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對于中航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來說并不陌生。這是一家成立于1951年我國航空工業的奠基企業。作為老牌軍工單位,自成立之初,洪都公司“就在軍事工業中練習民用產品的本事”。如今,在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期,洪都公司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的步伐更加堅定不移。
近日,筆者參加了江西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紅土地上看變化”活動,參觀航空城,并了解大飛機項目和洪都公司軍民融合發展情況。洪都公司企業文化部經理唐荻告訴筆者,2017年4月26日,在江西省吉水縣工業園區軍民融合產業基地,一臺2噸模鍛錘壓制出了第一個金屬鍛件。這個小小的金屬鍛件,包含的意義非同一般。這是國防科工局對口支援原中央蘇區振興經濟發展首個項目的正式落地;是在吉水縣工業園區軍民融合產業基地里,第一家正式開工投產的企業;也是航空工業洪都堅定不移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的又一重要舉措。
唐荻說,“2017年1月22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成立。這是我國在軍民融合發展道路上又邁出的堅實一步。實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建軍治軍實踐中,總結歷史經驗、切合國情實際、順應時代發展,明確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也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
戰略規劃引領
唐荻說,“軍民不分家”,對任何一個研制生產航空武器裝備的國企來說,如果撇開民用領域一味只強調軍用航空裝備的發展的話,這樣的企業必然會因為缺乏穩定支撐而喪失發展潛力。因此,在如此理念的推動下,洪都公司不僅研制生產了各類教練機、強擊機、運輸機等軍用航空設備,還在民用航空領域、非航空民品領域、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均有所突破與發展。1958年11月,“長江750”摩托車試制成功并轉入批產;1957年12月,多用途運輸機運5試制成功;1989年12月,農林專用飛機農5A首飛成功。
筆者了解到,如今,在軍用、民用兩個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洪都公司認識到,我國軍民融合已經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需要充分認清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準確把握發展的歷史方位,在審現狀、察理據、究得失、探趨勢、明路徑中加快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該公司在“十二五”時期,明確提出了“軍用航空、民用航空、非航空民品”的“三棱鏃”戰略。而這一思想在公司“十三五”戰略規劃中得到了延續和發展。洪都公司在“十三五”戰略規劃中,把“引領飛訓、軍民共進、惠澤員工、跨越發展”作為企業使命。在其看來,“軍民共進”就是要提供高性能的航空裝備,大力發展民用航空產業,實現航空領域的軍民統籌。同時,通過發展非航空民品實現業務協同,支撐航空產業的發展。
2016年10月,洪都公司成立了軍民融合發展工作委員會。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航空工業關于軍民融合發展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構建“軍地合力、規劃引領、項目帶動、機制保障”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公司技術資源優勢,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高融合層次,持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確保公司“十三五”軍民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
重大項目帶動
“市場為導向,項目為牽引”,這是洪都公司在軍民融合發展實踐的不二法寶。南昌航空工業城,一個坐落在南昌美麗瑤湖東畔的現代化航空生產基地正在成形,這是洪都公司正在分步整體搬遷的新家園。這個總投資300億元的重大項目,在建設之初就把準了軍民融合發展的脈絡。它基于軍民融合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現代服務三大產業集群,有效發揮高端帶動、龍頭拉動、創新驅動的園區優勢,實現綠色、生態、科技、人文、智慧的國家級兩化融合創新產業園。它以C919大型客機項目為依托,打造我國大飛機機身制造COE;以訓效、民機轉包及智能裝備為依托,建設我國的訓效基地、轉包基地和智能制造基地,致力成為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中部地區最大的航空產業基地和航空工業“中國制造2025”的示范基地。若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實現年產100架初級教練機、50架高教機、30架大型客機前機身和中后機身,數千萬美元的國際轉包能力,以及生產其他防務產品的能力。
筆者了解到,2010年,洪都公司成為C919大型客機前機身、中后機身的供應商,工作量占機身制造總工作量的25%。洪都公司C919項目于2013年5月啟動生產,并于2014年8月交付首架前機身,是該項目首個實現部件交付的供應商。2017年,洪都公司承擔的C919項目10103架部件交付。隨著南昌航空城建設的推進,洪都公司將具備更加優越的科研生產條件,后續致力于打造C919大型客機的第二總裝和試飛基地。
在國際轉包項目上,洪都公司建立了AS9100質量體系,先后獲得了NDT(滲透)、化學處理、鋁合金熱處理、噴丸強化等特種工藝NADCAP認證,還獲得了客戶二方(Goodrich、龐巴迪、Vought、波音)特種工藝審核認可。目前承接了波音747-8飛機尾段隔框組件和波音787飛機發動機吊艙扭力盒零組件的生產任務。洪都公司將繼續增強自身綜合競爭實力,拓展客戶面,提高產品層級,努力成為波音飛機的一級供應商。
凝聚各方合力
