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電集團與我國裝備制造發展同轍共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17





      編者按 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哈電集團就肩負起了“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歷史使命。幾十年來,哈電集團恪守使命,履行著共和國“長子”的責任,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技術領先和產業進步方面很好地發揮了中央企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之路。
    hadianjituan
    資料圖:哈電集團(圖片來源:互聯網)
      哈電集團作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負起了“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歷史使命。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積淀、管理積淀、科技積淀和文化積淀,哈電集團在推進我國重大裝備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中,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創造了無數個“共和國第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之路,實現了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新跨越,實現了發電設備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為國家電力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成長軌跡
     
      哈電集團從60年多前的一片荒蕪,到拔地而起的片片現代化廠房;從一個個“零”的突破,到一項項世界領先。這個由國家“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6項沿革發展而來的,曾被譽為共和國發電設備制造業的“長子”,是中央管理的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
     
      為適應成套開發、成套設計、成套制造和成套服務的市場發展要求,是最早組建而成的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艦船動力裝置、電力驅動設備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設備出口基地。
     
      1951年,當創業的勞動號子震落了積雪,共和國第一臺電機在這里發出春雷般的轟鳴。從此,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航船在這里揚帆起程。水與火、光與電、血與汗的交織,在這里匯聚起能量,在這里匯集著創業者,在這里譜寫出創造無限動力的華美樂章;從此,哈電集團以自己踏實、卓有成效的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震驚的奇跡;從此,哈電集團把自己的美名鑲嵌在祖國的錦秀山河、世界各地。
     
      200多個“共和國第一”在哈電集團誕生。
     
      制造出中國第一臺蘇雄8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5萬千瓦火電機組(鍋爐、汽輪機、發電機)。
     
      新安江7.25萬千瓦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的成功研制,開創了中國發電設備自主設計制造的先河。
     
      自主研發的葛洲壩12.5萬千瓦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和21萬千瓦汽輪機首獲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最高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制造的大型發電設備首次走向世界,并保持著當今中國出口單機容量最大機組的紀錄。
     
      中國第一臺艦艇核動力汽輪機、主泵電機成功服役。
     
      60萬千瓦、100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成功問世。
     
      三峽右岸70萬千瓦機組的成功投運,開創了中國巨型水電機組自主設計制造的新紀元。
     
      光耀門楣
     
      當年,在三峽右岸機組的國際競標中,哈電集團利用自主創新這劑“猛藥”戰勝在左岸曾經指導過他們的“洋教練”,一舉中標4臺機組,成為了第一個獨立承制世界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的設計和制造任務的中國企業,開辟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新紀元。哈電為我國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了獨立的發言權。
     
      早在5年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攻關的重任依舊落在哈電人的肩上,不同的是,有了白鶴灘項目為依托。白鶴灘水電站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開發的金沙江下游河段梯級的第二級電站。電站裝機16臺總計16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電站建成后,將僅次于三峽水電站,成為世界第二大水電站。根據白鶴灘工程的實際特點,三峽集團公司先后委托哈電集團開展了6個關于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專項技術的研究,使哈電集團的研究開發工作更具針對性,更接近工程實際。
     
      白鶴灘電站機組為中高水頭、中低轉速、巨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機組不僅運行水頭高、變幅范圍廣,而且結構外形尺寸巨大。因此,要對水輪機、發電機參數進行單獨及整體匹配優化研究;對機組總體結構型式選擇、重大部件結構優化、動力響應及機械穩定性進行預估研究,不僅要考慮改善機組高水頭運行的穩定性,而且要兼顧低水頭超額定出力發電的要求。
     
      針對白鶴灘電站對機組運行的要求,哈電集團多輪次地優化設計水輪機轉輪,大幅度降低了水輪機飛逸轉速及無葉區壓力脈動,提高了機組過速和甩負荷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既能滿足高水頭穩定性能的要求,又在低水頭段具有較大的超發能力。同臺對比最終結果表明:哈電集團研發的模型轉輪最優效率和加權平均效率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由于機組單機容量大,無論是電力系統擾動引起的振蕩,亦或是系統的誤操作,都有可能對電機或電網造成影響,甚至會帶來巨大損失。避免此問題的惟一辦法,就是對機組各個瞬態運行性能進行預估,找準應對方案。
     
