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年厚積薄發,不忘初心!玖富實力派!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10





      2018年9月9日,玖富集團迎來了自己的12歲生日,這家由三個北大畢業生創建的公司,如今已褪去當年初出燕園時的青澀與稚嫩,成長為國內知名的實力派金融科技企業。對于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12年是一個不短的年頭。早在2006年,玖富作為早期行業拓荒者之一,就投身到推動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進程中。用玖富集團創始人、CEO孫雷的話說:“Makeitsimple,讓金融更簡單——12年來,玖富人始終以此為愿景,不忘初心,致力于通過科技手段為用戶提供簡單、高效、優質、便捷的科技金融與信息服務。”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集團公司,玖富集團負責戰略投資、人才管理、資源統籌、全球布局等事務,不經營具體業務,業務由旗下子公司運營。目前,旗下包括玖富科技、玖富萬卡、萬卡商城、玖富悟空、玖富錢包、玖富普惠、玖富證券(香港)、玖富保險(香港)等多個子品牌,并擁有多個牌照資質。業務范圍包括人工智能科技、銀行業務咨詢、消費金融科技、海外證券保險、國內保險經紀、基金銷售、網絡借貸信息撮合平臺等。同時,玖富集團還陸續參股銀行,投資基金銷售、互聯網汽車交易平臺等公司,構建科技生態圈。12年來,玖富集團已累計服務簽約75家銀行總行、30000多家分支行,為銀行、保險、證券提供技術和業務咨詢服務,培訓超過36萬名銀行理財師,是一家兼具實力與專業并擁有深厚歷史積淀的集團公司。
     
      商業價值屢獲資本青睞,背靠實力派股東
     
      回顧過去,在中國還未出現普惠金融這個概念時,孫雷與自己的兩位校友創立了玖富集團。一群靠譜的人共同做著一件有社會價值的事,同時又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很快,玖富的商業價值獲得資本的青睞。
     
      從2006年獲得首輪天使投資以來,玖富集團共先后獲得四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數億美元,在業內實屬罕見。巨額資金的投入,使玖富在發力有場景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搭建開放的科技賦能平臺方面有了更大的能量。在多輪融資中,不乏看到央企金融機構的股東,上市公司產業背景基金以及國際家族背景產業基金的身影。股東背景強勁,其中包括大型央企金融機構旗下中國信達(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還包括知名企業家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
     
      用戶至上,打造多維用戶資金安全保障體系
     
      玖富十分注重用戶體驗的提升,打造了品類豐富的產品服務線的同時,在用戶資金安全保障方面進行多項舉措,還建立了更為科學的多維智能風控體系。
     
      2017年,玖富集團旗下唯一網絡借貸平臺玖富普惠上線銀行存管,將平臺自有資金與用戶資金完全隔離;在行業內多數網絡借貸平臺都未能與保險公司在履約險方面達成合作時,玖富普惠同時引入兩家保險公司為用戶提供履約保證保險服務;此外,玖富還引入賬戶資金安全險,避免用戶賬戶盜用、盜刷帶來的損失;2016年,玖富經過中國軟件測評中心全面安全檢測,通過國家公安部監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安全備案,成為業內為數不多的獲得第三級認證的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之一。
     
      在企業創立之初,玖富就已經確立了“風控是公司的生命線”這一戰略導向。多年來,玖富集團始終秉承著這一準則,并結合自身優勢打造更為獨特的風控機制以及完整的風控閉環。目前,玖富集團已擁有強大、健全的風控團隊與流程,開創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風控體系,精準評估用戶信用,并獨立研發火眼分、彩虹評級等智能風控系統,結合AI技術,對用戶進行信用價值的挖掘。
     
      玖富科技“4+1”矩陣賦能普惠金融
     
      多年來,玖富不斷加大在AI、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投入,集團內部員工60%為科技人才。今年玖富集團還正式啟用“玖富科技”品牌,并與玖富萬卡、玖富悟空、玖富國際一起,成為集團旗下的四大業務板塊。這意味著,以“萬卡科技”“火眼征信”“玖富AI中心”“一鏈數云”四大科技公司及“玖富為辦”銀行業務咨詢為主導的玖富科技“4+1”體系已經全面構建。
     
      除了提升自身金融科技能力外,玖富集團還積極走出去,加大輸出數字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早在2016年玖富就戰略投資了美國硅谷區塊鏈公司SnapCard,而后又在新加坡成立東南亞總部,面向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輸出已在中國市場成功驗證的運營經驗和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國際普惠金融發展。
     
      目前,玖富集團在金融科技、智能風控、用戶權益保障方面已逐漸取得階段性的成功,其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更被業界所認可。未來,玖富集團將繼續不遺余力,加強對金融科技創新投入探索,對外實行科技賦能、成果模式輸出的道路,讓真正的普惠金融時代加速到來。

           轉自: 中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