據唐荻介紹,洪都公司在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感到,國家、省市各級政府以及航空工業的大力支持,是各個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的重要支撐。
“機場建設得到了航空工業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洪都公司航建辦責任人在介紹南昌航空工業城瑤湖機場建設時說道。江西省市區三級聯動,分級負責,對瑤湖機場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可謂“空前”,加快了瑤湖機場建設的步伐。如今,瑤湖機場項目已到了攻堅決戰階段,施工進度屢屢上演“奇跡”。現場每天進出車次達到4500余次,運送沙子、山皮石等原材料總量達15萬噸,強夯地面14萬平方米。瑤湖機場技術含量高、功能齊全、工程量大、周期緊,洪都公司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正以機場建設為契機帶動整個航空城建設搬遷工作的快速推進。
據悉,2015年底,在國防科工局、江西省委省政府、航空工業的大力支持下,洪都公司作為大型中央駐贛及江西省重點國防工業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支持原中央蘇區建設的號召,啟動支援項目落戶吉水縣的相關工作。公司將下屬企業江西洪都國際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的鍛造項目分離出來,通過支援現有供應商在吉水縣工業園區軍民結合產業基地投資建設江西中信航空設備制造公司,達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振興革命老區和精準扶貧的要求。項目從2016年7月開工建設,歷經10個月的時間達到了具備開工投產的條件。中信公司依托洪都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先進、成熟的技術為基礎,發揮民營企業體制靈活、響應快速、管理高效的優勢,主要從事各種規格鋁合金、銅合金和中型結構鋼、不銹鋼黑色金屬鍛件、精密軸類產品等軍用或民用產品的生產加工。公司一期鍛造項目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鍛件150多萬件,銷售收入達1億元。據悉,公司二期機械加工項目,也在當天正式開工奠基。二期項目計劃于2018年9月竣工投產,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依托航空工業洪都的支持,扎根吉水,加快推進項目進展,力爭成為軍民融合示范企業,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暢通保障機制
“好的體制機制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催化劑。”洪都公司在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注重發揮平臺機制、人才機制、創新機制等,使得各項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為了順利推進參與C919大型客機研制工作,2010年8月,由中航工業和江西省政府聯合牽頭組建的洪都商飛公司成立。投資方既有中航工業旗下的飛機公司、洪都公司,又包含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江西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等地方企業。8家實力強勁的加盟單位同舟共濟,風雨奮進。從此,洪都商飛振翼起航,開啟了航空工業和江西省參研C919大飛機進入加速前行的嶄新篇章。
智能機器人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洪都公司2010年開始規劃發展智能機器人項目,2011年進行培育和推進;2013年成立了先進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同時洪都公司獲批中國科協海智計劃示范項目“先進智能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江西省海智計劃工作站——“先進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究工作站”(省科協)、“江西省智能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智能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省科技廳),并成為原中航航空裝備智能化基地,聚焦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成果轉換和產業化發展。2014年洪都公司承辦了“第四屆中國智能博覽會暨第四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經過近幾年培育發展,洪都公司在技術、人才和影響力方面已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唐荻表示:“今后一個時期的軍民融合發展,總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未來,洪都公司將著力精心制定軍民融合發展有關項目實施方案,調動公司人才在技術、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積極性,以軍民融合發展項目為平臺推進預研、在科研、工藝制造、信息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進一步推進公司的發展進步。
中航工業洪都公司自成立以來,緊緊抓住黃金發展機遇期,實現了轉型升級,逐步發展為中國教練機、無人機、通用飛機、導彈等科研生產基地和航空產品主要外貿出口基地,已累計研制生產了5000多架飛機,出口了500多架飛機,有力服務和支撐了我軍裝備和現代化建設。隨著洪都正式成為C919大型客機前機身/中后機身兩大機體結構部件的唯一供應商,江西省政府和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南昌航空工業城建設日新月異,江西省軍民融合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洪都成為江西省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為促進全省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現實借鑒。(王健)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