      哈電集團電磁分析科研團隊責無旁貸地承擔了這一國家重點科研課題。無數次地計算,無數次地試驗,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最佳的電磁方案終于被成功地開發出來。在此基礎上,電磁分析科研團隊還針對三峽、溪洛渡、向家壩等巨型機組調試中出現的各種振動問題進行了跟蹤測試,在白鶴灘機組的設計中,尤其是在定子低頻振動方面,研究出了更加可靠的解決方案。
     
      今年8月,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建設,標志著我國將開啟世界水電百萬千瓦級機組的新時代。潛心鉆研多年100萬千瓦水電機組關鍵技術的哈電集團,又要繼續沖擊新的行業制高點。
     
      走向世界
     
      如果說,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一些企業還在“迷茫”中,苦苦尋找“振興”的妙藥良方的話,哈電集團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中找到了答案。哈電集團與GE、三菱、日立等國際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搶奪國際市場,用高端技術、精密制造,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前不久,哈電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百路凱1223MW聯合循環項目2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可靠性試運行,機組運行穩定,性能卓越。至此,哈電集團在巴基斯坦建設的必凱1180MW聯合循環電站項目和百路凱1223MW聯合循環電站項目的4臺世界最大容量H級燃機全部通過168小時可靠性試運行,并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哈電集團靠什么僅僅在巴基斯坦就承建了9座大型電站工程,還在其他相關國家爭取到了一批供貨合同,為國家和企業掙回來大把外匯。分析原因,就是哈電集團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遵循國家的政策和按照上級的要求,真正領悟到了國家關于“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真諦所在。企業既看到了自身的優勢,又清醒地看到了在“前進”征途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通過謀劃,主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進行有效對接,著力打造了“工程總承包業務、售后服務業務、金融服務業務、BOO(建設擁有運營)/BOT(建設運營轉讓)投資業務”服務板塊業務。
     
      在巴基斯坦電站工程建設期間,哈電國際積極關注民生,大力加強節能環保建設,為巴基斯坦提供了高效節能電站設備,并通過在建工程項目積極拉動地方就業,推動了巴基斯坦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巴基斯坦各界的支持與贊賞,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巴“兄弟”之情再添砝碼。
     
      除了巴基斯坦,哈電集團還將“哈電動力”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打造高端“中國自造”,讓世界愛上中國裝備。截至目前,哈電集團已經在亞洲、非洲、南美洲、歐洲20多個國家承建了近50個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38000MW,總合同額累計132億美元,出口創匯48億美元。
     
      無須諱言,制造業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是國家重要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誰在潛心開發制造高端產品,誰就會在洶涌的“藍海”暢游中,游得更快、更遠,誰就會增添無盡的活力,使“中國制造”的影響力擴大至世界各地。哈電集團做到了!國家、行業需要涌現出更多這樣的企業。(記者 由慶祝)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哈電集團向軍民融合產業聚焦發力

      哈電集團向軍民融合產業聚焦發力

      近日,哈電集團新設立的船舶動力部正式掛牌,一正二副三個部長、三個業務處,13人的編制,為應對軍工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進一步推進軍民融合業務開展從體制上展現出哈電集團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決心、大舉措
      2017-09-27
    • 突破發展瓶頸 我國裝備制造瞄準產業鏈高端

      突破發展瓶頸 我國裝備制造瞄準產業鏈高端

      面對發達國家高端打壓、發展中國家低端逼近的“雙重擠壓”,我國裝備制造業要突破發展瓶頸、搶占發展的制高點,需要認清新新一輪工業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和愿景,適應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文化,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發...
      2017-05-22
    • 中信重工:打造中國重型裝備制造的金字招牌

      中信重工:打造中國重型裝備制造的金字招牌

      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標桿企業,中信重工積極踐行“中國制造2025”,在迅速發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產業等新動能的同時,把傳統產業——重型裝備制造升級作為重中之重,以做強做優核心制造,打造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
      2017-07-24
    • 徐工:以“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勇攀裝備制造最高峰

      徐工:以“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勇攀裝備制造最高峰

      徐工定了一個目標:到中國制造2025戰略收尾時,一定要上到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豪華俱樂部,這也是全體中國裝備制造者的追求。
      2017-07-26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