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精準屏蔽多頻段雷達探測,又能保證正常通信;不必因涂層磨損,頻繁返航維護;隱身性提升近百倍,重量和成本卻大幅下降。11月6日至11日,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軍民融合領軍企業光啟技術(002625.SZ)發布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于一體的新一代隱身技術,被業界稱為“革命性隱身技術解決方案”,吸引與會者駐足參觀。
“裝備發展,材料先行”。超材料因可顯著提升尖端裝備性能,甚至改變尖端裝備的設計理念,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一環。光啟技術作為軍民融合尖端技術創新企業,自成立以來,以武器裝備發展需求為牽引,實現了超材料從科學研究到規模量產的跨代式發展,開創了工業級超材料的設計、計算、制造、檢測、交付的全產業鏈體系并形成標準,率先應用到我國新一代先進戰機、無人機、新型艦船、潛艇、導彈等國防裝備上,在世界超材料產業化競爭中搶占了先機。
相比于傳統隱身技術,光啟的“革命性隱身技術解決方案”實現了哪些顛覆式創新,將給行業帶來哪些改變?為我國裝備升級帶來哪些積極意義?日前,超材料863項目首席專家、光啟聯合創始人趙治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超材料是推動我國國防裝備升級的重要技術和產業,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光啟立足源頭創新,致力于將尖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從無到有,創建了超材料工業體系,加速了超材料在國防裝備上的應用。超材料在隱身裝備領域的應用,對于推動我國國防高端裝備跨代轉型,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航展上,空軍殲-20編隊飛行,預示著武器裝備全面進入智能作戰的隱身時代,作為尖端武器超材料隱身技術產品供應商的光啟在此背景下發布新一代隱身技術,將有力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
革命性隱身技術讓隱身涂料或成歷史
此次珠海航展上,光啟展示了戰機、無人機、艦艇、導彈等多場景的尖端裝備隱身解決方案,包括超材料隱身天線罩、超材料隱身共形天線、超材料隱身結構件等。這是光啟繼上屆珠海航展后,再次大規模集中展示超材料技術的應用。
據趙治亞介紹,超材料在隱身裝備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以光啟此次展出的戰機隱身解決方案為例,實現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一體化設計,讓隱身裝備的隱身性提升10-100倍的同時,重量卻降低50%,全壽命周期綜合成本降低50%,并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隱身涂料維護困難的問題。“依靠涂層隱身的戰機,因飛行過程中的震動產生裂痕或脫落,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維護,否則便無法實現理想的隱身功能,而新涂料要在一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固化,維護成本極高。采用超材料技術的隱身裝備,由于是一體化設計、制備,不需要使用吸波涂料,一舉解決涂層維護難題。”
作為新一代隱身技術,光啟此次展出的解決方案稱得上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隱身。趙治亞告訴記者,超材料由于能使入射的電磁波、可見光或聲波繞過被隱藏的物體,讓特定頻率通過的同時,能精確阻擋其他頻率的電磁波,既實現了有效通信,又屏蔽了其他頻段的雷達波,讓裝備成為眼睛雪亮的隱身斗士。”
據了解,得益于光啟在超材料技術上積累的核心能力,目前,光啟超材料隱身產品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多個重點型號上應用,大幅提升了裝備的隱身性能和對抗能力。同時,依托明確的場景應用,光啟也建立起完善的尖端裝備產業化體系,推進了新一代隱身技術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亮劍超材料交付“硬功夫”
“我幾乎挪不開腳,因為地上、墻上、展臺上全是各種隱身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現場一位與會專家不無欣喜地告訴記者,在光啟展位,幾乎能看到尖端裝備上方方面面的隱身產品,這意味著在其他國家的相關技術仍處于實驗室階段的時候,我國以光啟為代表的超材料企業已進入規模量產階段,這也足以看出,光啟作為超材料工業體系開創者,具有先發引領優勢。
事實上,從實驗室的前沿學科研究到產業化,光啟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程。在2010年以前,超材料主要在實驗室實現,生產方式完全靠手工制作,一塊超材料通常耗時需兩個月,工藝復雜,材料極為昂貴。而光啟依托科研優勢,加速了超材料技術的工程化研究,建立了擁有500多億種人造微結構庫,以及峰值計算能力可達700萬億次/秒的超材料設計專用超級計算機集群,率先完成了從0到1的超材料工業體系構建。
