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變身加濕器? 航天文創《創意中國》圈粉無數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23





      

     ?

      11月21日剛剛播出的《創意中國》第五期節目中,《航天文創》一舉奪魁,毫無懸念地進入最終的年度創意盛典。看上去很高大上的航天科技走下神壇,在文化創意領域融合生成新的產品和服務,應用于日常生活場景,立刻贏得兩位“隊長”和創意體驗官徐小平的認可,其高票晉級實屬眾望所歸。航天文創的成功跨界和神奇變身,也引發熒屏前觀眾和網友的熱議:“原來只覺得中國航天是我們的驕傲。但看了節目才知道,原來航天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這么近。”
     

      文化創意成為航天科技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助推器

      

     

      當“長征五號”變身桌前一臺加濕器,在《創意中國》現場蓄勢待發“準備升空”時;當“神舟十一號“飛船碎片現身演播廳,實力再現彼此彼刻輝煌時,每個人都不禁在心中由衷感慨,原來這個曾以為遙不可及的存在,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航天文創》,就是以文創特有的大腦洞和小心思,詮釋出中國航天事業在大時代場景中的廣泛應用和趣味變身。
     

      “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航天,擁有屬于他們的航天記憶。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發自內心對于中國航天事業的自豪,”《航天文創》項目創始人陳奕光在節目說到。基于這個初衷,一大波巧妙精美、極富創意的航天科技衍生品來到了《創意中國》的演播室,用最質樸的語言、平民化的視角把本是高深莫測的航天科技,潛移默化地轉化為普通人生活中的日常,并由此升騰出每個人心中的民族自豪。

      

     

      再多的理性講解,可能也不及一次感性體驗來得直接。一個基于前沿VR技術的火箭升空體驗倉徹底點燃了全場的熱情。58同城CEO姚勁波和資深投資人徐小平的現場體驗更是讓觀眾躍躍欲試。從點火準備到火箭升空的全過程,在高科技的輔助下終于實現了全程、全真模擬。一位觀眾在收看節目后留言表示,迫不及待想坐進火箭升空體驗倉親身體驗一把“飛一樣的感覺”。
     

      當然,如此精彩的體驗絕不會被束之高閣。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能領略到中國航天科技的魅力,才是《航天文創》一切努力的最終落點。他們把航天科技領域的衍生品開發、科普展覽、夏令營等大家最為關注的環節逐個攻堅,最終打造出了一個以航天技術、航天科普和民品轉化為核心內容的垂直類產業閉環,研發出一系列有趣又實用的產品和服務項目,并迅速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因了解而熱愛 為中國航天自豪
     

      從50年前庫布里克的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游》,到近年評分爆表的《星際穿越》,好萊塢科幻大片在探討人類個體與世界復雜情感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最潛移默化的科技普及。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發射的那枚驚艷世界的火箭,就是美國全民科普的滿分成績單。

      

     

      從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傳出響徹云霄的樂曲,到載人航天的飛行,再到嫦娥號九天攬月,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有目共睹。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讓這些“高大上”、高門檻的尖端科技以“好看”、“有趣”的方式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技能夠植根于每一個人心中,變為一種文化,成為個人的追求與信仰,是今天科技和文化工作者需要共同回答的一個問題。本期節目,成為繼《創意中國》第二期開播以來,觀眾和網友互動留言最多的一期。人們在看過節目后紛紛表示,“這個項目很有意義,可以買到用火箭殘骸做的紀念品,還讓我們了解到火箭發射的科技。” “看了節目,讓我重溫了當年神舟五號將航天員楊利偉和中國國旗送入太空時的感動,為祖國的強大感到自豪!”
     

      《創意中國》第二季節目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指導,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北京電視臺、大業傳媒集團聯合出品。節目于每周三晚21:18和每周六晚22:05雙時段聯播,誠意再度升級。經過五個場次的比拼,姚勁波戰隊暫時以2:3落后。面對愈演愈烈的戰況,姚勁波戰隊能否“靠實力說話”再下一城追平華少戰隊?讓我們一起來圍觀下期精彩節目。

          轉自:北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