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白的“家”文化:小家、大家與國家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10





      “創立一個民族品牌并讓它可持續發展、做專做強做大民族大日化。”


      ——陳凱旋 立白集團董事長


      2020年2月,1000多輛運輸車載著價值2億的抗疫物資,陸續從立白工廠出發,日夜兼程地奔赴全國363個城市。盡管當時全國物流公司已經休假停運,這批由立白自行運送的消毒除菌產品仍飛速送抵目的地,甚至比原計劃還提前了5天。


      這批1萬多噸的抗疫物資,是疫情期間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接收到的最大一筆社會捐贈。它們被送達到全國2000多所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為一線抗擊疫情的數萬醫護人員提供了一份保障。


      立白董事長陳凱旋說:“立信、立責、立質、立真、立先,是立白的核心價值觀,也是立白倡導的正能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巨額捐贈,正是立白品牌價值觀的內涵延續。


      從消費者熟悉的“不傷手的立白”,到全力投入出錢出力戰疫情的企業力量。立白的品牌和口碑是如何建立的?在26年的品牌發展背后,又是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和格局作為支撐?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國民品牌背后的“初心”


      經過26年的發展,立白集團目前洗滌劑銷量全國第一、世界第四, 提供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立白"、"好爸爸"、"藍天六必治"等織物洗護、餐具清潔、口腔護理優質產品。“不傷手的立白”更是為全國消費者所熟知。


      從1994年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起,“誠信經營、守法經營”就是立白始終堅守的企業理念之一。走到今天,立白對這份責任的理解已經覆蓋到了方方面面。立白集團首席對外發言人、副總裁許曉東表示,自成立以來,從積極納稅、貢獻就業崗位,到綠色生產、打造環境友好型產品,再到投身公益事業、救災扶貧,立白一直“不忘初心”。


      “立白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許曉東說。


      與時俱進升級“綠色消費生態+”


      積極打造“數字化國貨”理念


      作為國內日化的龍頭品牌,立白自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乘勢而起,在26年的企業發展中經過了諸多考驗,“與時俱進”也一直是立白品牌追尋的方向。


      立白一直堅持生產有質量的產品,環保的管理理念貫穿了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2019年11月30日,在“立白集團戰略升級暨25周年慶典大會”上,立白集團首次對外發布了“綠色消費生態+”戰略,以包括“新平臺”、“新營銷”、“新研發”、“新品牌”等在內的幾大部署,構建全方位鏈接消費者觸點的“綠色消費生態+”時代。


      許曉東表示,從最早的原材料配方研發,再到生產、物流等等過程,立白都致力于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立白處理過后的水,水質甚至比珠江的水質還要好”。


      近些年,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也迫在眉睫。立白以科技力量作為驅動,將“數字化國貨”的理念也已經注入到了企業內部的各個層面。得益于集團內的數字智能化工作平臺“嘟嘟”,立白數千個經銷商,銷售團隊,物流司機,以及上萬名導購和業務員實現了實時互聯。此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捐贈行動,立白啟用了大數據,第一時間搜集到了企業合作過的物流車輛信息,并對整個物資運送過程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安排。


      這些在產品和品牌背后的默默努力雖然很難讓消費者看見,但卻實實在在為消費者、為環境、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久久為功,在陳凱旋心里,抓住消費者的“心”,歸根到底還是要以產品制勝。讓百姓、社會和國家真正因為產品而受益、而又因為受益而形成口碑。這不僅體現了對于消費者需求的回應,也體現了立白集團作為日化行業領軍企業,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擔當。


      黨建與企業文化融合


      黨組織和企業互促互進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捐贈行動中,作為集團黨委書記的許曉東更是帶領著立白黨員沖在最前面。從1月21日開始,立白黨委委員放棄休假,主動承擔起了抗疫馳援的各項工作。靠著每天10小時上崗、24小時全天候在崗的“無休模式”,許曉東和立白集團黨委通過立白黨建公號、微信群、短信、電話等各種渠道,帶領著廣大黨員和員工,積極妥善開展著相關工作。


      “立白能夠有今天,首先要感謝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感謝政府給企業創造良好穩定的發展環境,感謝千千萬萬消費者的支持。立白一定要回報黨和國家,回報社會和消費者。”許曉東抱著這種信念,在董事長陳凱旋的支持下,堅持把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進行結合。


      早在2001年,立白就成立了黨組織,到現在開展黨建工作已經有19個年頭,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公企業先進黨組織之一,同時還打造出了具有立白特色的“一家親”黨建工作模式。


      以黨建融合企業文化的建設,以企業文化推動品牌的活力和內生動力,黨組織更有活力,企業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可。許曉東說,“立白已經實現了黨組織和企業互促互進的良性生態循環”。


      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立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家”文化,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也愈加寬泛——從員工個人的“小家”,到企業這個“大家”,再到社會和國家,都是“家文化”的著力方向。許曉東說:“不管是員工,還是合作伙伴、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等等,立白都拿他們當做一家人來看待,‘家文化’是立白企業文化的核心。”


      對于社會和國家,立白堅持每年按規章納稅15億,為15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參與抗擊“非典”捐助、支援南方抗冰雪災害、汶川玉樹地震災害等救助,支持過亞運會的安保工作……許曉東說:“只要國家有需要,立白集團一定會第一時間站出來。”


      此次2億物資馳援抗疫一線,是立白在26年發展壯大中“不忘初心”的縮影。品牌是一個企業文化價值的外延,成功的品牌背后必然有優秀企業文化的支撐,立白黨建主動擔當,發揮凝聚作用,實實在在地做到了讓員工受益,讓消費者信任,讓國家自豪。 (勾雅文)


      專家點評:


      立白20多年來持之以恒地堅守實體經濟,以品質作為品牌的核心支撐。立白做實體經濟的初心、堅持品質的初心,是品牌最持久的生命力。另外,立白抓住了綠色消費生態的大趨勢,從原材料、研發、生產流程都致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立白處理過的水,水質甚至比珠江還要好。一個品牌的發展,跟利益相關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注重環境或者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將會為品牌埋下雷點。


      作為一個日化品牌,立白的數字化國貨的概念很有遠見。在這次疫情應對中,可以看到數字化已經深入到立白的各個環節。數字化智能工作平臺既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也讓立白品牌日久彌新。其他實體企業也應有所借鑒。


      最后,立白的家文化,讓企業內部有凝聚力,給品牌帶來美譽度。立白在社會公益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讓品牌更具有國民性和生命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盤和林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