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保險” 中國五礦走出金融精準扶貧創新之路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1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2018年10月15日,在中國證監會、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由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證券業扶貧交流大會上,集團公司所屬五礦期貨憑借“期貨+保險”精準扶貧項目,榮獲“2018年中國證券期貨業最佳創新金融產品扶貧項目獎”及“2018中國證券期貨業最佳精準脫貧項目獎”兩項殊榮。


      這一模式也引起了國家級媒體的密切關注。2018年10月25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用了一整期的節目時長,以《金融“筑起”扶貧路》為題,報道了五礦期貨利用金融創新開展精準扶貧的模式。


      褒獎接二連三。2019年3月31日,集團公司所屬五礦期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天然橡膠‘期貨+保險’精準扶貧項目”和“云南西疇縣白糖期貨價格指數保險項目”,在由社會扶貧司聯合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8)”發布會上,被選入《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分領域案例(2018)》。


      是什么因素促使五礦期貨開展“期貨+保險”精準扶貧模式?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背后,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


      日前,五礦經易期貨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黨中央將精準脫貧作為接下來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時對資本市場提出新的要求,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賦予了新期望,加大精準扶貧力度也成為了銀行、保險、基金、證券和期貨等金融行業重要工作。就期貨市場來看,在專業性扶貧工作上表現最為搶眼,特有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以及獨有“期貨+保險”業務模式,為實體經濟各行業的需求提供了專業性幫助,尤其是在農業、工業、林業等產業領域。


      如何看待近些年期貨市場的發展,以及在扶貧工作中的表現?


      近些年,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可謂碩果累累,新品種上市加速、國際化程度提高、股指期貨正常化推進,以及各個交易所大宗業務的發展,期貨扶貧工作的進一步擴容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從現有的上市品種來看,其數量已經突破了50個,按類別來分,涵蓋了農產品、工業品、能源化工和金融品。與此同時,不銹鋼、氧化鋁、鉻鐵、紅棗、尿素、純堿、短纖、花生、咖啡、辣椒、生豬、苯乙烯等品種的開發工作也在進一步推進中,其中不乏一些扶貧品種。


      事實上,期貨行業扶貧工作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項目數量和規模提升都有了長足改進。據了解,2016年以來,期貨行業積極通過各種專業形式推進扶貧工作的開展,如通過各期貨交易所大力支持的“期貨+保險”模式和場外期權等方式,為貧困地區的35776噸橡膠、652844噸玉米、61843噸大豆、15455噸棉花、4411噸雞蛋、3000噸甘蔗、39000噸白糖、372噸蘋果、200噸豆粕提供了保障,涉及名義本金239905.44萬元;為貧困地區實體機構或個人提供合作套保、點價、場外期權等服務方案共計61個,名義本金22524.81萬元,初步計算貧困地區實體機構及個人總獲益金額約286.86萬元。


      “期貨+保險”模式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


      “期貨+保險”是對傳統農業保險的一次創新,實質上是一種價格指數保險。傳統的農業保險只會對農民由于天災遭受的損失進行賠償,但當因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民即使豐收也沒有賺到錢,這時農業保險便無計可施,往往只能靠政府被動的輸血式補貼,即使通過補貼補償了農民的損失,也會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而“期貨+保險”填補了這一空白,它可以為農民規避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從“期貨+保險”試點項目來看,主要是價格保險產品、場內期貨與場外期權的結合。


      首先,期貨公司與保險公司以商品期貨交易所公布的價格為基礎,設計保險產品,隨后農民購入保險公司相關產品價格保險,保險公司則通過期貨公司買入看跌期權,進行再保險。當保險期內產品平均價格低于保險約定價格時,按照保險條款,期貨公司對保險公司進行資金賠付,投保人則通過保險公司獲得賠付。以天然橡膠“期貨+保險”為例,根據保單條款規定,如果市場價低于保險價,膠農可獲得賠付;如果市場價高于保險價,則不對膠農提供賠付。無論價格漲與跌,均可為農戶起到保底收購的效果。“期貨+保險”從市場角度來看,可保障農戶收入,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可有效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對沖風險機制,完善傳統的再保機制。


      在公司在西盟縣天然橡膠“期貨+保險”項目試點成功后,沒有就此止步不前,而是借鑒項目成功經驗,大力探索甘蔗“訂單+保險+期貨”新模式,從貧困治理角度看,與以往的輸血式扶貧相比,“訂單+保險+期貨”一是能夠確保糖企在低價位區獲得穩定的蔗源,使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不會因價格的不確定因素而受到沖擊,確保糖企生產穩定。二是糖企收購甘蔗后,即使價格繼續下跌,也已在期貨市場鎖定了價格風險,確保糖企經營穩定。三是鼓勵蔗農按訂單生產,激發蔗農“靠勞動致富”的內生動力,能夠有效激活農業的造血機制。四是為保住蔗農勞動收入,在甘蔗的收獲期內,即使甘蔗價格上漲,蔗農可以獲得賠付,真正實現農戶、企業和產業的“三方共贏”,化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


      這種模式這么好,能不能普遍性地推開呢?有什么限制條件?


