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6年發布了SJ/T16000-2016《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行業標準。為推動《指南》在行業中的貫徹實施,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履責實踐項目和活動,2017年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制定了T/CESA16003-2017《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治理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聯合《WTO經濟導刊》等組成聯合課題組,以《指標體系》為依托,選取了50家電子信息行業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了綜合評測,形成《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發展報告(2016年度)》。
整體履責水平高 技術注重可持續發展
根據課題組測評和《指南》專家組審查核實,經過統計分析和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整體履責水平較高,試點示范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在評估對象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責狀況平均得分為69.23分,整體接近三星級水平。具體來看,3家企業達到處于卓越階段的五星級水平,4家企業達到優秀階段的四星級水平。此外,19家企業達到三星級水平,處于追趕階段;11家企業達到二星級水平,處于發展階段;13家企業得分不足60分,仍在一星級起步階段。整體而言,評估對象的履責水平較高,處于追趕階段。其中,21家試點示范企業平均分為76.72分,高出平均水平近8分,表明試點示范企業有較好的社會責任履責意識和能力,能夠積極應用和落實《指南》,履責能力處于較高水平,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二)技術創新與應用履責突出,注重可持續導向的技術創新
評估對象在技術創新與應用方面的履責表現較為突出,得分率(得分率=Σ符合的指標個數×指標權重/Σ企業總個數×指標權重×100%)在所有主題中名列第三,“可持續導向的技術創新戰略”、“技術創新成果與應用的貢獻”得分率位于前列,這說明評估對象能夠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為導向來不斷開展技術創新,發揮技術創新在促進行業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將技術與傳統領域融合開展創新性實踐,以應用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但也應注意到“技術創新合規性管理”的覆蓋率(覆蓋率=符合該指標的企業個數/評估對象總數×100%)較低,是評估對象仍需加強管理的方面。
(三)重視社區參與,利用專業優勢開展社區服務
評估對象在社區參與和發展的得分率達到89.21%,排在所有主題中第二位。說明評估對象非常重視社區參與和發展,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征是評估對象將企業的專業優勢融入社區服務,開展專業的志愿活動,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也非常重視志愿服務,有52%的評估對象的高層管理者參與了員工志愿者活動或提供了專業的志愿服務。評估對象充分意識到社區服務的關鍵在于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影響力,將相應的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投入到社區服務,并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公益組織等提高社區服務能力,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打造社會創新生態圈。
(四)尊重員工權益,關注員工發展
評估對象在員工的兩個主題的得分率都比較高,員工權益主題得分率85.83%,安全與健康主題得分率83.07%,說明評估對象都能較好地履行員工責任,員工的基本權益和安全保障情況良好。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是高度重視員工的發展,電子信息行業的創新特點決定了員工要有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評估對象認識到了員工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將員工的成長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員工的潛力和價值,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的技能培訓和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通道,通過對人才的培育帶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重視供應鏈管理,負責任礦產采購尚需完善
評估對象重視供應鏈合作,在供應商選擇與評價、供應商溝通與協作方面均表現良好,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各項指標的得分率均較高,但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尚需完善,尤其是負責任礦產采購的得分率還較低。同時供應鏈合作主題的實踐加分項覆蓋率較低,說明《指南》融入供應鏈管理和推動實施的力度還需加強。
(六)環境管理制度完善,生態保護意識尚待加強
