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豐田展區規劃圖
爺爺上一起床,“HSR(Human Support Robot)”就送來咖啡,自動掃描爺爺的健康狀況,并將這些信息發送給家人和醫院。醫生根據爺爺的狀況發來康復訓練菜單,康復訓練輔助機器人給行動不便的農村老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提供優質醫療,同時也向醫院和住在城里的家人通報其健康狀況。
爸爸上下班出行利用供一人乘坐的共享移動“e-Calm 02”。私密的空間實現零壓力出行以及乘客喜好的車內活動。從郊外的工作地先乘坐氫燃料電池巴士“SORA”到巴士總站,然后換乘”e-Calm 02”,指定好最佳路線后,即可在可選的私密空間里或工作,或放松,或跑步。
圖為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豐田展臺
媽媽休息的地方,則是在城市IT基礎設施中發揮作用的移動“e-Bench”。它既可以提供守護服務,如守護孩子并將其位置信息告知父母,同時也可以用于乘坐及搬運物品,提供日常生活支持。到了晚飯時間,媽媽將菜單所需的食材信息直接發送給農戶,剛剛采摘的新鮮蔬菜就會通過“e-Palette”冷藏鏈送到家中。
豐田開發的這些高科技互聯技術,正是聚焦每個人的生活和移動場景,為城市和鄉村的家庭帶來富裕便捷的移動出行體驗。
圖為中日高層參觀考察豐田汽車北海道廠區
其實早在今年5月,中日高層在對位于日本北海道苫小牧市的豐田汽車北海道廠區參觀考察時,豐田工廠內展示了一系列豐田自主研發最尖端的的高科技產品,包括完全自動駕駛的純電動樣車“e-Palette概念車”和燃料電池車豐田Mirai。
而此次豐田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出的產品與技術,未來也會逐漸應用于中國市場。豐田表示,面向2022年北京奧運會,豐田將包括氫燃料電池車、智能化移動出行等方面,積極推進相關工作,期待能夠為北京奧運會作出貢獻。
一貫按部就班的豐田,正在中國進行一場加速跑。
轉型移動出行 為移動社會提案
隨著移動互聯在各個領域的滲透,極具前瞻性的汽車企業已經預判到,消費者未來將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線下買車賣車和機械的駕駛出行,提供更為智能的出行解決方案才是未來車企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此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制造廠商也開始尋求轉型。從最初單純的汽車電商到后來的移動出行服務商,通過多年的摸索,車企們逐漸意識到打造優質的服務,才是下一步車汽車產品轉型變革的關鍵。
早在2015年,各家車企就陸續喊出了“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的口號,全球車企也在準備從汽車產品供應商向出行服務供應商的戰略轉型升級,并且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豐田在CES上發布e-Palette概念,宣布轉型為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通用、大眾也在規劃“移動出行業務”,投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以及移動出行服務領域。
而今年3月份,寶馬和戴姆勒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一家新的獨立公司,將旗下已存在的共享汽車、網約車服務、停車服務、充電網絡、多模式聯運等業務進行合并和擴充。而滴滴出行也與豐田、日產、大眾等共同成立在汽車共享等領域進行合作的企業聯盟,正式拉開互聯網交通服務與汽車產業合作的大幕。由此可見,傳統車企紛紛轉型做移動出行服務商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車企們在往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探索過程之中,打造了多重移動消費場景,整合了汽車產業鏈上從制造、銷售到服務等多方面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圖為豐田章男在2018年CES發布會現場
在眾多車企的移動化轉型過程中,不論是轉型理念還是技術方案,豐田一直走在前列。2018年1月8日,在CES開展的前一天,61歲的豐田章男宣布,豐田將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競爭對手也將轉變為Google、蘋果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
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豐田發布了e-Palette多功能出行平臺,來承載他的夢想。e-Palette首先是一臺無人駕駛的純電動汽車,根據行李艙單元數量,共設計了車長各不相同的3個尺寸的車型,通過低底盤、箱式的無障礙設計,獲得平坦寬敞的車內空間,內部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自定義改造并可按照分享乘車式、酒店式、零售店式等服務伙伴的不同用途的需求,搭載各類設備。
在11月5日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豐田也將其“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的發展理念進行了集中展示,針對世界共通且在中國也日益突出的“環境”、“交通”、“老齡化”課題,設立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圖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豐田展臺上的e-Palette
如在“城市生活”、“與自然共生”展區,豐田展出了社會共享移動出行平臺“e-Palette”。對不遠的未來社會進行提案,希望給人們帶來新的出行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在“氫能循環社會·技術”展區,豐田展出了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氫燃料電池巴士“SORA”、氫燃料電池卡車及氫燃料電池叉車。豐田通過展出最新氫燃料電池車和自動駕駛試驗車,希望可以為實現中國政府構想的二氧化碳零排放、清潔安全的未來社會做出貢獻。
事實上,汽車產業發展至今,隨著電動化、互聯化、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正迎來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代。豐田移動出行的技術已經超越了以往傳統汽車產業的概念。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出行工具,更可向顧客和用戶提供包含服務在內的新價值,也為實現未來移動社會而邁出的重大一步。
中國車市轉型帶來新機遇
毫無疑問,2018年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加速轉型的關鍵節點,車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共享出行等各方面,都在快速迭代。從2018年開始,傳統汽車巨頭與汽車制造的新入局者,都在這些領域進入發力階段。隨著消費者觀念的變化,從A點到B點的出行方式,已經衍生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汽車工業將面臨重大的轉折,消費者的出行正在快速地線上化、智能化、共享化。
而在車企風起云涌的轉型過程中,政策的引導,產業的變革以及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實際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歐美固化的汽車產業體系,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更加迫切,尤其是智能互聯技術的發展全球領先、電動化勢頭迅猛,而且政策支持、配套設施建設都是歐美國家所不具備的。