      “期貨+保險”仍然處于試點階段,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要繼續擴大“期貨+保險”試點。中國證監會也高度重視“期貨+保險”試點項目工作,將其作為期貨行業助力脫貧攻堅、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指導期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加大工作力度,擴大試點范圍,探索完善業務模式,規范操作。五礦經易期貨也會加大“期貨+保險”試點項目探索工作,努力探索出一條可持續、可復制的路來。


      在推廣時也會受到一些限制,有的商品不是期貨交易品種,比如云南彝良特產的天麻;有的商品需要深加工才可能成為期貨交易品種,比如云南的土豆需要加工成淀粉;有的商品未列入交易所試點清單,比如云南的生豬。


      “期貨+保險”還有其他制約因素,如存在價格發現機制不健全、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容量有限、場外期權存在缺陷、資金支持不足等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對相關條件進行完善。


      公司在近兩年的扶貧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陜西石泉的玉米種植貧困戶,實施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探索“甘蔗訂單+保險+期貨”等模式,2018年實現賠付772.43萬元,為貧困戶穩收增收、激發貧困戶靠勞動致富的內在動力,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了社會資金的支持。


      公司是站在用期貨衍生工具服務國家脫貧攻堅的戰略高度,去從事、探索“期貨+保險”的項目試點。去年開始著手做“橡膠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時,是我們第一次做,沒有經驗,也無同行經驗可借鑒,只能摸索著做。但我們始終牢記兩條:一是依靠政府,將保險落戶、落到建檔立卡戶。二是既然是試點,就一定要有賠付,讓建檔立卡戶得到實惠。截至目前,公司所做的扶貧工作都是按照深入每一家農戶、不為任何回報的原則去落實中央要求的扶貧工作,“深入淺出”成為了加大精準扶貧力度工作的要求。


      其實,早在2017年公司就參與了交易所兩個項目,2018年參與了交易所的四個項目,落地操作了一個非交易所項目,共七個項目,目前已經全部結項,所涉及的品種是四個:橡膠、甘蔗、玉米、棉花,分布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疇縣、黑龍江富裕縣、陜西石泉縣、新疆巴楚縣等國家級貧困縣。公司兩年共墊付保費1043.6萬元,已經實現賠付1029.77萬元。這七個項目惠及貧困戶1.3萬余戶,其中建檔立卡戶7373戶,覆蓋種植面積近25萬畝。


      公司在運用“期貨+保險”業務上進行了創新,具體有哪些?


      “期貨+保險”已經連續三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且每年都會有不同的表述,可見,“期貨+保險”業務已經得到了中央和產業的認可。


      由于該業務屬于行業特有,且公司之間所具備的競爭優勢不同,由此對其創新內容也會有所區別,就公司而言,五礦經易期貨2018年在“期貨+保險”業務上做了兩個有益探索:一是探索“期貨+保險”模式的多樣化,在價格保險的基礎上,探索了玉米的收入保險和“甘蔗訂單+保險+期貨”。二是探索保費資金的來源多元化。2017年保費資金都是期貨交易所支持的,2018年我們吸引到了上海市政府的“東西部幫扶資金”、陜西省農業廳的政策配套性資金,還有企業資金,共117.95萬元。公司就是想探索出一條可持續、可復制的路來,為脫貧攻堅貢獻期貨人的智慧。


      此外,公司在總結2017年橡膠和甘蔗價格保險試點項目的基礎上,2018年在期貨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天然橡膠在西盟縣全縣推進,覆蓋了全部的私人種植膠,“橡膠期貨+保險”的數量是2017年的4倍。除交易所項目外,非交易所項目——玉米收入保險,也已結項并實現了賠付44.46萬元。同時,在價格保險的基礎上,公司能夠成功全面升級“期貨+保險”的2.0版。


      由于公司在扶貧工作中所發揮的專業性,以及扶貧內容的創新性,受到了監管層和業內給予了高度認可。


      公司在這個“期貨+保險”模式中沒有賺錢,那么是什么樣的動機支持著公司做下去?