評估對象的環境管理較為完善,超過半數的企業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如GB/T24001),在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方面也做得比較好,但5個二級指標中生態保護的得分率僅有51.34%,是32個二級指標中得分率最低的,說明評估對象的生態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應當引起評估對象重視并加以改進。
(七)誠信運營制度建設較好,配套措施有待提升
評估對象在10個主題中誠信運營主題的得分率最低,為67.50%,同其他主題相比處于較低水平。其中3個三級指標覆蓋率超過90%,包括“誠信制度”“反腐敗制度”和“尊重他人產權”,說明評估對象在誠信合規制度建設方面履責較好。但有5個三級指標的覆蓋率低于60%,說明未能很好地執行與誠信合規制度配套的措施和行動,如“參與行業誠信建設”、“懲治腐敗”等。其中“反欺詐”的覆蓋率僅為38%,是評估對象未來需要重點關注和加強的方面。
(八)履責范圍認識不夠,部分指標缺乏管理
評估對象在94個三級指標中,指標覆蓋率差距比較明顯,有11個指標實現了100%的覆蓋率,59個指標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但仍有6條指標的覆蓋率不足50%,這說明評估對象對于電子信息行業履行社會責任范圍的理解仍有偏差,對于某些指標缺乏管理,例如“保護未成年工”“客戶(消費者)信用管理”的覆蓋率不到30%,亟待加強和完善。
制造企業重視安全 互聯網企業注重誠信
本部分聚焦《指標體系》的細分內容和行業熱點議題,對評估對象的履責狀況進行進一步剖析,并根據企業類型的特點進行了比較研究。
責任治理水平較高
責任治理的綜合得分率為81.95%,處于較高水平。其中制造業企業的得分率低于互聯網企業。4個二級指標(融入管理、能力建設、利益相關方合作、信息披露)得分率差距明顯,信息披露和利益相關方合作的得分率較好,均在90%以上,而能力建設的得分率較低,遠低于其他指標,只達到65.48%。同時,責任治理主題中的4個實踐加分項的覆蓋率差距也較大。其中,有社會責任預算的占到54%,但依據《指南》開展社會責任管理和培訓的評估對象較少,不足5%。說明評估對象現階段能夠較好地開展利益相關方溝通和合作,并主動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但在提升企業內部員工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能力建設方面的工作還有缺失,未能較好地貫徹和實施社會責任理念和實踐。
技術創新弱于應用創新
技術創新與應用主題的綜合得分率為88.10%,在所有主題中名列第三,6條指標中有5條指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可持續導向的技術創新戰略”達到了96%,“技術創新成果與應用的貢獻”達到了98%,評估對象履責表現處于較高水平。一方面說明開展技術創新和應用是評估對象實現自身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應用創新的得分率為95.28%,高于技術創新的得分率近15個百分點,“技術創新成果與應用的貢獻”的實踐加分項有52%的評估對象有突出的績效和案例,體現了評估對象積極思考如何將社會發展的需求與企業專業優勢相結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方式,增強產業體系化創新能力,帶動工業企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創新,以應用促發展。
員工權益保障在互聯網領域較弱
員工權益的綜合得分率為85.83%,處于良好水平。3個二級指標(規范用工、員工參與、員工發展)中,員工發展的得分率最高,達到97.40%,說明評估對象已經把員工作為企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大力推進員工技能培訓,關注員工職業發展;規范用工的得分率較低,為71.33%,其中互聯網企業僅為60.55%,說明互聯網企業作為新興產業,在保障員工基本權益方面尚不完善,仍需加強。
制造業重視安全與健康
安全與健康主題主要考察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在安全與健康管理方面的責任實踐,綜合得分率為83.07%。3個二級指標(危險源辨識與管控、工作環境和條件管理、安全與健康保障)中,工作環境和條件管理得分率較高,最高達到89.84%。其中制造業企業的得分率高于互聯網企業的得分率,說明制造業企業更為重視員工的安全與健康,其中危險源辨識與管控指標的差距最為明顯,制造業企業高于互聯網企業45%以上。互聯網企業應認識到自身的責任所在,努力提升安全健康履責能力,減少工作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員工的安全與健康。
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主動性較高
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主題的綜合得分率為84.87%,包括環境管理、污染防治、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生態保護5個二級指標。得分率最高的是環境管理,為91.08%,其中互聯網企業得分率為75.70%,與制造業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污染防治、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3項指標的得分率均在80%左右,表明評估對象基本能夠認識到自身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主動開展環保實踐;而生態保護的得分率較低,僅為51.14%,處于較低水平,亟待提升。同時,電子信息行業中較為關注的“廢棄電子產品回收”的覆蓋率也僅為60%,仍有1/3以上的評估對象未能有效開展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工作。
互聯網企業重視誠信運營
誠信運營主題綜合得分率為67.50%,是所有主題當中得分率最低的。誠信運營主題主要考察4個方面:誠信理念、公平競爭、反腐敗和反欺詐、尊重知識產權。其中,誠信理念得分率最高,為74.78%;而公平競爭得分率最低,約為57%,說明評估對象在“反市場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方面尚需進一步提升。同時,互聯網企業各項指標得分率均大幅度高于制造業企業的得分率,表明評估對象中的互聯網企業已認識到誠信運營的重要性并能夠較好地履責,而制造業企業仍需重點提升誠信運營方面的履責意識和能力。
