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執手十年路 奮進喜迎二十大——中國石化“十大社會責任示范項目”展示
1. 源源“涪氣”造福千家萬戶
——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綠色能源項目
獲選單位
江漢油田
中國頁巖氣商業化開發的發端、川氣東送主氣源地之一——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地處生態環境較為敏感的武陵山脈。視環境為“眼睛”,視涪陵為“桑梓”,涪陵頁巖氣田走出一條“環境友好、綠色示范”高質量開發道路。目前,可滿足4600多萬戶家庭日常用氣需求,為保障天然氣供應、助力長江經濟帶沿線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立足當地,造福一方。10年來,涪陵頁巖氣田遵循企地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投入資金2億多元改善地方環境面貌,修通“江漢大道”,升級硬化60多個沿途村民進戶道路,興建水窖、修復溶洞,帶動就業近5000人,成為企地合作的典范。
2. 向碳達峰碳中和積極邁進
——中國石化百萬噸級CCUS綠色行動
獲選單位
勝利油田、齊魯石化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被認為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經之路。中國石化充分發揮資源、技術、人才優勢,深入推動CCUS技術發展,于2021年底建成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示范工程。
該項目可捕集齊魯石化煤制氣裝置尾氣中的二氧化碳,送至勝利油田,注入地下3000米深處驅油,而后封存,至此形成閉環,既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又大幅提高了采收率,為石油化工企業減排增效起到示范作用。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
3. “在路上的家”
——中國石化司機之家和愛心驛站公益項目
獲選單位
油品銷售企業
我國有全球最大的公路貨運市場,每年約有3000萬卡車司機駕車疾馳在路上,促進經濟血液在全國有序流動。然而,跨省市的長途駕駛使他們吃飯難、洗澡難、休息難。與卡車司機相似,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工作者也面臨著歇腳難的問題。
中國石化將加油站打造成為人民服務的窗口,建設司機之家和愛心驛站,為卡車司機、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休息、餐飲、熱水、洗浴、洗衣、停車、充電等暖心服務,全力為戶外工作者打造“在路上的家”。截至2021年底,已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建成并運營2178座司機之家、3520座愛心驛站,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4. 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石化“一縣一鏈”產業幫扶項目
獲選單位
鄉村振興辦、黨群工作部、石化報社、易捷公司、審計中心、百川公司等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2021年起,中國石化圍繞“一縣一鏈”產業幫扶計劃,有針對性地協助8個幫扶縣,分別打造一條具有規模的高品質農業產業鏈、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在甘肅東鄉,中國石化幫助打造藜麥“育產加銷研”全產業鏈,培育推廣“東鄉藜麥”特色產品品牌。
為幫助鄉親們把農產品銷出去,中國石化報社依托石化員工團購網媒介優勢,逐步形成“團購興農”特色幫扶模式,帶動40多萬石化員工、50多家集團內部企業、30多家平臺合作供應商參與消費扶貧,惠及10000多個貧困戶。百川公司堅持餐廳農副產品和工會節日慰問品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近3年累計采購金額達2082.05萬元。審計中心鄉村振興專項審計項目的范圍涵蓋集團公司近3年累計扶貧資金投入的77%,當好扶貧脫困、鄉村振興工作的“經濟衛士”。
5. 一列駛向光明的列車
——“中國石化光明號”健康快車公益項目
獲選單位
油品銷售事業部
“中國石化光明號”是國內企業捐贈的唯一一列健康快車。18年來,中國石化為健康快車公益事業累計捐贈1.84億元,開進全國18個省(自治區)的41個服務點,幫助5萬余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手術,幫助其家庭走出困境。