中國車企密集布局移動出行市場恰恰是由于燃油汽車銷量增長的逐漸放緩,進而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一種必然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就表示:“在智能互聯時代,最大的價值點會轉移到移動出行服務上,車企要做的就是向價值鏈上游尋求突破。”
對于豐田來說,中國車市上下游的轉型,恰恰為豐田 “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技術的落地應用提供了極佳的環境和平臺。正如豐田章男社長所說,“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安全自由出行”,“希望為人們提供駕駛的樂趣”。基于此考慮,豐田正在努力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以響應人們的各種出行需求,并秉承豐田生產方式的精髓“準時化生產(JUST IN TIME)”理念,向用戶提供豐田移動出行服務。
豐田理想的互聯服務不是單純以IT和AI技術為主訴求的內容,豐田更重視的始終是以“人”為核心的服務,如貼近用戶感受的優質操作員服務、銷售店員工守護用戶愛車信息的服務、發生故障時給出精準建議的服務以及幫助用戶預約停車入庫的服務等。人與先進技術的高度融合才是豐田真正追求的互聯服務。
正是在豐田為代表的車企們在往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探索過程之中,打造了多重移動消費場景,整合了汽車產業鏈上從制造、銷售到服務等多方面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汽車行業從純粹的硬件制造商演進成為出行方案提供商,既是時勢使然也是汽車業界對新趨勢的主動擁抱。而豐田未來移動社會的規劃最有可能在中國得以實現。
加速中國本土化落地
從2003年開始,過去15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先后經歷了高速增長、快速增長和微增長三個發展階段,這期間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最高達到了93%。中國已經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在2018年全球汽車市場的整體上看,歐美、東南亞都呈現下滑趨勢,中國市場雖然增速放緩,但市場潛力依然巨大,未來仍舊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心。
當前,受能源消耗與日俱增、交通問題愈發突出、出行需求難以被滿足等社會問題的困擾,全球出行市場正進入新一輪變革,依托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與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以智能汽車為主導、人-車-路相互協同的新一代出行生態體系。在此背景下,中國也不斷從國家層面制定戰略,加快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搶占新一輪制高點。
早在智能汽車發展初期,中國就制定了長遠的目標與規劃,并且積極制定各項政策、法規、標準,引導產業有序發展。發展到現在,國內共出臺了包括《中國制造2025》、《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 在內的多個政策文件,并成立了專門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引導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不僅如此,針對智能汽車發展過程中較薄弱的測試環節,目前也是利好頻出,先后有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多個城市出臺了指導意見,開放路測。
在利好政策推動、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未來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界限將更加模糊,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人們的出行場景將被進一步細分,各環節服務的質量也將進一步優化。因而,哪個平臺真正深挖了用戶的移動出行需求,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服務,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各大汽車服務平臺還需做到與時俱進,為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而不斷地進行探索。而對于汽車行業巨頭,在轉型的過程中不斷推進本土化建設,增加其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份額,依舊是車企發展競爭的核心。
圖為中日高層參觀考察豐田汽車北海道廠區
今年5月,豐田章男社長也表達了愿意與中方合作的強烈意愿。他說:“當今的汽車行業正經歷著百年一遇的大變革,而引領變革的就是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中國,我們將與時俱進,全力追隨中國的發展步伐。”
豐田章男的講話也代表了豐田在在中國本土化落地的進程。首先在電動化技術方面,豐田計劃到2020年投入10款電動化新車型。同時,積極推進電機、電池、逆變器等電動化車型的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進程,提高本地化采購比例。尤其在電池方面,位于常熟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的電池實驗樓擴建工程將于2019年完工。此外,還將通過提升科力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和新中源豐田汽車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的產能,計劃到2020年增強鎳氫電池的供應能力。
在豐田品牌EV車型方面,豐田將在2020年領先世界其他市場,率先在中國導入C-HR和奕澤IZOA的EV車型。另外,關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卡羅拉和雷凌PHEV研發也順利推進,豐田計劃在2019年春季將更加適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PHEV產品帶給大家。在氫燃料電池車方面,豐田也已經開始了實證實驗,希望通過實證實驗確認和研討FCEV在中國的適應性。
其次在ICV技術方面,中國市場的基礎技術、設施配套、測試環境都走在世界前列。豐田也將加快研發。以汽車共享為例,豐田將密切關注中國的情況,根據需要探討合作事宜。
豐田為奧運會提供超越以往單純提供出行車輛的更加豐富的移動解決方案
豐田作為奧林匹克及殘奧會在汽車行業唯一的全球合作伙伴,也希望通過更多的對移動方式與移動自由的精研與追求,貢獻于整個社會。面向2022年北京奧運會,豐田將包括氫燃料電池車、智能化移動出行等方面,積極推進相關工作,期待能夠為北京奧運會作出貢獻。
豐田公司作為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和日本最大的汽車公司,在中國已設立20余家獨資和合資企業,員工總數超過4萬人。在豐田章男看來,豐田這樣的行業巨頭未來還將會繼續加大投入,把事業重心放在中國,將其核心的技術、產品、生產等都將加入中國的本土化落地。
轉自: 北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