可以建設企業的知識流為發展智能制造創造條件,還可以更好地發揮知識資產的價值。
     
      主動適應需求側的變化
     
      “發展智能制造是最關鍵的供給側改革,是對行業供給方式、生產方式、運營方式的一次戰略性調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王文斌坦言,當前行業運行也碰到了很多困難,突出的問題是需求不足。因此,在發展智能制造的同時還需要認真研究當前的市場需求,通過適應需求側變化進行調整。其中,六個方向值得重點關注。一是國家和省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二是智能制造發展的需求。三是某些大國的制造業回歸和制造基地轉移產生的需求。四是發展專用裝備產品市場廣闊。五是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產生的需求。六是消費1.0向2.0升級產生的需求。
     
      在發展路徑和方式選擇上,機工智庫提出:發展智能制造,中小企業具有更強烈的緊迫性,應該通過建設“智慧集群”來推動中小企業實現群體性的智慧轉型。政府應在頂層設計、聚合資源、搭建平臺等方面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智能制造;已具備一定能力的企業,應突出主業發展優勢,完善產業鏈,深化和細化分工,發揮在集群內的引領作用,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做好平臺支撐;集群內一些技術水平較高的裝備制造企業和技術服務機構,要努力通過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開發出適合于產業集群發展的智能制造技術。
     
      裝備制造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在當前逆全球化思潮下,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外部環境趨緊,貿易摩擦、投資限制等風險進入“常態化”。在制造業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邁進的進程中,世界制造業強國加大了對我國制造業的遏制、防范和打壓力度。
     
      機工智庫研究員魯欣提出,隨著國際合規監管要求日趨嚴格,我國裝備制造要研究如何利用規則、調整規則甚至創造規則,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機工智庫研究表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中國暫時的貨物貿易盈余和中國資本的海外集中收購造成的不均衡,成為其他裝備大國“憂慮”的主要原因。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重塑和主要發達國家的市場趨于飽和的大背景下,占領未來全球裝備制造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爭奪“市場空間”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重點,也成為“規則博弈”的首選。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告訴記者,當前,主要國家力推制造業回歸,加大對本國制造業的保護力度,經濟政策內傾化突出,美國制造業力圖在2020年重新超過中國。與此同時,國際規則博弈加劇,制造業大國頻繁利用多邊機制、區域協定和雙邊談判構筑技術和創新壁壘遏制競爭對手創新進程和在全球的競爭力。2017年,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作為裝備制造大國,我們應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大力發展和穩定內需市場,同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創新發展,推動中國制造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
     
      機工智庫研究員張燕指出,2017年以來,中國裝備制造業雖開局良好,下行壓力有所減緩,出口由負轉正。但從短期看,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裝備制造業運行總體還處于收縮期,難言整體“回暖”,甚至仍存在下行風險。從全年走勢看,我國裝備制造運行態勢將呈前高后低態勢。從長期看,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裝備生產和出口中的占比將穩步提升。(中國工業報記者司建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信重工:打造中國重型裝備制造的金字招牌

      中信重工:打造中國重型裝備制造的金字招牌

      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標桿企業,中信重工積極踐行“中國制造2025”,在迅速發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產業等新動能的同時,把傳統產業——重型裝備制造升級作為重中之重,以做強做優核心制造,打造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
      2017-07-24
    • 徐工:以“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勇攀裝備制造最高峰

      徐工:以“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勇攀裝備制造最高峰

      徐工定了一個目標:到中國制造2025戰略收尾時,一定要上到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豪華俱樂部,這也是全體中國裝備制造者的追求。
      2017-07-26
    • 三一重裝:站上

      三一重裝:站上"巨人"肩膀勇攀創新高峰

      作為三一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之一,三一重裝從創立之初就認識到了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其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貫徹始終的知識產權強企戰略。
      2017-07-27
    • 哈電集團與我國裝備制造發展同轍共軌

      哈電集團與我國裝備制造發展同轍共軌

      幾十年來,哈電集團恪守使命,履行著共和國“長子”的責任,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技術領先和產業進步方面很好地發揮了中央企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之...
      2017-10-17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