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全國營商環境榜單發布業界大咖建言優化良策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13





       11月12日,由中國財富網和萬博新經濟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營商環境報告》)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在發布會上,31個省級行政區營商環境指數十強及東、中、西部地區五強出爐,其中,上海位列全國及東部地區首位,湖北、陜西分列中部、西部地區首位。
     
      中國財富網總裁張先國,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證券報副總編輯、中國財富網總編輯孔雪松,原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等嘉賓出席發布會并發表致辭和演講。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營商環境報告》進行解讀。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財富網總裁張先國
     
      營商環境正成為政府和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在新時代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成為中國經濟從速度向質量發展轉變的迫切要求。
     
      張先國在致辭中指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積極探索建設營商環境評價機制既順應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也能更及時地反饋和矯正改革中的問題,將改革推向縱深。本次公布的《營商環境報告》是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有益探索,希望能夠活躍從省到市乃至到縣的每一個創新細胞。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營商環境應成為衡量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滕泰表示,本次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與時俱進地考慮了全球和中國經濟轉型的時代背景,從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維度35個指標,用客觀、量化的數據指標,力求全面對各地營商環境進行綜合考量。希望這個報告能夠服務于高質量發展、服務于企業決策、服務于政府市場化改革和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更好推動新舊動能轉化。
     
      徐林認為,《營商環境報告》對各省份的評價比較客觀和合理,相信發布后會引起地方政府的關注。他建議優化軟環境可以從加強改善法治狀況及關注國際慣例兩個方面著手。
     
      吳思康分享了深圳以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做法。“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以改革來營造。”他指出,深圳從貿易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環境、人才發展環境、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宜居宜業環境以及國際化示范社區六個方面對營商環境進行完善,讓市場活力充分迸發。
     
      營商環境將影響地方經濟競爭格局
     
      《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各地的營商環境發展并不平衡,東部營商環境最優,中部次之,西部相對最為薄弱。其中,在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中,2018年營商環境指數排名前十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天津、福建、遼寧和湖北,以東部地區為主。東部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中部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西部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陜西、四川、重慶、廣西、云南。
     
      上海排名居首得益于軟硬環境指標均表現優異,在高速公路密度、軌道運營長度、金融網點等十二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實現了發展有資金、創新有人才、生活更便利的良性循環。
     
      劉哲在解讀《營商環境報告》時指出,在數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各省市區均比較重視硬環境建設,硬環境差距總體呈現收斂趨勢,但軟環境分差比較大,多數省份仍處于探索階段。與硬環境相比,軟環境與經濟發展相關性更大,而軟環境的金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才環境與經濟的相關性最大。
     

     
      《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包括金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才環境、文化環境、生活環境在內的軟環境正成為其核心競爭力。軟環境排名后十位的省份,有八個省份與經濟總量排名最后的省份重合。
     
      關于中西部地區營商環境的發展情況,《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部地區在全國排名中游,基礎設施無一省份進入全國前十,軟環境也存在較大提升空間;西部地區除了陜西、四川、重慶外,其他省份均在全國下游,基礎設施成為其發展短板,而軟環境需要尋找發展突破口。
     
      依法治國營造平等穩定的營商環境
     
      1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公布。《通知》要求,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在研討會現場,原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常務副院長聶輝華,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展開以“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圓桌討論,為優化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王勇指出,目前我國不同地區發展階段不同,對應的營商環境也不一樣。政府需要深入了解當地企業需求,了解當地發展的優勢和瓶頸,因地制宜、因結構制宜地優化營商環境,不能“一刀切”。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聶輝華看來,營商環境不僅要“親清”,更要“平”,即政府要有平等意識,讓政策是穩定和可預期的。蘇劍也認為,營商環境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國。
     
      陳耀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他直言,人口凈流入成為衡量地方發展的重要指標,新時代優化營商環境應更注重人才環境、創新環境和開放環境。
     
      顧強則從企業成本的角度建言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他指出,宏觀環境的稅負成本、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及物流成本,中觀環境的省級政策、產業配套環境、及要素成本,企業層面的人工成本都決定著一家企業投資決策,“降低不可預見的成本同樣對改善營商環境非常重要。”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發展 世界機遇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發展 世界機遇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