      在項目剛開始時,五礦經易期貨是作為中國五礦旗下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國家戰略,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當我們在2017年第一次開展“期貨+保險”精準扶貧時,公司項目小組的同事至今還記得剛到西盟縣勐梭鎮里拉村時的情形:村子四周長滿了茂密盛產期的橡膠林,橡膠林蟲害嚴重,但由于銷售價格低于采收成本,村民只能任樹自生自滅,無人割膠、治膠。由于賣不上價格,青壯年只能拋家棄子外出打工,村里只留有老弱兒童愁苦不堪。西盟縣委縣政府雖然想了很多辦法幫助村民,但因信息閉塞、銷路有限,全縣守著這金山銀山卻一籌莫展,無法變產品為財富。看到這一幕,公司項目小組心情十分沉重。我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用好“期貨+保險”精準扶貧政策。


      在公司對西盟縣開展“期貨+保險”宣傳工作時,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們項目組接觸云南西盟勐梭鎮里拉村11組羅玲,她一開始對我們談及的價格保險有很多疑問,也不相信會有價格下跌還有錢賺這種在他們看來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后來,隨著連續兩年的項目結束,羅玲也從一開始的不信任慢慢轉變,現在已是我們價格保險的積極宣傳者和示范者,她自己也說:“2017年,我家種了40畝橡膠,縣政府和期貨公司幫我上了價格托底保險,后來一共賠給我家7179.84元,直接打到我的卡里,加上自己賣干膠的錢,收入就有15000多元了,這是我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如果不是參加這個期貨保險,我家賣干膠的錢只有七八千元,那樣的話,除去人力和物力成本,就所剩無幾了。種橡膠這么多年,我還是第一次因為價格下跌獲得了賠付,以后種橡膠就更有底氣了,感謝黨的好政策!”羅玲所獲得的幸福感,讓公司知道了“期貨+保險”是能夠幫助中國貧困地區農民真正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讓公司更加堅定了把“期貨+保險”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好的決心。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們成功在西盟縣連續開展了兩年天然“橡膠期貨+保險”試點,成功使西盟縣全縣膠農基本脫貧。在2018年項目正式結項、工作人員離開西盟時,村民們就問我們的工作人員:你們明年什么時候來我們村?我們說:3月吧。他們拉住我們的手說:你們一定要來,我們在村口等你一直等到你來了為止。


      這件事讓我們所有人都認為,五礦經易期貨能夠參與到脫貧攻堅戰的戰役中,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未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我們這代人手里能夠如期實現,實乃人生之大幸。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的長征路,五礦經易期貨將繼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中,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與各方一起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扶貧偉業。


      雖然期貨公司在扶貧新模式中不賺錢,但是我認為在黨中央的要求、企業的社會責任、交易所的支持力度、政府的參與度、農戶的保險意識等共同作用下,這條路是可以走得通、走得遠的。


      黨中央對精準扶貧要求還在持續,公司接下來將如何開展相關工作?


      2019年將繼續在中國五礦黨組和公司黨委的領導下,用期貨衍生工具助力脫貧攻堅,為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國家戰略,貢獻期貨人的智慧。具體內容包括:


      一是爭取進入財政部對交易所定點扶貧縣的整縣推進項目。如大連商品交易所定點扶貧縣——甘肅天水秦安縣的蘋果“期貨+保險”項目,已獲財政部的保費支持。該縣蘋果總產量有50-75萬噸,多家期貨公司聯合。


      二是做好上期所的“一司一村”結對幫扶工作。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定點扶貧縣在安徽太湖縣,公司結對幫扶村是太湖縣的北中鎮明珠村。


      三是爭取三大交易所“期貨+保險”項目品種全覆蓋。大商所的玉米、大豆,鄭商所的白糖、棉花、蘋果,上期所的橡膠。爭取今年六個品種全部能夠立項。


      四是計劃“期貨+保險”模式多樣化。今年爭取將“期貨+保險”的模式更加多樣,除價格保險外,繼續探索在主產區的收入保險、“訂單+保險+期貨”、“保險+期貨+基差貿易”、“訂單+保險+期貨+基差貿易”、“訂單+保險+期貨+銀行”等。


      五是計劃“期貨+保險”資金來源的多元化。今年繼續協調政府的財政資金、政策配套資金、定點幫扶資金、社會資金等,使保費部分組成更加多元化,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持續的路來。


      六是重點推進集團公司定點扶貧六縣的“期貨+保險”模式的工作開展,3月份以來,針對集團公司定點扶貧的云南省鎮雄、彝良、威信3個縣,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沿河、德江2個縣,我們開展了包括摸底統計、現場調研全覆蓋等工作,目前正在與各縣政府探討進一步推進工作的可能性。


      “期貨+保險”扶貧模式,是集團公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主業+專業精準扶貧的有益探索和重要戰場,隨著模式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貧困地區的受益面越來越廣,幫扶的建檔立卡戶越來越多。我們相信,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期貨+保險”扶貧模式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五礦的金融創新扶貧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步伐會越走越堅實。


      從黨的十九大鄭重宣示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共有三年時間,中國五礦作為中央企業,作為金屬礦業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充分認識到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深刻認識到中央企業全力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一項十分莊嚴、十分嚴肅的政治任務,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的具體體現,是履行好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把扶貧攻堅作為應盡職責、分內之事,集中力量攻關,全力以赴克難,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中國五礦對外發布2016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中國五礦對外發布2016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日前,跨國金屬礦業企業、中國金屬礦產領域的唯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對外發布了2016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是中國五礦連續十年發布的第十份可持續發展報告
      2017-07-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