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廠房內,亮眼的黃色掘進機一字排開,匠心獨具的設計理念,顛覆了人們對煤機產品固有的“傻、大、笨、粗”的傳統印象,既不缺乏科技和時尚的因素,又兼顧了人性化和安全性——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下稱三一重裝)內,成套排列的煤炭采掘設備格外吸引參觀者的眼球。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作為三一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之一,三一重裝從創立之初就認識到了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其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貫徹始終的知識產權強企戰略。可以說,正是依托于三一集團良好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環境,三一重裝一早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才能夠不斷攀登自主創新的高峰。”三一重裝研究院副院長劉華表示。
量質并舉體系化謀創新
在搜索引擎上鍵入“三一重裝”,得到的搜索結果多與“第一”“首個”“首創”等關鍵詞有聯系。實際上,自2004年成立至今的10余年發展歷程中,三一重裝不僅成功推出了世界首創的“大坡度掘進機”“窄機身掘進機”,也在國內首創了“連采機”“硬巖掘進機”“刨煤機成套開采設備”等,引領了行業產品成套化、智能化、極限化的發展方向。
“產品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得益于三一重裝從源頭上就重視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工作的重要性。”據劉華介紹,三一重裝強調“一一對應”的原則,即遵循“研發+銷售”的捆綁式原則:每一件產品上市銷售之前,研發部門必須做好專利申請的提交、專利信息的檢索,對市場的風險性進行評估,規避產品潛在的專利風險。
為了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三一重裝在企業內部成立了專利評審委員會,由各領域的技術專家組成。通過專利評審委員會、專利工程師、各部門兼職專利專干三個層級的專利組織機構,加強知識產權工作與研發、營銷等部門的緊密合作,促進知識產權信息利用,及時掌握各研究院的研發動態和營銷過程中的維權信息,并隨時對研發及營銷環節反映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解決。
這種成體系化的創新工作,使得三一重裝的核心產品在市場上無往不利。僅以三一重裝的“一種減速機及包括該減速機的掘進機”的專利產業化項目為例,通過高質量的創造和對專利信息的分析整理,企業對該項目的預期銷售額高達12億元,可實現利潤4.5億元,年納稅總額超過6000萬元,能夠帶動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機械行業及外部配套企業的共同發展。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三一重裝已提交國內外專利申請1543件,有效專利擁有量達231件,其中發明專利131件,連續五年在中國專利獎評選中有所斬獲。
同步國際“走出去”更自信
“近年來,三一重裝確立了立足企業經營發展的國際化戰略,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也隨之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據劉華介紹,目前,三一重裝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采取的是進攻與防御相結合的策略,旨在構筑企業經營戰略、研究開發戰略以及知識產權戰略的“三位一體”戰略體系,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實際上,早在2004年成立之初,三一重裝就建立了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平臺——科技資訊港,囊括了中外專利數據庫、中外標準數據庫等。2007年時,為了更深入地進行中外專利戰略分析,規避產品出口中的專利風險,三一重裝又購買了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的專利數據庫及專利分析系統,并成功開發了企業的專利管理系統。
“在搭建信息平臺的基礎上,三一重裝還強化了對研發人員的激勵,特別是針對員工圍繞‘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進行的創新和知識產權布局進行獎勵。”劉華說,近年來,三一重裝的相關產品已出口至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與之相伴的是,三一重裝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也逐年增加,海外專利布局已覆蓋了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三一重裝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走創新型企業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規避知識產權風險、保持公司自由經營的迫切要求;是保護創新、保持競爭優勢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當然,這也是加速推進自主創新的必由之路。”劉華如是說。(通訊員陳薈宇 楊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