“中國石化光明號”的手術成功率在99.9%以上,可與國內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相媲美。每年駛入3個地區,每個地區停留3個月,每年平均治療3000人。同時,捐建23所白內障治療中心,為當地培訓眼科醫生隊伍,提供最新眼科檢查設備等,為當地留下永遠開不走的“火車醫院”。
6.情暖驛站 滿愛回家
——中國石化服務春運務工人員返鄉大型公益活動
獲選單位
廣東石油、廣西石油、江西石油、湖南石油、貴州石油、易捷公司、潤滑油公司
返鄉摩托大軍,從20世紀90年代起,是春運期間國道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帶著大包小包,風塵仆仆返鄉,高峰時期桂粵兩地的摩托大軍曾達到25萬輛。
中國石化以加油站為服務平臺,開展“情暖驛站·滿愛回家——服務春運務工人員返鄉大型公益活動”,在廣東、廣西、江西等重點地區為“返鄉摩騎”免費加油,為返鄉車主提供熱粥、姜湯、休息室、母嬰室等免費服務,溫暖回鄉路。十年累計服務超過5300萬春運返鄉人員,投入志愿者超過4.8萬人次,為9.2萬輛“返鄉摩騎”免費加油。一座座加油站與他們共同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奔小康的時代巨變。
7. 讓白鷺告訴你
——鎮海煉化“白鷺園”綠色工廠生態保護項目
獲選單位
鎮海煉化
千余只鷺鳥在煉塔之間的小樹林棲息繁衍,小鷺鳥悄悄破殼而出,與工人和諧共處,和煉塔、油罐相映成趣。這個“白鷺園”位于鎮海煉化廠區,環境優美,因每年吸引大批白鷺候鳥遷徙而來、棲息繁衍而得名。
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在國內石化行業中率先啟動“無異味工廠”建設,提出“讓白鷺告訴你”的環保理念,以廠區內白鷺自然保護地為特色亮點,建起我國首個全景式白鷺全球慢直播平臺,直觀向公眾展現無廢無異味綠色示范工廠的建設成果,扭轉了公眾過去對石化行業“重化工、高污染”的固有印象。
8. 排水口變身濕地公園
——燕山石化“牛口峪濕地”生態保護項目
獲選單位
燕山石化
在北京西南角,牛口峪濕地公園內郁郁蔥蔥、水聲淙淙、棧道蜿蜒、佳禽棲息,人工美景與田園野趣相得益彰。誰又能想到,這是一個工業區內的公園?
中國石化燕山石化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采用世界流行的“天然處理濕地”設計理念,率先實踐“達標排放的工業污水處理+濕地自然生態修復系統”的生態型工業污水綜合凈化方案,建成全國工業區內首個人工濕地——牛口峪濕地公園。
數年間,燕山石化持續豐富生物多樣性,增種荷花、蘆荻、睡蓮等水生植物,增建觀景平臺、兒童娛樂區等設施,將牛口峪濕地公園打造成為花園型煉廠與城市和諧共處的典范。
9. 地熱無聲暖百姓
——中國石化“雄縣模式”地熱清潔供暖項目
獲選單位
新星石油
中國石化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全力保障雄安新區能源供應,結合當地資源稟賦,高質量開展地熱能開發利用,在河北雄縣建成我國首個清潔供暖“地熱城”,被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列入全球推廣項目名錄。
“雄縣模式”逐步推廣。當前,中國石化已在河北、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建成10座清潔供暖“地熱城”,地熱供暖服務輻射9個省市的50余個城市。截至2021年,累計建成地熱供暖能力8000萬平方米,惠及近百萬戶居民,年可替代標煤18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52萬噸,相當于植樹196萬棵,以清潔能源保障推動綠色發展。
10. 一起探秘智慧能源
——中國石化“公眾開放日”項目
獲選單位
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煉油事業部、化工事業部、油品銷售事業部、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以及所屬企業
開門辦企業,是中國石化向公眾的承諾。
近10年,中國石化以“探秘智慧能源”為主題,開展“公眾開放日”項目。在全國近百座城市的中國石化所屬百余家企業打開大門,周邊的居民、學生、政府官員、媒體記者等紛紛走進企業、了解企業,逐步拆掉公眾與石油石化企業之間的“誤解圍墻”和“心靈隔閡”,成功搭建起企業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
截至目前,累計有20余萬人通過“公眾開放日”項目入廠參觀,超8000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參與活動,話題傳播覆蓋影響人數破億,成為中國工業企業規模最大的“公眾開放日”活動。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