“一架新型尖端裝備的研制周期通常是20年,而我們從零開始,僅用8年就出產了應用在國防領域的尖端隱身裝備,意味著我們提前12年實現了規模化量產。”據趙治亞介紹,早2012年,光啟就投產了全球首條超材料中試線。這條產線集研發、生產一體,覆蓋功能材料開發、驗證、試產量產全流程,并配備能滿足高性能、高標準軍用復合超材料的全套精密設備,率先實現超材料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的制備。由于工業級批產工藝,超材料規模化生產和質量得到有效控制,良率由最初的5%-10%提高到90%以上,相比于手工制作,成本降低了近百倍,實現超材料產品的產業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光啟在建立超材料工業生產體系的時候,圍繞著產業化過程形成了一大批專利。據趙治亞透露,目前,光啟共申請專利496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400件,實現了超材料底層技術專利覆蓋。
此外,光啟作為“全國電磁超材料技術及制品標準化委員會”秘書處,于2016年9月,領銜起草并發布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領域國家標準《電磁超材料術語》,打破了歐美對前沿科技的技術和標準壟斷,奠定了我國在超材料技術研究和標準轉化上的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國防裝備升級夯實了科技基礎。
加速國防裝備升級有望引發產業變革
超材料必將促進裝備系統智能化升級,引發新一輪的產業創新變革。趙治亞說,縱觀過去200年的科技歷史,所有工業革命的歷程,都經歷了一條從實驗室的前沿科技,到國防領域應用,再到各個垂直行業的深度應用,無論是半導體,還是互聯網等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行業,幾乎無一例外。超材料也將經由國防領域延伸到更多的垂直領域應用,創造劃時代意義的商業和社會價值。
據悉,超材料是國際上應用于現代高端裝備領域最熱門的新興技術之一,已成為全球競爭的重要一環。“隱身”等超材料性能在裝備上的應用,早已成為各國武器暗中較勁的角力場。我國作為超材料產業的源頭創新產業大國,不僅已在先進裝備上應用了超材料技術,同時也長期看好高端裝備及新材料產業的產業規模。國務院頒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2020年將初步實現我國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性轉變,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有望超過12萬億元。未來5-10年可以被看作是中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裝備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
作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技術戰略較量”重要領域,無論在國防尖端裝備還是軍民融合領域,超材料都將大有可為。趙治亞表示,超材料是我國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也是各領域孕育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搖籃”。近年來,光啟打造了以超材料技術為核心的尖端裝備產品體系,將超材料從一個前沿的學科,變成一個工業化產業體系,并實現產業化。目前,正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新時期,超材料技術在科學試驗及在各種殘酷環境進行測試、技術化、產品化到工程化的逐項過程后,除了應用在國防領域尖端裝備,也已具備了可以在所有可稱之為裝備的硬件上進行普及的條件。
趙治亞透露,憑借產業引領優勢,目前,光啟已經實現了從局部件到整體大部件的量產跨越,而且,隨著尖端裝備面向批產的快速轉化,業務預計將迎來快速增長。
光啟是一家軍民融合尖端技術創新企業,也是全球領先的尖端武器超材料隱身技術和海量目標實時動態追蹤技術供應商,旗下擁有光啟技術(SZ 002625)與光啟科學(HK 00439)兩家上市公司。由美國杜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的五位海歸博士于2010年創建。
自成立以來,光啟以國防應用需求為牽引,將實驗室的超材料科學研究,轉化為工程實踐,完成了超材料工業體系的構建,并率先應用到了我國新一代尖端裝備上,在世界超材料產業化競爭中搶占了先機,成為行業引領者。在尖端軍用技術轉民用的過程中,光啟將海量目標實時動態追蹤技術應用于城市反恐等垂直行業,依靠技術創新為公共安防帶來新品類。
未來,光啟將聚焦新一代隱身技術產業和智能追蹤技術產業,借助本身在軍民融合領域的優勢積累,鑄就“能隱身,會追蹤”的核心能力,為建設科技強國做出貢獻。
轉自:中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