供應鏈合作水平較高
供應鏈合作主題的綜合得分率為77.44%,處于較高水平,這部分主要有3個二級指標:供應商選擇與評價、供應商溝通與協作、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其中,供應商選擇與評價、供應商溝通與協作表現較好,均在80%左右。而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得分率相對較低,為67.62%。供應商溝通機制三級指標覆蓋率最高,為88%,而負責任的礦產采購覆蓋率最低,為56%。其中制造業企業各項指標的得分率高于互聯網企業的得分率,一方面因為是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起步早,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又一直是利益相關方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也說明互聯網企業在這方面管理缺失,責任意識不高,對管理內容不明晰,仍需努力提升和改進。此外,供應鏈合作主題的實踐加分項覆蓋率較低,僅為2%,評估對象中僅有1家企業承諾在供應鏈中應用《指南》,《指南》融入供應鏈管理和推動實施的力度遠遠不夠。
消費者關系有待提升
消費者是電子信息行業企業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之一,能直接檢驗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合格。在10個主題中,消費者關系的綜合得分率為79.58%,處于較低水平,說明評估對象在識別并滿足消費者的期望和訴求方面尚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其中,互聯網企業的得分率高于制造業企業的得分率,是因為互聯網企業作為B2C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能較好地開展相關實踐。而制造業企業支持可持續消費的指標得分率較低,為70.83%,說明如何將可持續消費理念傳遞給消費者(客戶)是這些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虛擬社區管理履責水平較好
虛擬社區即電子社區,《指南》定義為“由使用者在電子網絡空間進行頻繁的社會互動形成的具有文化認同和社區感的共同體及其活動場所”(本報告評估對象中僅有部分企業適用于此主題的評估)。本主題主要考察信息和輿論影響與用戶權利的補救2個指標,得分率均在93%左右,履責表現較好。表明評估對象中擁有虛擬社區的企業能夠較好地履行作為平臺提供方的責任和義務,確保虛擬社區的健康運行。
社區參與度普遍較高
評估對象在社區參與和發展主題履責表現較好,綜合得分率為89.21%,基本能夠與當地社區環境相融合,基于自身特點及影響范圍參與社區發展活動,增進社區公共利益。這一主題主要考察社區參與、社區發展、社區公益3個方面。其中,社會公益得分率較高,說明評估對象已將公益行動作為企業社會責任日常工作;社區發展得分率較低,這一二級指標下的“相關社區規劃與投資”指標覆蓋率為60%,表明評估對象還未能較好地評估社區發展需求、制定出促進社區的發展規劃,對社區進行投資。
從評估結果來看,評估對象對社會責任已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管理能力,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行業社會責任工作提供新的動力。但其社會責任管理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和不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
繼續加強責任意識 提升履責能力
從評估結果來看,評估對象對社會責任已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管理能力,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行業社會責任工作提供新的動力。但其社會責任管理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和不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
電子信息行業企業要繼續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宣貫,大力推進《指南》的應用和實施,鼓勵更多的企業成為試點示范企業。電子信息行業企業也應思考創新過程中的責任管理,考慮如何將責任元素融入到創新實踐當中。應注重技術創新的合規性管理,同時發揮行業特長,深化電子信息技術與農業、醫療、交通、能源、金融、安防等行業領域的融合。在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電子信息行業企業應在設計、生產、物流、回收等各個環節都注重環境管理。同時,也要提高生態保護意識,積極采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構筑清潔綠色的生態圈。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在強化誠信合規理念的基礎上,還要提升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反腐敗等方面的履責能力,建立有效的舉報渠道和保護舉報人機制和措施,積極參與和推進行業誠信建設等聯合行動,實現合規和負責任的運營。電子信息行業企業要建立透明的、負責任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持續優化管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履行社會責任,幫助自身防范風險,提升企業責任競爭力,打造可持續供應鏈。電子信息行業企業應充分發揮社會責任的價值和作用,建立更有效、更及時的溝通反饋機制,積極搭建行業社會責任的溝通交流平臺,與先進企業進行社會責任實踐和經驗的分享和交流。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